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不要來 Google推出「真相認證」機制

我們正活在後真相時代——事實、真相對選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能掌握選民喜好與共鳴的言論,反而比較容易獲得支持,甚至翻轉外界對於政治方向的預測。現在,Google也設計出了新功能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文章插圖

網路雜亂 想求證難

英國脫歐公投時,便有人指出「後真相」(post truth)的政治文化正在蔓延,如今美國總統大選也出現了一樣的問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互相挖對方牆角,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指責對方的不是。

然而對選民來說,網路上資訊量常常過於龐大,讓想確認雙方言論真假的人不知道該從何查起。許多媒體也因為帶有特定立場,不一定能提供人們正確資訊。

「真相認證」標記

面對這樣的趨勢,Google推出了「真相認證」(Fact-check)標記,希望網路使用者在茫茫資訊海中,可以用這個標記找到正確資訊。

文章插圖

各種標記 呈現內文多樣性

現在用Google搜尋新聞時,可以在一些新聞下看到「深入報導」、「評論」、「引用次數最多」等標記,Google希望可以藉由這些標籤來呈現內文的多樣性,他們也確實得到許多使用者的正面回應。因此,他們打算更進一步推出一個「說實話才幫你認證」的標記。

Google在部落格上表示,他們對這個新出來的標記感到非常興奮,並期待這個標記能「為事實與假象的區別指引一條明路」。

文章插圖

讓文章編輯自行審查

至於這個標記系統要怎麼運作呢?Google靠得不是演算法、也不是人工篩選,而是讓文章編輯自行把「要求審核」(ClaimReview)的標籤加註在文章下方,證實他們已經檢測過文章的事實性。為了避免編輯群濫用,Google也提到,如果沒有遵照審核標準就大量使用「要求審核」標籤的網站,不僅不能得到「真相認證」的標記,甚至會永久從Google新聞類別除名。

這些審核標準包括了:

  1. 要讓讀者能很明確地分辨出文章哪些部分是編輯個人意見、哪些部分是事實陳述,而且要能夠讓讀者明白,內文哪些地方已經確認是真的,根據這些「真的」的事情做出的結論又是什麼。
  2. 文章在做分析時,使用的方法與資料來源都需要公開透明,也必須在文末加註參考資料。
  3. 寫文章的組織必須維持政治中立,組織的財務來源與利益關係也應該標明清楚。在針對一個議題進行論述時,也應該要針對整件事情做討論,而不是針對特定的人或團體做討論。
  4. 文章的標題應該要提到這篇文章有經過認證,或在標題上直接陳述他們根據那些事實所導向的結論是什麼。
文章插圖

完全中立有可能嗎?

儘管這個功能或許能為這個真相爆炸的時代帶來更簡潔明瞭的解答,《雪梨晨鋒報》卻認為,就算提供了真相,人們可能還是不會改變他們的既有偏見。

它提到人們總是傾向去挑選自己想聽的「真相」,任何一個與自己立場相違背的言論,就算陳述的內容是真的,還是會被貼上「不中立」的標籤。《雪梨晨鋒報》也提及,大部分的媒體多少對於議題都會帶有一定的立場,想要完全價值中立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Google要怎麼評斷這些內容,也會是另一個挑戰。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