實體名片還重要嗎?

你現在還在用實體名片嗎?不少人認為實體名片浪費資源,紛紛用電子名片取代,不過《經濟學人》專欄日前指出,實體名片的好處永遠不會被電子名片取代。

文章插圖

名片文化大不同

人們遞名片的習慣大不同。美國人在交換名片時會輕鬆地把名片拋過桌給對方。日本人在交換名片時慎重地就像參加茶會。

某些名片上的用字非常小心。而中國企業家陳光標的名片擠滿了「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中國最具號召力慈善家」、「中國第一環境保護拆除專家」,萬一你不知道他有多厲害,名片上還印著「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人」。

在商業世界中,交換名片就像是個全球通用的儀式。

文章插圖

中國古代名片=拜帖

無論長得怎樣,名片從很久以前就有了。中國人在 15世紀時發明了拜帖,讓對方知道有人會去拜訪;歐洲商人 17世紀時發明了商業名片,用途就像小型廣告一樣,這些商業名片可以吊觀者胃口。一位資深總監表示,沒有什麼比公司名片的設計更能引起與會人士討論。

在美國小說家艾利斯(Bret Easton Ellis)的小說《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中,主角連環殺手想要用新的名片讓和他一樣主宰宇宙的同伴印象深刻。他很快就氣餒,因為大家都拿出一樣高級的名片,更嚇人的是有人甚至假造自己有同事,還幫不存在的同事印名片,名片是用硬紙做成,上面還有浮水印。

文章插圖

樂高人偶當名片

許多公司會把名片做成他們產品的縮小版。像是樂高員工的名片就是小型的樂高人偶,上面印有他們的連絡資訊;麥當勞的名片造型就像是薯條;巴西的起司公司「享樂達人」(Bon Vivant)用小型的起司刨絲器當作他們的名片;一名加拿大專門經手離婚業務的律師,在設計名片時讓名片可以拆成兩半,分別給想離婚的怨偶。

這種小巧思可能很快就不再吸引人,像享樂達人的名片就是。對於相信科技能解決一切的人而言,他們認為實體名片已經在垂死掙扎。畢竟,如果可以用智慧型手機交換電子名片,何必還要交換一張厚紙?

文章插圖

抓住你的目光

但是,有人反駁道,實體名片還是有存在的必要,而在多如牛毛的會議上,名片要怎麼脫穎而出更重要。企圖為了數位時代而重新改造名片是沒有用的。

即使在走在潮流尖端的矽谷科技會議上,人們還是互相交換用死掉的樹作的名片,而非在手機上輸入資訊。

Facebook的董事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有一段時期名片上印著「我是執行長,婊子」,現在他的名片變得比較成熟了。

培養感情更重要

名片在數位時代依然蓬勃發展是個有力的提醒,告訴我們商場上還是有些東西是永恆的。

舉例來說,無可避免的永恆問題就是你能否信任某人。每一天,機器能做得比人類還好的事不斷增加,但是,機器沒有視人之明,機器也無法把點頭之交變成一段真正的關係。

要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終究得靠建立關係──和人們共進晚餐、一起運動、甚至一起大醉一場。當機器接手可以量化的差事後,人們反而得更專注在培養感情。

文章插圖

對名片執著的亞洲

面對全球化與虛擬化的快速升級,建立信賴關係越來越不可或缺。

經理人必須更努力地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建立互信關係,全球組織的執行長通常每四個星期中就有三個星期花在旅行上,他們也得靠私人聚會去加強一開始用電話或網路建立的關係。

名片在這裡更有用,它可以讓人快速建立連結,尤其在亞洲,那兒似乎對名片有種執著。

名片好神聖

中國人就像日本人一樣,把名片當成某種神聖的東西。有些商人的名片甚至是 24K純金打造。而幼稚園的孩童有時也會帶著有他們聯絡資訊的識別證,上面甚至還有父母甚或祖父母的職業。

名片也可以當作一個實體的提醒,讓你知道你真的有見過某人而不只是在網路上Google過他。翻動成堆不同的名片也有助於喚起會議上的回憶,這是查看制式的電子清單無法獲得的感受。

有時某張名片可能會讓人勾起一抹微笑。沃爾瑪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大衛切斯萊特(David Cheesewright)的名片是用回收紙做成的,上面印著他的小名「戴夫」(Dave),大概是為了說服人們,或至少在精神上讓人們感覺沃爾瑪就像你街角的雜貨店一樣親切。

文章插圖

頭銜不敗

名片也同時證明第二條不朽的原則──階層仍然很重要。

倫敦商學院教授,人稱管理大師的蓋瑞海默爾(Gary Hamel)到處宣揚扁平管理結構的好處。像是Zappos這樣的網路鞋店就利用同儕式的全體共治(holacracy)取代上對下的階層管理。

但是,名片卻透露著不一樣的故事。

名片上的頭銜代表著一個人的身分象徵(即使沃爾瑪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大衛切斯萊特的名片開玩笑地印著戴夫,你也絕對不會懷疑他的重要性)。

交換名片不只為了開啟對話,還為了讓人們能找到自己正確的社會位置,而不用尷尬地問對方他們的正式頭銜是什麼。

不用破壞也不用創新

名片之於人就像現今最夯的穿戴式裝置安裝了殺手級的應用程式。商業世界也為所謂的破壞式創新著迷,但其實有很多東西不用破壞,也不用創新。

你的專欄作家就發現紙本日記比電子日記還好對付。和某人共進晚餐比聊Skype更能了解他。交換名片仍是建立一段長久關係的好方法。雖然交換名片看似過時,但仍會繼續。

編註:本文為地球圖輯隊精選評論文章,希望能幫助網友從多面向思考事件。本文意見為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