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9大不思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每日一冷文/ Mr.Friday 

聖誕節常聽的Let it Snow根本不是在天冷時後完成? 瑞典人過聖誕節一定要看卡通?地球圖輯隊邀請每日一冷來說說許多你可能沒聽過的聖誕節故事。

文章插圖

不思議一:聖誕流行歌-Let It Snow跟聖誕節一點關係都沒有

2015年的冬至,台北飆出 67年來最高溫攝氏 30.5度,難以想像接下來將來臨的平安夜與聖誕節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下相信每個人的心裡總會有這種希望:冬天快點來吧!這邊就應景地介紹你一定聽過的熱門聖誕歌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的小故事。

這首耳熟能詳的聖誕歌曲因為擁有輕快的爵士曲風,讓聽到的人總不禁期待一個下雪的白色耶誕的到來。不過其實仔細看看他的歌詞:

Oh the weather outside is frightful
But the fire is so delightful
And since we've no place to go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It doesn't show signs of stopping
And I've bought some corn for popping
The lights are turned way down l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裡面一點也沒有提到聖誕節啊!

歌曲完成在最炎熱的時候

其實這首歌,是在 1945年七月中最炎熱的一天所寫成的。作曲家Jule Styne和作詞家Sammy Cahn在這夏天最炎熱的一天完成這首情歌小品,同年由歌手Vaughn Monroe錄製成專輯,馬上就成為了該年告示牌排行榜的第一名。

後來,由於這首歌輕快的節奏以及對冬天的描寫,許多歌手都將這首歌做為「聖誕歌曲」錄製在聖誕專輯之內。不過大家可以再回過頭去仔細看看歌詞,原本以為是在暴風雪小屋中取暖的場景,其實換作是大熱天希望下雪降溫也說得通呢!(亂說的XD)

這幾天就聽聽這首歌來降降溫吧!

文章插圖

不思議二:唐老鴨的叔叔最代表聖誕節

在迪士尼的眾多角色中,哪個角色最具有聖誕節的代表性咧?看圖片就知道是唐老鴨的叔叔:「史高治‧麥克老鴨(Scrooge McDuck)」。

你可能知道,史高治(Scrooge)正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中守財奴的名字。這部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劇在 1843年一出版立刻造成轟動,《小氣財神》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聖誕節故事。

迪士尼當然不會放棄這麼精彩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 1983年的時候就播出了以迪士尼眾多角色所主演的《小氣財神》版本,其名《Mickey’s Christmas Carol》,而裡面的主角當然就由我們的史高治叔叔主演。

唐老鴨叔叔爆紅 史高治叔叔後來在迪士尼的系列卡通《唐老鴨俱樂部》(Duck Tale)成為要角,和唐老鴨的姪兒路易、修易和杜易一起展開冒險,不禁讓小編以為是《小氣財神》的角色塑造成功,讓這位原本吝嗇的守財奴洗心革面變成一線主角。事實上,非也。

史高治叔叔其實早在 1947年就已經出場。而讓他出場的作品則是另外一篇聖誕節故事《熊山的聖誕節》(Christmas on Bear Mountain)。這是 1947年的漫畫連載,用了 1940年版迪士尼《幻想曲》(Fantasia)的末段──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的交響曲《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作為命名的基礎。

故事描寫有錢卻孤獨的史高治叔叔,難得邀請了窮光蛋唐老鴨以及他的姪兒們在聖誕假期來到熊山,沒想到他們居住的小木屋卻遭受熊的襲擊甚至霸佔。這一切其實只是想打發時間的史高治叔叔對這些晚輩們的勇氣測驗,沒想到在陰錯陽差之下,被熊嚇得昏過去而倒在熊身上的唐老鴨,讓史高治叔叔誤以為是「敢躺在熊身上睡覺的勇氣」,因此在聖誕節當天,史高治叔叔正式邀請唐老鴨以及他的侄兒們進入他的豪宅享用聖誕晚餐。

聖誕真諦  團圓相聚

《熊山的聖誕節》故事非常簡單也很歡樂,一樣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創作史高治叔叔這個角色的作家Carl Bark,原本只是想藉著這名角色諷刺《小氣財神》中的守財奴,他千萬也沒想到史高治叔叔這個角色後來竟然會如此受到歡迎。不過事實上比起《小氣財神》中守財奴的吝嗇個性,史高治叔叔初登場的原始設定,比較像是一個坐擁金山與豪宅的孤僻老人。而在《熊山的聖誕節》和《小氣財神》兩個故事中,最後都讓史高治這個角色重新和家人團圓,不也是聖誕節的真諦嗎?

