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奧斯卡 要花多少錢才能把小金人帶回家?

每年進入奧斯卡頒獎季,各界總是期待誰會把小金人帶回家,但在影星風光得獎的背後,你知道他們除了精進自己的演技,還得付出多少時間和金錢嗎?

文章插圖

這是一場戰爭!

對好萊塢電影公司和影星而言,奧斯卡就像是一場戰爭。在評委會尚未宣布提名名單時,電影公司就砸了大把銀子宣傳電影和進行各式各樣的公關活動,希望可以讓評委留下深刻印象。不過,電影入圍只是奧斯卡爭奪戰的開始,為了和小金人一起回家,電影公司、演員、公關專家全得總動員,各顯奇招為自己拉票。
 

想帶小金人回家  花錢宣傳不可少

奧斯卡專家歐尼爾(Tom O'Neil)說:「過去 40年來,沒有一部提名最佳影片的電影不宣傳的。」、「要被提名,你得花錢、請顧問、發動攻勢。」

而且錢還花得不少。電影製作人兼部落客法洛斯(Stephen Follows)發現,好萊塢電影公司每年花在角逐奧斯卡上的錢,加起來從 1億美元到 5億美元都有。對於電影公司來說,花多少錢是個秘密,不過要成功行銷一部影片 1千萬美元跑不了。

200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衝擊效應》(Crash)監製努南(Tom Nunan)說:「你無法呆坐著讓電影為你說話,要被提名這(花錢行銷)是必要之惡。」

文章插圖

演員、製片、公關總動員

於是,從奧斯卡典禮的半年前開始,電影公司和演員就得為奧斯卡暖身做好準備,凡是與電影沾上邊的人員──演員、導演、製片、公關、顧問──都得親上火線,參加各式各樣的電影節和電視節目,每個人都蓄勢待發等著吸引奧斯卡評委的目光。

其中,有五大電影公司和演員常用的招式,期待擄獲評委的心一舉奪金:
 

​​​​​​​一、打廣告  雖然老套但不能不做

​​​​​​​每到奧斯卡季,只要翻開好萊塢權威雜誌《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rter)都可以看到電影公司登廣告,好心地提醒評委自己的電影有多好看、演員的演技有多令人驚艷,最後不免加上一句「供您參考」,這就像是例行公式一樣,雖然老套,但不能不做。根據《好萊塢報導》的廣告價碼,奧斯卡季要在首頁登廣告要價 72,000美元,另一本業界雜誌《綜藝》(Variety)價碼也差不多。

特別的是,有時演員也會自掏腰包登廣告。2011年,演員梅莉莎里歐(Melissa Leo)有感於主流媒體對她的電影不感興趣,自己登廣告宣傳《燃燒鬥魂》(The Fighter),當時還遭到某些人批評。最後,她抱走了該年最佳女配角獎,在紅毯上揚眉吐氣。

文章插圖

二、找說客  和政治造勢活動沒兩樣

就像電影在說故事,奧斯卡宣傳活動也得想辦法找個會說故事的人。

《好萊塢報導》奧斯卡記者范伯格(Scott Feinberg)說:「策略專家會用『故事』來稱呼行銷包裝。」、「他們創造和控制故事,概念和政治造勢活動沒兩樣。
而有一群人專門在當說客,想辦法讓電影進入奧斯卡評委的腦袋,每部片他們收 1萬到2萬美元,一旦影片被提名或得獎,他們收的價碼可以輕鬆飛漲兩到三倍。好萊塢記者墨菲(Gayle Murphy)說:「他們是坐擁高薪、像鯊魚一般的公關專家,他們很懂奧斯卡評委,知道怎麼和他們接觸還有他們喜歡什麼。」

根據電影製作人法洛斯的數據,這群專業說客的累進收費如下:

  • 最佳影片提名:2萬美元
  • 最佳影片獲獎:2萬美元
  • 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提名:1萬美元
  • 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獲獎:1萬美元
  • 其他獎項提名:5千美元
  • 其他獎項獲獎:5千美元​

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的價碼較高,未列於其中。

文章插圖

三、私人放映會  演員見面三分情

​​​​​​​​​​​​​​專業的奧斯卡顧問會在洛杉磯、紐約或倫敦舉辦私人放映會,邀請評委來看。而電影播完後的映後座談,更是影響評委的好時機。

JJPR公關公司的工作人員德拉芳特(Alvar Carretero de la Fuente)說:「雖然這(映後座談)看起來有點蠢,但當你看完《鳥人》(Birdman)並且喜歡這片,然後又看到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時覺得他人不錯,等到要投票時,你就會支持他。」

去年,在公關專家德拉芳特的操盤下,《鳥人》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攝影獎。今年,德拉芳特的公司負責《火星任務》(The Martian)和《愛在他鄉》(Brooklyn),這兩部片都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而在不久前,JJPR公關公司才在洛杉磯舉辦了盛大的午餐會,邀請 200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來和主演《火星任務》的麥特戴蒙(Matt Damon)聊天,希望可以獲得評委青睞,而麥特戴蒙也因該片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四、發小禮物  除了保險套都拿過

​​​​​​​​​​​​​​絕對不可以明目張膽地賄賂評委,但評委表示他們在揭曉提名名單前會收到一大堆免費禮物和小玩意。

一名評委在 2013年接受《好萊塢報導》訪問時說:「我有拿到過書、食譜還有除了保險套以外的任何東西,這太荒謬了!」

在評委公布入圍名單後,電影公司就不得再舉辦任何提供免費餐飲的放映會,過去這是電影公司常用的伎倆。

文章插圖

五、利用明星光環  馬力全開搶鏡頭

​​​​​​​除了電影公司強大的財力支持,演員們也得想辦法發揮個人魅力。早在奧斯卡季還沒起跑時,好萊塢公關機器早已啟動,演員們上遍各大脫口秀、參加各地舉辦的電影節,馬力全開搶鏡頭。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出了名地害羞

