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他人心態?專家指展現善意是唯一方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黃嬿 

金融危機後,資源分配愈來愈不均,全球政治走向民粹化,候選人打著仇恨旗幟站上政治舞台,為世界帶來變革的可能,同時也隱藏巨大風險,因為若仇恨沒有跟著選舉落幕,恐成為撕裂國家的瘟疫。現在西方國家也陷入仇恨泥沼,美國研究指出,要讓仇恨落幕,扭轉一個人的心態,唯一的方式是同伴愛,而非斥責。

文章插圖

美國 FBI 數據指出,偏執與仇恨犯罪率上升 6%,其中將近七成是針對穆斯林美國人而來,騷擾和恐嚇婦女與少數民族的案件也增加。這可不是好事,研究指出,情緒和行為,從仇外心理、暴力到自殺,會透過社會傳染的過程傳播,如病毒一樣。

幸好正面情緒與行為也可達到一樣的傳播效果,最有效的正面行為就是同伴愛。心理勵志書作家 Lee Daniel Kravetz 在 QUARTZ 上刊文指出,有些機構福利不怎樣,環境也很普通,但員工滿意度特別高,使研究人員感到好奇。

文章插圖

第一個案例是一家長期照護機構,在機構中工作的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護士、食品服務人員有上百名,雖然工作環境、福利薪水並不特別好,但工作滿意度極高,缺勤低、衝突少、員工倦怠感低,滿意度高的員工將正面情緒傳染給被照護者,受照護者的情緒和生活品質都更好,進而改善健康狀況,急診率也較低。

第二個案例是一家公共機構,員工的職場滿意度、員工承諾、個人責任感都比較高,但就像上一個案例照顧機構,表面上看不出來有什麼特點。

第三個案例是工作有高度風險的消防員,但報告中研究的消防員有高度的個人能力去處理工作壓力,以及工作家庭的衝突。

賓州大學管理學教授 Sigal Barsade 試圖找出答案,發現這 3 個研究對象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 3 個機構的人際相處都展現出高度善意,有別於其他類似機構。

文章插圖

研究人員定義這 3 個機構的情感文化,包括關懷、同情和溫柔,稱這種集體傳染為同伴愛,在同伴愛的文化中,員工彼此合作,表達關愛和情感,保護彼此的感覺,如當事情不順利時表現出溫柔和同情。

研究人員在哈佛商業評論刊文指出,這是一種鼓勵每個人發展同伴愛的企業文化,且公司管理者積極尋找建立和加強員工之間密切工作關係的方法。

同伴愛的社會傳染透過支持、身體行動、語言和態度讓每個人參與其中,人們可接受和感知線索,了解幸福和同情的展現,並創造與他人情感的和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微笑、擁抱、善良的話語、同情的表達帶有共同意義,能激發類似的同情反應。

即使施展些微同伴愛也會達到改變的效果,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2014 年一項實驗測量 Twitter 上的情感傳播,發現貼文情緒正面的用戶,是基於他們先前接觸過多少正面貼文。

因此,Kravetz 認為,要戰勝仇恨散播,對人善良是唯一補救方式,羞辱、嘲笑、戰鬥都無法扭轉人的心態,且消極情緒只會加速病毒傳播,我們必須改變對待他人的方式,才能改變人們的感受。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