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特別報導,10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推翻海珊政權、摧毀毀滅性武器及提供人道救援等原因,和英國聯合出兵伊拉克。
這場戰事規模龐大,花上近8年的戰事,耗損的不只是人力金錢,上萬人更在戰爭中喪失寶貴性命。屆滿10周年後的今天,美國境內不斷出現質疑聲浪。
愚蠢的出兵?
事實上,對出兵伊拉克以及接續的占領行動,許多美國資深軍官認為是「愚蠢的」行為,每3位軍官中就有一位持反對票;相反地,眾多低階士兵則堅信「海珊擁有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而奮勇上前線殺敵。
儘管少了確切證據證明恐怖攻擊和伊拉克的關聯,美國政府最後仍選擇出兵伊拉克,因為當時政府「不希望接下來有蕈狀雲的武器(核武)出現」。
媒體淪為宣傳工具
民眾就這樣乾脆地接受總統的決定嗎?當年,媒體也在戰爭中扮演驅策群眾意見的工具,小布希政府就曾利用《紐約時報》「洩漏」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的證據,然後再對報導表示評論,展現出媒體報導與己無關的態度。
為什麼要聯合攻打伊拉克?
美國入侵伊拉克的火種,要先回到1990年時期,當時美國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發起「波斯灣戰爭」,要把海珊以及他的軍隊勢力趕出科威特。由於目標明確,當年的戰事相當迅速就結束,也沒造成多人傷亡,戰爭甚至在100小時內就達到讓海珊勢力退出伊拉克的目標。
誰都沒想到,2003年美國再度領軍進攻伊拉克的戰事,卻花上近8年的時光;總計造成4,485名美國人、以及超過10萬名伊拉克人因戰爭死亡。
此外,戰事軍需、戰後重建等巨額花費,也讓美國付出4兆美金的慘痛代價。種種付出,換來的是2003年海珊遭逮入獄,以及3年後他的伏法。
為什麼要對付海珊?
海珊的罪行之一,在於他曾對庫爾德人(Kurds)進行「種族滅絕計劃」,他曾以致命毒氣屠殺庫爾德民族,約50萬以上庫爾德人因海珊迫害死亡。當時聯合國譴責並要求海珊放棄武力,但種種要求都被海珊忽視。
2002年,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宣告「美國不會接受這世界上最危險的政權的威脅」,然而說到「毀滅性武器的威脅」,伊朗和北韓在過去數十年來也有這樣的行動,是什麼讓美國對伊拉克的態度如此不同?
根據曾在美國國防部歷經伊拉克戰爭的人表示,「波斯灣戰爭」埋下了戰事原因,就算換了領導人,兩國間一樣是「餘仇未了」!
雖然當年老布希沒有繼續出兵伊拉克,但他的兒子小布希看到1993年老布希差點被刺殺、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更加堅定了他在2003年出兵伊拉克的決心,當年他於3月宣布進軍伊拉克的消息。
真的結束了嗎?
2010年8月18日,伊拉克戰爭終於結束,隔年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正式讓最後一批美軍部隊撤出伊拉克,長達7年的戰事終於正式畫下句點。
日前,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接受CNN訪問時,他回顧了這場戰爭,並表示「對喪生的人民感到遺憾」,但也不後悔與美國同發這場戰役。
布萊爾認為當初要是沒介入,相信現在的伊拉克會跟敘利亞一樣,處在連年戰事、死傷數持續攀高的狀態。前美國海軍將領John Allen對這場8年戰事感慨地說:「我們要再花上2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接受這樣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