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誰訴苦?研究:有相同經驗不一定就有同理心

「他很有同理心」、「他以前也這樣所以一定懂我的苦」,我們碰到低潮的時候,常會找懂自己的人來吐苦水,也因為這樣,有豐富經歷的人往往成了眾人的垃圾桶,但同理心真的可以透過經驗累積出來嗎?社會歷練久的人,就一定最懂事又貼心嗎?

文章插圖

有經驗更愛批判

BBC、QUARTZ綜合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諾爾格蘭(Loran Nordgren)及博士候選人露坦(Rachel Ruttan)近日在媒體上發表了他們針對「同理心」的研究,結果發現,最沒有同理心的人是曾有過一樣經歷的人。

除此之外,這類「經驗豐富」的人,往往對無法克服困難或臨陣退縮的人有極大的批判。

「親近生侮慢」

諾爾格蘭教授和露坦的研究名為「有經驗不代表我懂你:經驗值是否減低對他人痛苦的同理心(註)」,他們觀察到企業管理的報導和研究多在推崇同理心是團隊潤滑劑,這引發了他們的好奇。

研究中,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共五次的實驗,希望能探究經驗值和同理心的關係。

他們請挑戰過「冬天跳冰河」(polar plunge)的人,評估那些因為怕冷而不敢跳的人有什麼感覺時,結果發現挑戰成功者對於臨陣退縮的人很不諒解。

在另一項以霸凌為主題的線上問卷中,結果發現曾被霸凌過的人,會特別懂得「成功克服霸凌夢魘」的人的心,但意外地,擁有被霸凌經驗者看到無法克服被欺負經驗的人時,他們反而無法有同理心。

諾爾格蘭教授以及博士候選人露坦在QUARTZ就說到,這些現象或許可以總結成前人說過的名言:「親近生侮慢」(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編註:研究原文名「Having"been there"doesn't mean I care: When prior experience reduces compassion for emotional distress」中之「compassion」,根據diffen.com網站解釋,是又比同理更深一層的行動,因為理解所以決定起身做出改變,希望能減輕對方的痛苦。

文章插圖

挑戰成功者  淡然看待問題

或許你忍不住想問,為什麼經驗值沒替他們帶來更多的同理心?根據研究,這是因為人們常常無法記得當下被欺負或受苦的心境和感覺,此外,克服困難的人往往會把這些苦痛視為「人生必能征服的課題」。

總歸來說,從兩位學者的研究可以知道同理心其實相當複雜,「有經驗」和「同理心」這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他們在摘要中寫道:「面對痛苦和難題時,人們原以為可以訴苦或求解的對象,可能反倒是錯的。」

客觀判斷 v.s. 同位感受

但這並不代表同理心就只能靠與生俱來或運氣才能擁有,因為人們還是可以透過聚焦在「情感/感受」等角度上,來達到與他人共感、產生同理。

學者諾爾格蘭和露坦兩人在報導中舉例:在面對想戒毒的人員時,可能往往會忘記從他們的感受和經驗來思考,反而用數據或是再犯率等「理性」的知識數據來看待正在受苦的人們。

文章插圖

聆聽的心、探索的心、好奇的心

從學者的研究,我們了解到碰上有困境的人時,不應該抽離情緒來面對,而是盡量從「情感」的角度切入。

曾出版《同理心:為什麼這麼重要?該怎麼培養它?》(Empathy: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Get It,暫譯)的作者羅曼(Roman Krznaric)在BBC報導中也談到,培養同理心的方法有三:一是「積極聆聽」對方的感受(radical listening),再來是保有「探索的心」,最後,他鼓勵大家對陌生人事物抱持「好奇心」。

所謂探索的心,羅曼指出是在每日的生活中,練習思考那些默默幫助我們的人是誰,舉例來說,當你清早買了一杯咖啡喝下,試著思考是誰生產了這些咖啡豆、經過哪些人的努力,最後得以送到你的手上?

至於好奇心,羅曼以自己為例,他曾停下腳步和路邊街友聊天,結果發現街友是個曾在牛津大學修過哲學、政治和經濟的人。羅曼和這位名叫阿曼的街友,馬上就因為對亞里斯多德和香腸比薩的共同興趣成了朋友。

羅曼認為,同理心是讓一個人擁有健康關係的重要基礎,他引述知名心理學者高爾曼(Daniel Goleman)的話:「沒有同理心的人,等於情感發展不全。」

文章插圖

小補充:英文中的Empathy和Sympathy意思都是同理心嗎?

根據 diffen.com網站解釋,Empathy和Sympathy的差異如下:

  • Empathy:經歷過相同經驗的人,他們能用同一個角度去理解對方的痛苦,中文常譯為「同理心」
  • Sympathy:感受到對方在受苦,想讓對方舒服些而做出相應的情緒感受,中文常譯為「同情心」

舉例來說,當你對人說「我也減肥過,那真的是很累的事情」就是展現 Empathy;如果你是個天生瘦子,但看到身旁的朋友正為了減脂在努力,因而表示「減肥感覺就跟爬山一樣累人吧」,這就是Sympathy。

英國皇家藝術與工商促進會(RSA,Royal 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Arts, 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曾製作了好懂的影片解釋這兩者的不同:

影片中談到,過往學者指出同理心的特質包含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如果想讓求助於你的人感受好點,得先建立起彼此的連結感才行。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