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奶奶小屋」正夯:讓鄰居變成親愛的房客,住宅危機有解?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在歐美許多人會在自家後院蓋一棟獨立的居住空間,讓年老的父母或祖父母住進奶奶小屋(Granny Flat),方便就近照顧。

奶奶小屋成了「蓋房防老」的代名詞。

大部分人對於奶奶小屋的印象,大多的是將自家車庫清空,改裝成簡陋的小套房,但近年,奶奶小屋已搖身一變成為廚浴設備一應具全的獨立小屋,住在裡面的也不再只是自家人,可能是某個人的爸媽,或是從另一個城鎮搬來的年輕男女。

然而,這個神奇的「空間」正在改變人們的住房習慣,甚至有望解決美國的住房危機。

文章插圖

不只有奶奶可以住

除了奶奶小屋這個可愛的名稱之外,這棟建造在自家的後院的小空間,也有岳母套房(mother-in-law suite)、教練房(coach house)、後巷小屋(laneway house)等各式名稱。

但這類蓋在自家土地的第二建築,最普遍的正式名稱為附屬住房單位(Accessory Dwelling Units,簡稱ADU),或是輔助性套房(Secondary suite)。

20世紀初,奶奶小屋曾經非常流行,畢竟在自家後院蓋一棟小房子,是一種浪漫也像是在為未來鋪路。然而在二戰後,隨著郊區都市化的蔓延,以及美國許多城鎮透過分區法規禁止奶奶小屋的擴建,這類的建築變得不再普遍。

但為什麼在半個世紀過後,奶奶小屋卻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呢?美國加州的答案是,房子真的不夠住了!

美國加州夢,人滿為患

加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之一,同時也是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區,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人口流入,前往加州尋夢。然而,加州土地價格非常高昂,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和沿海地區,高昂的土地成本使得開發商難以建造大量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除了土地高昂,加州有一系列嚴格的土地規劃和建築法規,包括環境保護要求和土地使用限制等,也使得開發商建造住房的成本和時間增加,限制了住房供應的成長。

加州的住房危機,成了現在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把腦筋動到奶奶小屋頭上。

文章插圖

買房再蓋房

希瑟米爾斯頓(Heather Millstone)剛從巴爾的摩搬到洛杉磯,在找房子時她替自己設下一個明確目標:找到一處擁有足夠大庭院的獨棟宅,並且可以庭院建造一棟較小的房屋,以增加租金收入。

相隔幾個街區之外,拉利格魯瓦爾(Lali Grewal)和他的妻子安妮瑪麗(Anne Marie)去年夏天搬到這個城市時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他們現在住在一棟小而舒適的房子,正在整修一棟較大的房子以便出租。

加州消費者服務和住宅部長洛德斯拉米雷斯(Lourdes Ramírez)表示:「我非常高興看到社區擁抱奶奶小屋,我認為人們能夠意識到,擴大住房供應能力,如何帶給社會經濟和社區效益。」

放寬標準,人人都有房子住

2022年,加州開放超過23,000個附屬住宅許可證,相較於2017年低於5,000個數量,奶奶小屋的數量可說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倍增。其中,洛杉磯發放的許可證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城市,共計發放7,160個許可證,其數量甚至高於單戶住宅(single-family homes)。

奶奶小屋不僅在加州蓬勃發展,俄勒岡州、蒙大拿州等一些城市也被這股風潮影響,華盛頓州最近也通過了一項法律,使其更容易建造。

加州大學住房創新中心(Terner Center for Housing Innovation)主任大衛加西亞(David Garcia)表示:「這說明了,屋主們一直以來都在壓抑想要妥善利用自己土地的需求。」

「許多加州人面臨龐大的住房負擔壓力,導致一些屋主們渴望做點什麼,好緩解個人的不安全感。」

文章插圖

世上只有奶奶小屋好?

蓋一棟奶奶小屋,讓鄰居成為你的房客,創造被動收入,又能提供新的房源,表面上,奶奶小屋看似是雙贏的解決方法,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致力推動加州奶奶小屋的卡西塔聯盟(Casita Coalition)的路易斯米蘭特(Louis Mirante)表示:「即使奶奶小屋的數量呈正成長,也無法解決現在的住房危機。我們需要地方政府投入更大量的資金與全新的法規。」

此外有些人擔心,奶奶小屋的快速發展將導致社區人口密度的增加,進而引起隱私性、停車、交通擁堵或破壞社區的風貌等問題。

根據房地產網站Zillow的數據,由於房屋數供不應求,加州的平均租金相較於其他地區高出41%,房價甚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2020年,加州每天都有超過16萬人無家可歸。研究顯示,到2025年,加州需要額外建造350套住房,才能解決當今的人口增長。

即使在每個可行的土地上建造奶奶小屋(這是極不可能的情況),也只能達到約250萬套住房。

此外,奶奶小屋受到各式許多的「限制」,例如土地面積、高度、城市法規、禁止用於Air BNB的短期出租,甚至某些情況下還需要獲得鄰居的同意。而在加州,86%的租戶入住的奶奶小屋,居住人數不超過兩人,完全無法應付大家庭的住房需求。

文章插圖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根據《芝加哥太陽報》報導,同樣放寬奶奶小屋建造標準的芝加哥,去年83%的許可證多集中在北部或西北部等,相較「富裕」的大城市,這也代表著在犯罪率高,或是投資率低的地方,奶奶公寓幾乎沒有發展的空間。

美國獨立刊物《避難所》(shelterforce)則分析,奶奶小屋只對「富裕白人」有利,對於無財力建造或是沒有相關建造知識的中低收入戶,想要蓋一棟奶奶小屋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尤以有色人種如欲申請房屋貸款,被拒絕的機率高於白人的86%。

擔任紐約杜倫姆社區土地信託(Durham Community Land Trustees)資產經理的雪莉泰勒(Sherry Taylor)表示:

「奶奶小屋不是萬靈丹。即使是在紐約,它也只能滿足現有的人口需求。我們需要小型和大型的開發商、非營利組織、建築業者等,一個完整的足球隊,一個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