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之死:實踐無私、宣揚仁愛的「同情哥」遭無情刺殺

美國加州小城戴維斯(Davis)的一處街角,對面是中央公園、四周商家林立,鄰近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校園——這裡曾是「同情哥」(the Compassion Guy)長年駐留之地。他會站在街旁,或坐在市民為他特別打造的長椅上,溫和地向你打聲招呼、平靜地和人們聊天交談。他是路口的諮商師、居民的吉祥物,也是無數畢業生的大學回憶。

居民伊凡在大學時期曾以同情哥為主角拍攝紀錄片,他說:「你知道他一直都在、不曾離開——這讓你有種歸屬感,好像你與這裡始終有著連結、就像另一個家。」

文章插圖

誰是「同情哥」?他在這裡做什麼?

「同情哥」的本名是大衛・布羅(David Breaux),約莫在2009年春天來到戴維斯。從那時起,他天天站在路邊,手上拿著筆記本,對著路過的行人提問:「能否分享一下,你認為『同情』(compassion)是什麼?」

或許因為他平靜的聲音、溫和的笑容、無害的氣質,或誠懇的態度,居民們出於好奇,一個接著一個回應了他的問題。

敞開心房的對話,街角的心靈支柱

這些互動漸漸成為常態——他是小店老闆們傾訴焦慮的對象、他是大學生期末考週的精神支持,他也為許多不快樂的人們帶來慰藉。

「你可以對他敞開心房、向他訴說一切心事,」當地藥局經理克莉絲汀(Kristin)說,她回憶過往婚姻觸礁時「離婚就像你腳下的地毯被突然抽走,當時的我感覺隨時都會倒下、快撐不住了。於是我去坐在他旁邊、跟他說話,而他也救了我一命。」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34

從此,人們稱他「同情哥」,街角即是他的溝通諮商站。對面的咖啡店老闆特別請人畫了一幅畫像,那是從店內窗戶往外看的景色,畫裡的同情哥就站在街上,而同情哥本尊也常會在店裡離畫不遠的座位上喝薄荷茶。

2013年,戴維斯市府同意在此街角興建一座長凳,並交由社區居民創作屬於他們的公共藝術——長凳上用磁磚馬賽克貼著「同情是⋯」(Compassion is…)旁邊還寫著「傾聽」(listening)——這是專屬於「同情哥」的位子。

文章插圖

什麼是「同情」?同情哥究竟何許人?

根據韋伯字典(Merriam-Webster),「compassion」這個字不僅有「同情、憐憫」他人處境的情懷,還要再加上試圖「減輕、減緩」他人悲苦的意義。

同情哥的方法,或許就是透過溝通、詢問,鼓勵人們開啟對話、敞開心胸,以交談與陪伴減輕他者心理的負擔。

得來不易的內心寧靜,造成內傷的成長記憶

當人們問他最近好嗎?同情哥——大衛・布羅總是回答:「很平靜」(Peaceful)。而這份平靜其實得來不易。

大衛的母親在他出生前即患有思覺失調症,他與姊姊瑪莉亞(Maria)從小受到父親的言語和暴力虐待,「家裡每天都是爭吵、吼叫與拳腳相向,」瑪莉亞回憶,即使如此「大衛的個性始終溫和友善,我這輩子從來沒看過他對任何人惡言相向。」

有苦難言的日子卻也導致內傷——當瑪莉亞接受阿姨們資助進入史丹佛大學,離開家之後,大衛便獨自一人在家照顧母親,高中時期的他開始有了抑鬱症狀,甚至有兩次自殺記錄。

捨去身外物欲,投身仁愛之道

大衛後來追隨姊姊的腳步,來到史丹佛就讀,主修城市研究、專攻社區發展,也曾擔任過影視編劇

在一次分手之後,大衛想要重新追尋生命的啟發。他讀到英國宗教學家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的著作,認識了她所提倡的《仁愛憲章》(Charter of Compassion)精神,以及同情與和平的相互關係。

大衛決定從無私奉獻開始身體力行——捨去身外之物、拋下往日生活,孓然一身來到戴維斯。

自由開放的城市,孕育同情包容的環境

戴維斯是個大學城,以自由開放的風氣著稱,自行車道貫穿全市,每年初秋隨著大批新生報到,全城人口將近十萬人;這裡也曾是美國西岸居民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區。

與其他地方相比,戴維斯這個小城,可能也是最適合「同情哥」的所在。

「同情哥」是個無業遊民,卻非「居無定所」——他總是在那個街角、那個公園;人們也少以無家可歸(homeless)稱呼他。他只是對於物質生活沒興趣罷了。

這是他的選擇、他的決定。

世事無常、心境轉折,「平靜」難尋

疫情過後、今年初始,同情哥的內心顯然起了變化。他開始傳訊息給朋友,詢問工作建議,也主動申請希望加入社會住宅等候名單。

收容所輔導員瑪莉戈(Becky Marigo)為他感到開心:「因為他從來不曾把自己的需求當作優先考慮。」她說:「這將是他人生的新一章。」

在他遇刺前幾個月,當人們問他最近好嗎?同情哥也改成回答:「很好」而不是「很平靜」了。

「同情」已死,暴力潛伏、殺戮橫行

今年4月27日,同情哥被發現身中多刀、陳屍在公園的旋轉木馬旁。

戴維斯不常發生兇殺案,但就在同情哥遇害後沒多久,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卡林(Karim Abou Najm)也遭刺殺身亡、倒臥在單車道上。剎那間,恐懼蔓延全城,家戶緊閉、活動暫停、課程改為線上教學。不到一週內,第三位被害者街友金柏莉(Kimberlee Guillory)在帳篷內遭受攻擊、逃過一劫,並成功指認兇手——21歲的卡洛斯・多明尼克(Carlos Dominguez)曾是加大戴維斯分校學生,近期才遭退學處分;多明尼克否認犯行,他行兇時的精神狀態仍須進行鑑定。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自此,恐慌轉為悼念,同情的街角聚滿懷念;如今,戴維斯多了一座屬於同情哥的紀念長凳,人們願他在此處安息(rest in peace)——也願他再次回歸「平靜」。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