史高治叔叔擁有比蝙蝠俠和鋼鐵人還要多的財富,同時也能在他身上看到財富背後,那宛如聖誕奇蹟般的溫暖人性。

文章插圖

不思議三:瑞典人過聖誕一定要看迪士尼

台灣的中秋節總是要烤肉,而日本的聖誕節總是要吃肯德基。不過,你知道嗎?在聖誕老人故鄉隔壁的瑞典,倒是有一個有趣的聖誕節習俗,那就是:在聖誕節前夕的下午三點整,一定要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唐老鴨

1958年,美國的迪士尼頻道推出了聖誕節特別節目《From All of Us to All of You》。這個節目由米老鼠、吉明尼蟋蟀(《木偶歷險記》中的良知蟋蟀)和小叮噹(《小飛俠》裡面的小精靈)三個角色主持,以穿插迪士尼的短篇卡通為主軸。儘管在 1970到 80年代的聖誕節,這個節目曾經活躍於電視上,不過現在在美國卻鮮少被播出。反而是在地球另一端的瑞典,這個聖誕節特別節目已經成為「習俗」一般的存在。

瑞典在1959年開始播出《From All of Us to All of You》,不過卻將名稱改為《唐老鴨和好朋友祝您聖誕快樂》(原文:Kalle Anka och hans vänner önskar God Jul,後簡稱《唐》)。

節目內容一樣由吉明尼蟋蟀主持,一樣穿插了許多迪士尼短篇卡通(多以唐老鴨為主)或是卡通電影的節選片段。不過若要說和聖誕節有關的橋段,通常也就只有一兩篇短篇卡通罷了。儘管如此,從 1959年到現在的 55年間,這個節目卻總是瑞典收視率前三高的節目!

收視率高達 50%

在每年的 12月24日下午三點整,瑞典的SVT電視台(頻道1)會準時播送《唐》,而全瑞典大約會有一半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開始收看這個節目。在這個「習俗」中,還包括了不能把節目預錄下來之後再看,而看到一半跑去做別的事情也是不允許的。在這樣教條式的信仰之下,《唐》的收視率每年幾乎都落在 40%到50%之間。就算在收視率最慘的2008年,也還是有 36%,可見瑞典人對這個節目的忠誠度是不可質疑的。

正因為「不可質疑你的唐老鴨」,每當電視台有意要取消或是異動節目內容,總會遭到瑞典民眾的抗議。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聖誕老人的工廠》(Santa’s Workshop)這部 1932年的迪士尼短篇卡通了。

疑似歧視  卡通遭禁播

也許你以前也曾經在迪士尼頻道上看過這部短篇卡通,裡面描述聖誕老人製作禮物的過程,當然也是《唐》經常選播的卡通片段。不過在 2012年,迪士尼總公司卻禁止這個版本在世界各地播放,原因是這部卡通其實涉及了種族歧視。你發現了嗎?在影片 3:33秒的地方,白人洋娃娃和黑人洋娃娃不同的登場方式;以及,在 5:30秒的地方出現的玩具兵,似乎也有醜化猶太人的嫌疑。

迪士尼公司禁播這部聖誕節卡通,自然有他們的考量。只是這個舉動仍然引起了一些瑞典觀眾的不滿,畢竟這些卡通已經成為他們聖誕節習俗的一部分。不過換個方式想,這個「習俗」的真諦,也許只是要讓全家大小在聖誕節能夠有一個共享回憶的時刻。尤其在現代,家人們就算因為節日相聚了,心思卻依然還停留在手機、平板或網路世界中。

文章插圖

不思議四:Xmas是一個字典上合法的字

從小到大,每個人應該都寫過不少聖誕節卡片,不知道你會很仔細地寫上 Merry Christmas,還是會寫 Merry X'mas 呢? 又或者你是寫沒有一撇的 Merry Xmas呢?到底哪一個寫法是錯的呢

原來,很多人都以為Xmas是Christmas的「縮寫」,就像很多很多ex開頭的字會縮寫成X開頭一樣(例如 experience = XP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Xmas是Christmas的「簡稱」,而不是單純只是用X代替Christ的發音而已。

也就是說,Xmas是一個字典上合法的字,它的意思就是 Christmas,也因此 X’mas 的寫法並不正確,但是卻意外地在亞洲地區大量被訛傳,最後大家都寫作 X’mas,進而以為是以X來代替Christ的讀音。

很多人都以為Xmas是很近代才有的簡寫寫法(例如因為廣告或者報紙排版需求),甚至還有人認為Xmas這樣的寫法是試圖「消滅」或者隱藏Christ這個字,好讓聖誕節不再專屬於基督教,而使之成為一個「世俗」的節日,但是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早在16世紀時,就已經有Xmas這樣的用法。

哪些場合不能用Xmas?

