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Indider》報導指出,丹麥道路清潔隊,在一場大雪過後,會先清除腳踏車道,再來才是汽車道路,且腳踏車道還不必與汽車一起看紅綠燈。丹麥腳踏車道共有 7,500 英哩,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想要效仿。
東京與斯德哥爾摩正在加強他們的腳踏車道路建設,他們使用保護型的障礙隔離腳踏車與摩托車道,降低交通死亡事故。在矽谷,Google 也正在研究行為經濟,他們想了解為何愈來愈多員工不把他們的腳踏車拿到 Google 園區以外的地方騎。
很多人都想知道丹麥是怎麼做到的。事實上,丹麥一直是一個對腳踏車友善的城市,但真正受歡迎是在 1892 年哥本哈根第一條腳踏車道啟用之後開始,後來十五年,腳踏車數量從 2,500 台增加到 8萬台,直到二戰之前都穩定成長。
1960年之後,汽車數量開始變多,空氣汙染與交通事故達到頂峰, 1972 年的世界能源危機尤其重創丹麥,因為丹麥能源當中 92%是石油,只有 2%是再生能源。
出於必要,許多國家開始有環保意識,腳踏車又回到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1980年,丹麥出現腳踏車復興現象,丹麥人要求政府在城市中規畫腳踏車道,丹麥自行車協會也死灰復燃。
自從 1995年哥本哈根開始監測腳踏車使用率之後,發現比率逐年遞增,2004 年有 41% 的哥本哈根人騎腳踏車通勤,2010 年達到 50%。
現在丹麥豎立一個再生能源與效率的標竿,且顯然 40是一個神奇的數字,能源危機後 40年,國家 40%的能源是再生能源,且只有 40%的丹麥人有車,在美國 95%的人有車。
報導指出,丹麥系統運作成功的大部分原因是,道路設計的思維是腳踏車優先於汽車,在尖峰時刻,交通號誌經過精心設計,讓騎自行車的人只要保持每小時 20 公里的時速,就可以通過不間斷的綠燈一路直行,形成丹麥城市著名的綠色浪潮 (Green Wave)。
為什麼是每小時 20 公里,因為哥本哈根腳踏車平均時速是每小時 16 公里,政府要在尖峰時段催促騎太慢的人,並且讓愛騎快車的人放慢速度。丹麥政府花了 4.17 億美元在腳踏車道建設上,丹麥國會議員也有 63% 每天以腳踏車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