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垃圾山崩塌 死亡人數破百

上周六,衣索比亞首都發生垃圾山崩塌事件,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目前已經高達 113人,而垃圾山的存在背後也帶出了經濟快速發展時,政府的失能與貧富差距的悲哀。

文章插圖

死亡人數高達113人

根據最新消息,周六(11)發生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的垃圾山崩塌災難,死亡人數已經攀升到 113人。搜救隊仍在垃圾堆中尋找生還者,當局也在昨天(15)宣布全國為罹難者哀悼三天。

範圍大且深  搜救耗時

衣索比亞通訊部長藍秋(Negeri Lencho)表示,死者中多為女人和小孩,他也談到因為災區範圍非常大且深,需要更多時間搜救。

除了自然崩塌  找不到原因

至於為什麼垃圾山會突然崩塌,藍秋部長說:「除了垃圾堆自然崩落外,目前找不到其他解釋,調查也仍在進行中。」

文章插圖

房地產圍繞的「灰塵」

在當地,發生崩塌事件的垃圾山被稱為Koshe,意為「灰塵」。

這座大型垃圾山就位於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西南部,離使館林立的區域只有 15分鐘車程。隨著當局大興土木發展經濟,垃圾山的周圍全是房地產建案,而從鄉下來到首都找不到工作的移民,第一個報到的地點就是垃圾山。

上百名拾荒者的家

在這裡,上百名被稱為「拾荒者」(scratcher)的男女從每天由首都運來的大量垃圾中找尋資源和食物,在他們的頭上環繞著專吃腐屍的鳥兒。先前早就發生過垃圾山崩塌事件,然而死亡人數都不及這次高達上百人。

文章插圖

累積的垃圾過量

這次垃圾山之所以會崩塌,外界認為該區累積的垃圾過量,每天都接受來自首都 350萬名居民的垃圾可能讓整個地基難以負荷而崩塌。

耗資37億元的能源廠

然而,垃圾山的居民認為地基之所以會不穩,與當局在周圍興建的垃圾能源廠有關,這間耗資 1.2億美元(折台幣約 37億元)的大型工廠是全非洲第一間能將垃圾轉換為能源的工廠。

曾想重新安置居民

其實,衣索比亞政府在興建垃圾能源工廠時就有想把垃圾山居民遷走的想法。通訊部長藍秋說:「(垃圾山崩塌)這是個令人悲傷的故事,因為政府試著重新安置居住在該區域的居民。」

原本當局想在 2016年把垃圾山遷到另一個地點,但住在新地點附近的居民強烈反彈,政府只好打消念頭。

文章插圖

垃圾山的救世主?

當衣索比亞政府在 2013年1月宣布跟劍橋工業(Cambridge Industries)合作興建垃圾能源廠時,這間工廠被視為垃圾山的救世主,可以處理每年運進垃圾山的 35萬噸垃圾,然後把這些垃圾轉換成能夠供應首都 30%家戶的電力。首都停電時有所聞,基礎建設跟不上飛快的經濟也是當地快速發展的後遺症之一。

原本,當局預估垃圾能源工廠大約只要 18個月就能蓋好,但現在劍橋工業的網站上寫到,到今年年底前工廠都還不能營運。

政府大計畫的一環

而這間垃圾能源工廠也是衣索比亞在 2011年推出,耗資 1,500億美元(折台幣約 4兆6,240億元)的「氣候適應綠色經濟」(Climate Resilient Green Economy)計畫的一環,該計畫的目標是在 2025年前把衣索比亞變成一個中等收入的經濟體,同時也要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文章插圖

國際特赦組織:災難可以避免

周一(13),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發表聲明,直指這次的垃圾山崩塌「完全是一場可以避免的災難」,且當局早就知道垃圾山已經負荷過重卻仍繼續使用,還讓人民在垃圾山上蓋小屋。

無力擺脫可悲局面

衣索比亞國際特赦組織首席研究員特可(Fisseha Tekle)表示,當局聲稱他們過去有在積極處理垃圾山的問題,「但他們沒有能力讓居民擺脫這種可悲的局面」,當局先前也沒有拿出實際行動幫助居民遷徙。

暫時移到青年中心

垃圾山崩塌事件發生後,當局開始行動,將當地大約 300名居民轉移到首都的青年中心暫時避難。

文章插圖

過去一年不好過

過去一年來,衣索比亞事故頻頻,除了政治上的動盪外,多處地區都發生乾旱,再加上爆發霍亂文化節的踩踏意外,都為這個大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國家蒙上一層陰影。

30%人口仍貧窮

一直以來,衣索比亞不斷想扭轉西方國家對他們貧窮且充滿飢荒的印象,目前他們已經是非洲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之一,但有 30%的人口仍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摩天大樓拔地而起  

在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貧富差距更是明顯,這裡原本只是一座擁有幾棟政府建築的小村落,轉眼間一棟棟摩天大樓和玻璃帷幕大樓拔地而起,被新興中產階級的富裕街區環繞。

貧民窟依然存在

不過,這次的垃圾山崩塌意外提醒了大眾,貧民窟依然存在,在富裕的街區外依然有大量窮人靠拾荒維生。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