前面已經講到了X並不是代替Christ的讀音的縮寫,事實上這個”X”其實並非”X”,而是來自於希臘字母Χ (Chi,讀作「開」),來自於希臘字Χριστός中的第一個字,也就是Christ的意思。而-mas則是取自於mass,也就是彌撒的意思。

現在你知道了,正確的寫法是Xmas而非X’mas,而且開頭的X其實是希臘字母Chi,那麼大家也許會問,我到底可不可以在卡片上或者正式的書信上面寫Xmas呢?又有哪些場合非得寫Christmas不可呢?許多報紙(例如紐約時報、泰晤士報以及BBC等)明確地在自身的寫作指南中指出並不建議記者或編輯使用Xmas;此外也有寫作指南建議大家,不要在卡片上面寫Xmas,應該要寫Christmas。

總歸來說,即使Xmas是一個歷史悠久而且意義明確的「代寫」,一般來說還是被認為是比較不正式的寫法,所以在正式的文書中應該要被避免。

文章插圖

不思議五:台灣人也有專屬聖誕糕

你可能知道在聖誕節英國人會去購買或者自己製作聖誕蛋糕( Christmas Pudding,又稱聖誕布丁),其實台灣也有非常本土的聖誕糕喲!

從以前開始,台灣的教會在每年聖誕節會發送聖誕糕給幼稚園;撇去這個有點諧音的名稱,其實這塊聖誕糕就是一塊不折不扣的綠豆糕(沒錯,就是雅量裡面的綠豆糕!),但是上面會有立體的圖案,是非常特別的禮物。

除了作為禮物,送給朋友或者家人分享聖誕節的訊息之外,對於基督徒來說這塊餅也象徵著耶穌基督的身體,在吃的同時也紀念著耶穌的犧牲。

文章插圖

不思議六:東正教的聖誕節是在1月

你知道嗎?每年 1月7日是東正教徒平常過的聖誕節時間。可能會有人好奇問:「咦?明明東正教也算是基督教的一支派系,為什麼要特立獨行選這天來慶祝聖誕節呢?」

其實啊,這是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的東正教會採用的是公元前 45年尤利烏斯.凱撒統治下所創立的儒略舊曆(Julian Calendar),而不是用 1582年羅馬教皇格理高利所提出的格里高利曆法(Gregorian Calendar)。舊曆比我們現在使用的曆法還要晚上 13天,這使得俄羅斯東正教的節日與西方基督教的節日在時間上有出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1918年之後,蘇聯革命政府曾經推行格里高利曆法,卻不為所有的教會接受。

儘管有許多美國的東正教會做出了改變,但是俄羅斯與中東、中亞的教會仍然傾向於使用舊曆。本質上來說,每間東正教會都還是在 12月25日這天慶祝聖誕節,純粹只是因為曆法的不同而造成差別。

俄羅斯雖然自 10世紀以來皆以東正教為國教,實際上國內也有不少信奉天主教的民眾。這也使得在俄羅斯這個國家,耶穌的生日必須先按公曆慶祝一次, 13天之後又會再依舊曆過一次。即便如此,在該國選擇於 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的人也實在是不多,平安夜的教堂裡並不太會有多少人,真正深入人心的還是 1月7日的這個日子。

文章插圖

不思議七:聖誕節這天的公鹿沒有鹿角!

聖誕卡片上林林總總加起來總有好幾頭大角、紅鼻子、拉雪橇的馴鹿,不過你知道嗎?在大家熱烈慶祝聖誕節的期間,野生的公馴鹿其實是沒有鹿角(鹿茸)的!

