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遇上古代 日藝術家讓浮世繪動起來

你有看過古人玩iPad嗎?日本藝術家瀨川三十七讓浮世繪動起來,在畫中安插了許多現代科技產品,小細節讓人會心一笑。

文章插圖

一名和服女子戴著耳機享受音樂。日本藝術家瀨川三十七將浮世繪添上科技味,展現出不同的風情。


有了科技產品  古人也瘋狂
iDigitalTimes、Motherboard、QUARTZ綜合報導,當現代科技遇上日本傳統藝術浮世繪,究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日本藝術家瀨川三十七讓一張張浮世繪動起來,還加入了許多現代科技產品讓人會心一笑,像是為廚師展示食譜的平板電腦和神速的子彈列車,有的作品甚至讓電腦也來參一腳,讓歷經百年的浮世繪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瀨川三十七在接受訪問時提到,他的作品「想帶出科技有趣的一面,表現出如果古人有電腦和平板,他們的生活方式會變得如何」。

 

文章插圖

婦女一邊細心地為甜點撒上糖霜,一邊對著平板上的食譜照著做。


百年藝術浮世繪  常民生活的縮影
根據《維基百科》,浮世繪起源於日本 17世紀江戶時代,「浮世」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等意思。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

身為版畫的一種,浮世繪得由原畫師、雕版師和刷版師三者合作才能完成。原畫師將原圖完成後,由雕版師在木板上刻出圖形,再由刷版師在版上上色,隨後將圖案轉印到紙上。要上多少色就必須刻多少版,因此顏色越多,製程就越繁雜。雖然是協力完成的作品,但一開始只有原畫師才能落款。另外,由於幕府實行審查制度,准許刊行的浮世繪上也會有幕府審查標章及刊行者的印記。

 

文章插圖

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描繪了船工們和驚滔駭浪對抗的勇氣,背景的富士山讓整幅畫反映出日本精神。瀨川三十七讓大浪動起來,鮮活地展現大浪的可怕。


影響梵谷、德布西
浮世繪不只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透過交流影響歐洲藝術。從 19世紀中期開始,印有浮世繪的日本商品在歐洲大行其道,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對此情有獨鍾,包含馬奈(Édouard Manet)、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運用浮世繪的技法在作品中。此外,後印象派大師梵谷(Vincent van Gogh)更曾臨摹多幅浮世繪,他的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除了影響歐洲繪畫,浮世繪也影響了歐洲古典樂的發展。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受到《神奈川沖浪裏》一畫的影響,創作出了永垂不朽的交響詩《海》(La Mer)。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瀨川三十七如何為日本浮世繪添上新意吧!

 

文章插圖

在現代演唱會上不可缺乏的螢光棒,隨著台上表演者的舞姿搖曳出點點亮光。

文章插圖

工人們鋸的不再是木頭,鏟的不再是木屑,而是主機和鍵盤。

文章插圖

下著點點白雪的江戶街頭,紅藍燈泡讓整個街道亮了起來,一旁路人正和擺攤賣電腦的老闆講價。

文章插圖

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用身後的PPT告訴家臣如何實施大政奉還。

文章插圖

在茶屋中休息的旅人看著跑得飛快的子彈列車。

文章插圖

隨著數位科技越來越普及,孩子上學也少不了滑滑平板。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