以多次慘遭滑鐵盧,今年以《神鬼獵人》(The Revenant)再次角逐最佳男主角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來說,他上遍各大電視,談論自己在演出《神鬼獵人》時吃生牛肝還有睡在死掉的馬旁有多噁心。而他在今年金球獎上向女神卡卡(Lady Gaga)露出的頑皮笑容,更在網上瘋傳。

不只如此,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透過和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見面、參加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等活動塑造自己的形象,他挺身為環境請命也讓人印象深刻。

奧斯卡專家歐尼爾說:「李奧納多在媒體前是出了名地害羞還有不擅應對,但他正努力在這樣的體制下像個政治家。」根據專家的觀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一舉一動表現出謙虛、親和與迷人,他感謝所有「對的人」,強調電影的價值,在這一行中他的表現可圈可點。
 

​​​​​​​​​​​​​​​​​​​​​布莉拉森  第一天就搶曝光

​​​​​​​​​​​​​​​​​​​​​而今年以《不存在的房間》(Room)一片入圍最佳女主角的布莉拉森(Brie Larson),她也參加了一場又一場的活動,和一大堆評委見面展現她的親切還有腳踏實地。《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記者史柏林(Nicole Sperling)說:「她從第一天開始就有效率地和各界打交道,評委們都很喜歡她。」

文章插圖

​​​​​​​​​​​​​​瑪莉詠柯蒂亞  狂練英文拜碼頭

​​​​​​​​​​​​​​​​​​​​​​​​​​​​另一位評委寵兒是來自法國的女演員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2007年,她為了自己的電影事業搬到洛杉磯,除了加強英文外還一頭栽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的演出與宣傳,最後以這部片一舉奪下最佳女主角。奧斯卡評論家卡格(Dave Karger)說:「她的表演很棒,但沒人知道她是誰。她真的很努力和評委見面拜碼頭,這點無疑幫助她得獎。」

不過,就算演員使盡渾身解數,也不一定保證得獎。

一位不願具名的公關專家評論道:「人們做的所有事都無法保證一定會贏,你做這些事希望讓人去看你的電影,透過這樣的活動,你希望評委能討論你的電影。」

​​​​​​​​​​​​​​​​​​​​​​​​​​​​丹尼爾·戴-路易斯 不瘋宣傳照奪金

​​​​​​​​​​​​​​​​​​​​​​​​​​​​然而也有演員很少參加宣傳工作,照樣帶小金人回家,像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就是箇中翹楚,他在 1989年以《我的左腳》(My Left Foot)一片獲獎,隨後又在 2008年憑《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得獎。2013年,他以《林肯》(Lincoln)一片三度成為奧斯卡影帝。

文章插圖

​​​​​​​​​​​​​​弄巧成拙亂遊說

​​​​​​​​​​​​​​​​​​​​​​​​​​​​​​​​​​​上述討好評委的招式也受到不少批評,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就曾抱怨奧斯卡越來越強調「說服的力量勝過故事的力量」。

有的電影公司在出招時也弄巧成拙。舉例來說,奧斯卡評委會禁止相關人士用email或電話向評委遊說,但 2010年《危機倒數》(Hurt Locker)一片的製作人夏爾提耶(Nicolas Chartier)卻寫信請求評委支持他的電影,不要投給另一部「耗資 5億美元的電影」(暗指《阿凡達》(Avatar)),結果被禁止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
 

​​​​​​​​​​​​​​​​​​​​​​​​​​​​​​​​​​​抹黑對手也是一招

​​​​​​​​​​​​​​​​​​​​​​​​​​​​​​​​​​​此外,有的奧斯卡公關會抹黑對手,為自己的電影拉抬聲勢。據說當時《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被控低薪雇請童星就是有人在背後搞鬼。
 

頒獎典禮當天......

即使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當天,電影公司也不敢掉以輕心。電影製作人兼部落客法洛斯指出,男演員要風光走紅毯得花上 2千美元,女演員則是 3,500美元。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公司在典禮上預計得花大約 10萬美元。

 

文章插圖

​​​​​​​​​​​​​​​​​​​​​花錢真的值得嗎?

​​​​​​​​​​​​​​​​​​​​​​​​​​​​​​​​​​​​​​​​​​就算真的拿下小金人,對電影公司和演員來說除了肯定,在金錢方面真的划算嗎?

根據分析師海默(Edmund Helmer) 2013年的統計,這或許不太划算。去掉其他因素,他發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票房只成長了 3百萬美元,比贏得金球獎成長了 1,420萬美元少得多,因為奧斯卡獎最後才頒,有的電影早就下片了。

相對於電影票房,演員的價碼真的會因為得獎而升高。舉例來說,一項 2014年的研究發現,男演員會因為拿到奧斯卡獎多賺 390萬美元,反觀女演員價碼只會提高 50萬美元,凸顯出性別在電影圈的不平等。分析師海默提到,奧斯卡獎不只拉抬獲獎電影的票房,它還為得獎者帶來機會和難以量化的喜悅。
 

​​​​​​​​​​​​​​​​​​​​​​​​​​​​​​​​​​​​​​​​​​千金難買奧斯卡

​​​​​​​​​​​​​​​​​​​​​​​​​​​​​​​​​​​​​​​​​​現於美國南加大教電影行銷的威茲納(David Weitzner)說:「人們曾問過:『你可以買到奧斯卡獎嗎?』我不認為可以。有的電影公司和人很懂怎麼吸引大家注意電影和表演,但他們無法買奧斯卡獎。」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