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蓋越多車塞越長 洛杉磯交通陷惡性循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宏翰 (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加州交通部門坦言,興建更多高速公路,不僅無法紓解交通,反吸引更多人開車上路,降低搭乘大眾運輸意願。近年大洛杉磯公共運輸使用率直直落,五年就減少了17%。

文章插圖

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一開場,堵車的高速公路上,駕駛一個一個打開車門、踏上車道唱歌跳舞。這畫面有點超現實,歡樂地呈現了最讓洛杉磯人感到痛苦的塞車景象。這座世界知名的娛樂之都,藉影視產品輸出夢想,但現實層面則是一座幅員廣大、由高速公路網絡串連起來的汽車城市。

提款也有得來速 汽車文化滲透生活

沒有車等於沒有腳、不管到哪裡都開車,這是很多人對洛杉磯生活的第一印象。新聞媒體上,連續假日空拍畫面上有如一條銀河的塞車燈海,或是高速公路警匪追逐的現場直播,都是洛杉磯日常。餐廳、商場必備停車場,得來速車道不只速食店有,就連銀行提款機、藥妝店都有免下車服務,看電影也有坐在車內的露天電影院。

1897年5月第一輛汽車開進了洛杉磯市中心街道,開啟了這城市與汽車之間愛恨交織的羅曼史。到了2018年統計,每名駕駛一年下來花了128個小時卡在車陣裡,洛杉磯與波士頓、華盛頓特區、芝加哥、紐約並列是全美五大交通狀況最惡劣的城市。

塞車除了讓人心煩意亂、生活不便,同時也在各方面付出代價,包括浪費時間、助長空氣汙染、提高肇事的機會。根據2018年統計,洛杉磯都會區一年在交通上付出的財務成本達93億美元,相當於每個人負擔了1,800美元(約新台幣5.5萬元)。而在洛杉磯人口增加、有車比例上升的情況下,這個數字未來幾年將繼續攀升。

在電影《樂來樂愛你》一開頭的歌舞表演,就是以洛杉磯嚴重堵塞的交通為發想。

公共運輸使用率下滑 僅2%人口用它通勤

2000年到2015年之間,洛杉磯地區的汽車持有率上升,導致公共交通系統的乘客數量驟降。學者坦言,公共運輸的乘客數減少有很多原因,不容易歸結出單一因素,但其中一個特別顯著,就是洛杉磯人開車的風氣更勝以往。

就算是洛杉磯捷運局投入大筆花費,擴建公共交通系統,但是搭乘率卻逐年下降。到了2017年,比2016年下降4%,比五年前更減少了17%的搭乘率。

加州交通部門2015年提出一個事實,興建更多的高速公路,不僅無法紓解交通堵塞的問題,反而吸引更多人擁有汽車、開車上路。開車越是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願自然降低,也就影響捷運與公車的使用率。此外,優步(Uber)這類共乘服務的興起、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品質、搭乘公車與捷運時的人身安全、遊民逗留的問題,都是因素之一。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都市計畫系在2018年的報告,每個月搭乘44次到49次公共交通工具的通勤者占了公共運輸所有旅次的25%到30%,但這些以公共運輸通勤的人僅占大洛杉磯地區人口的2%到3%;而很少或沒有搭過公共交通系統的人,就占了當地人口的四分之三。報告指出,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第一步就是讓那些從沒試過的人們搭搭看。

文章插圖

「對洛杉磯人而言,騎腳踏車而不開車是一個外國觀念。」今年5月在洛杉磯郡的一場無車日活動,主辦單位聖蓋博谷自行車協會(Active SGV)專案經理魯特曼(Wesley Reutimann)向記者分享了這個想法。這場活動是由洛杉磯郡大都會捷運局出資,目的是推廣金線電車(Gold Line)。

主辦單位選了一條連接南巴沙迪納(South Pasadena)、艾罕布拉(Alhambra)與聖蓋博(San Gabriel)三個市鎮的五英里路線,進行交通管制,重要據點安排了社團攤位、彩繪街道、樂團表演,還有高中的樂儀隊演出。上萬名一般市民在這個週末假日,騎著腳踏車、踏上滑板或是單純步行,走上了沒有汽車的街道。

有別於《樂來越愛你》片頭的超現實歌舞,這一場無車日活動,實實在在讓許多家庭踩上了平時只有車輛才能通行的大馬路,體會無車日的健康、環保概念,同時刺激地方經濟,而主辦單位宣告「不是遊行,不是比賽,也不是募款」,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運輸系統的使用率。

Ciclovia的概念來自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那裡每個星期天都是無車日。如今在墨西哥、南美洲或歐洲城市甚至美國的紐約、舊金山都有無車日的活動,這個概念對洛杉磯居民來說,還是新鮮的玩意兒,艾罕布拉與聖蓋博是第一次舉行,對於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