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大鯨魚的迷你兇手

2011年,科學家在智利公路邊發現許多鯨魚化石,當時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會同時有這麼多鯨魚死在這裡,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現在,科學家終於找出鯨魚的可能死因。

文章插圖

鯨魚之丘

智利的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向來以鯨魚化石聞名,其中的賽羅巴里納(Cerro Ballena)地區甚至可以看到鯨魚的骨頭伸出地面,因而獲得鯨魚之丘的稱呼。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種類多得像水族館

2011年,智利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施工的時候意外發現鯨魚化石。

由於公路要施工,研究團隊當時只有2個星期在現場實地進行研究。科學家團隊緊急帶著工具,仔細紀錄化石在沙漠裡的分布位置,還有化石周圍的岩層,之後再把化石運回研究室研究,因為如果不知道這些資訊,科學家就沒辦法推測這些生物為什麼會死在沙漠裡。

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共記錄了40個化石,其中31個化石屬於鬚鯨科(Balaenopteridae),有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長鬚鯨(Balaenoptera physalus)和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等不同種類。

除了鬚鯨科動物,還有1隻企鵝、2隻海豹(seal)、其中一個抹香鯨(sperm whale)化石則據信是目前已滅絕的品種。這些化石中甚至還有海洋古生物,例如海牛鯨(walrus whale),這是一種長相奇怪目前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科學家甚至還挖出1隻水生樹懶(aquatic sloth)的化石。這些化石都年代久遠,生活在大約距今6-9百萬年前。

大部分的鯨魚化石都保存得相當完整,肚子朝上,化石狀態顯示出牠們是在海裡死亡後被沖上岸,之後再被沙子覆蓋成為化石。由於40個化石在4個不同的岩層裡被發現,這表示造成牠們擱淺死亡的原因在同一個地方發生了4次。

文章插圖

是誰殺的?

那麼這些生物到底是怎麼死的?美國史密森尼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學家培森(Nicholas Pyenson)認為這些生物不太可能是病毒造成的,如果是病毒通常只會造成某種特定生物死亡,而不是同時造成好幾種不同的生物死去。

培森也認為這些生物的死因不太可能是大海嘯,因為40個化石都是大型生物,巨浪不會只殺大型生物而留下小型生物。而且從化石周遭的岩層來判斷,這地方的海水相當平靜穩定,很少有大浪。

文章插圖

兇手是藻類

培森認為,只有1個可能的理由可以解釋這些生物的死因:他們都是被有毒的藻類殺死的。

當海藻吸收大量的營養就會開始快速繁殖,稱為藻華(algal blooms)或者是優養化。某些特定的海藻會放出有毒物質到海裡,如果鯨魚或是海豚吃下大量的有毒藻類就有可能造成死亡。

在1987年的時候,就曾經在美國鱈魚角(Cape Cod)先後發現14隻座頭鯨死在海岸上。科學家解剖這些座頭鯨後,在牠們的胃裡發現許多大西洋鯖(Atlantic mackerel),而這些鯖魚身上含有許多海藻毒(algal toxins)。

文章插圖

證據會說話

在智利發現的化石沒有傷口也沒有被咬傷的痕跡。同時,這些動物所吃的食物種類都很廣泛,都是食物鏈的最上層攝食者,這樣的生物往往最容易被毒藻毒死。所有的跡象讓科學家推測智利的化石也同樣死於有毒藻類。

化石上還有許多橘色疙瘩,培森認為有可能是藻類的遺體。培森甚至還在某些化石上發現了數千個小小的圓形球體,這些球體的大小正好跟常造成優養化的元兇──甲藻一樣大。綜合以上幾點,培森認為在智利賽羅巴里納發現的化石是死於有毒藻類。

編註:根據《維基百科》,甲藻(Dinoflagellates)是一種海藻的類別,其中120多種的甲藻會造成優養化現象,60多種有毒。

根據培森的推論,來自東邊安地斯山脈的含鐵礦物被沖進海裡,營養的含鐵礦物集中在海水表面,藻類吸收了營養後大量繁殖釋放出毒素。其他動物吃下過多的毒藻後死亡,接著被沖上岸,被沙子覆蓋最後終於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化石。

 

化石圖片來源:Smithsonian Science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