原來,所有鹿類之中,馴鹿是唯一雌雄都有鹿角的。鹿角的生長是受睪固酮的控制,激素分泌的周期讓馴鹿在交配期間用碩大的鹿角進行求偶例行的戰鬥。交配季過後,由於睪固酮集中部位改變,會造成鹿角脫落,大概四個月後的隔年春天才會再長出新的鹿角喔!也就是說,聖誕節期間有鹿角的都是母馴鹿!

文章插圖

不思議八:芬蘭人會看馴鹿多遠尿一次

馴鹿這種動物離住在台灣的我們很遙遠,但對傳說中的聖誕老人的故鄉─北歐的人來說就親切多了。在芬蘭北部,你不僅可以看到角上漆著亮光漆的馴鹿,甚至會發現一個跟馴鹿有關的計量單位─poronkusema!

poronkusema是芬蘭傳統的計量單位之一,由 poron ("reindeer's") 和 kusema ("peed by") 組成,指的是馴鹿在不停下來尿尿的情況下,最長可以走的距離。

這個字是由芬蘭最早的住民─薩米人(Sami)所發明,他們是歐洲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之一,分佈於芬蘭、挪威、瑞典及俄羅斯。薩米人最初靠獵捕野生馴鹿為生,後來漸漸開始馴養野生馴鹿,在近代以擅長馴養馴鹿聞名。現在仍有8%的薩米人以養殖馴鹿為生,他們隨動物們過著半游牧的生活,是歐陸僅存的遊牧民族。

養馴鹿、吃馴鹿、把馴鹿雪橇當做交通工具,這樣一個以馴鹿為生的「馴鹿文化」,也不難想像為何會誕生出poronkusema這個字了~

那麼poronkusema到底代表多長的距離?

嗯...這就要看天氣、環境和各鹿的身體狀況囉,一般的說法是最遠可以到7.5公里,不過誰知道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一隻馴鹿來試試。

文章插圖

不思議九:另一個跟聖誕沒有關係的聖誕歌My Favorite Things

前面介紹過「Let It Snow!」這首聖誕歌其實是在最炎熱的夏日所寫的,內容其實和聖誕節一點關係也沒有。無獨有偶,另外一首很多聖誕專輯都會收錄「My Favorite Things」這首歌,也「不是聖誕歌」的聖誕歌!

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看Mary J. Blige在 2013年聖誕專輯《A Mary Christmas》中「My Favorite Things」的版本。

大家都知道這首曲子其實選自 1959年的音樂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情節在修女Maria心不甘情不願地被派遣去做家庭教師的路途上,藉著唱出這首「My Favorite Things」來排解煩悶的心情。

歌詞中描述了許多事物如「Raindrops on roses and Whiskers on Kittens, Bright Copper Kettle and Warm Woolen Mittens」都是Marie最喜歡的東西,是讓他在煩悶時想起以解憂的良藥。而在 1965年的《真善美》電影版,這首歌則被調動出現在一個打雷的夜晚,成為Maria用來安撫七個小朋友對雷聲的恐懼時所唱的歌。接著我們就來欣賞 1965年的電影版《真善美》中,由Julie Andrews所演唱的版本。

聽到這邊,各位是不是發現了這首歌裡面,幾個老梗的聖誕歌元素例如”Christmas”和”Santa”等都沒聽到呢?畢竟這首歌的背景本來就不是為了聖誕節所作,但它好聽的旋律首先先被爵士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用在他1961年的專輯中。而這張專輯成了John Coltrane個人最具代表的專輯之一,「My Favorite Things」這首曲子也因此從音樂劇跨界爵士樂,成為眾爵士樂手最愛演奏的經典。

至於成為聖誕歌,那則是 1964年的事情了。爵士歌手Jack Jones首次在他的聖誕專輯中收錄了「My Favorite Things」這首曲子,原因是這首曲子中歌詞所描繪的諸多事物,讓人聯想到冬季景緻。這首曲子因此又從爵士樂跨界聖誕歌,可愛又輕快的曲風成了許多歌手們聖誕專輯中的首選曲目。下面,我們就來重溫 1964年Jack Jones所演唱的版本。

分享了這麼多版本的「My Favorite Things」,不知道各位聽眾喜歡哪個版本呢?在享受它帶來的聖誕氣氛的同時,也別忘了這首歌背後的勵志情節:在難過的時候想想最愛的事,打起精神來吧!

每日一冷 logo

每日一冷

我們的中心思想是,讓更多人發出:「知道這個到底要幹麻啦!!」的驚呼。 無處不是冷知識。 什麼都講,什麼都聊,讓我們來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