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角島鯨” 活體影像世界首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台灣動物新聞網文/ 李娉婷 

世界最罕見鯨魚之一的角島鯨(Omura's whale)影像首次曝光!一個由海洋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馬達加斯加外海首次用鏡頭捕捉到了角島鯨活動的影像,這種鯨魚直到2003年才被確認為新品種並命名,全世界的骸骨樣本只有10個,台灣也曾發現角島鯨屍體,但卻從未有人目擊活生生的角島鯨。

文章插圖

研究團隊的科學家切爾基奧(Salvatore Cerchio)表示,過去人們對角島鯨的了解,都來自日本捕鯨船取得的8具標本與一對擱淺於日本的角島鯨屍體,經過DNA、骨骼結構和鬚板數量鑑定,角島鯨在2003年被日本科學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3人發表與命名,正式成為新品種。

角島鯨主要在熱帶、亞熱帶水域活動,外型和長鬚鯨非常相似,但成年角島鯨約11公尺長,體型只有長鬚鯨(成體長18至22公尺,最大可達26公尺)的一半。 此次發現的角島鯨是第一隻被追蹤的活體,由於牠們如此罕見,科學家甚至無法說出世上僅存的角島鯨數量範圍。儘管近年來陸續有角島鯨的可能目擊記錄,但從來都無法被證實──角島鯨通常在偏遠海域出沒,加上牠們體型小,目擊後也難以搜尋。

文章插圖

切爾基奧表示,研究團隊2011年時在馬達加斯加海域,第一次注意到這隻角島鯨,當時他們將牠誤認為體型相似的布氏鯨(成體長約11.5至14.5公尺),不過,研究團隊很快也注意到牠頭部有明顯特色:右顎呈白色、左顎呈黑色,這讓牠顯得與眾不同,唯一的疑問是,過去角島鯨被認為分布於西太平洋、靠近泰國和菲律賓,而不是出現在印度洋。

文章插圖

之後的數年,研究團隊在附近海域觀察到44組群體,並採集到18隻成鯨的皮膚樣本,送到北密西根大學(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分析DNA,最後證實確實為角島鯨;此外,他們也觀察紀錄下角島鯨的覓食、發聲行為與對棲地的喜好,這些數據在今年10月底發表於科學期刊。研究團隊預計11月會重返當地,進一步研究角島鯨的行為與特徵,藉由照片,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可以辨識出25隻個體,包含4隻帶著幼鯨的母鯨。

台灣動物新聞網 logo

台灣動物新聞網

「台灣動物新聞網」是一個立足台灣,心懷全世界動物的資訊平台。雖然報導主題環繞著大家熟識或不熟悉的蟲魚鳥獸,但核心信念是透過對動物的關切,落實動保和環保。 因為此刻因棲地消失難以覓食的北極熊,極可能是來日人類的寫照! 關心地球村,請別忽略了動物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