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尼根也來投資 衣索比亞啤酒城哈勒爾

你對衣索比亞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乾巴巴的土地、破爛的茅草屋、瘦得像皮包骨的小朋友,常是我們想到衣索比亞的第一印象。但其實這個在非洲的國家還有很多你想也想不到的另一面,BBC記者歐多納(Aidan O'Donnell)就親自到衣索比亞的哈勒爾,用他的眼睛告訴你這個以啤酒聞名世界的城市是什麼樣子。

文章插圖

彩虹城市

衣索比亞的歷史古城哈勒爾(Harar)是伊斯蘭教的其中一個聖城,到了近代,哈勒爾建立起新的傳統,以生產啤酒聞名全世界。

身為聖城,哈勒爾是座特別五彩繽紛的聖城,在城牆裡,有綠色、紫色和黃色各種顏色的房屋,城裡的女人似乎把這些彩色房屋當成一個挑戰,也在身上穿了粉紅色和亮橘色各種鮮豔顏色的面紗和長袍。

哈勒爾在衣索比亞的東邊,有一條路向外往東邊的索馬利亞延伸過去。神聖的穆斯林領導人「左撇子亞罕」阿瑪·依布拉欣·加齊(Ahmad ibn Ibrahim al-Ghazi)在16世紀的時候曾經從哈勒爾出發,向外發動數次殘酷的遠征,攻打其他地方。

在哈勒爾狹窄的街道上我遇見了山羊群、倒在地上嚼著有醒腦作用的巧茶(khat,註)茶葉的老人,一個小男孩停下來和我玩了幾分鐘的足球傳球遊戲。

走過大廣場,可以看到幾個裁縫師坐在布店門前等著幫客人修改衣服。裁縫師比亞姆(Binyam)擠在縫紉機後面,一邊幫我縫衣服,一邊細數他的希臘祖先,還驕傲地告訴我他的縫紉機是別人送給他的禮物,如果要自己買的話要花上數千衣索比亞幣。比亞姆還叮嚀我要小心賣黑心香蕉的小販還有這一帶的小偷。

編註:《維基百科》提到,巧茶的原產地為衣索比亞,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會利用咀嚼巧茶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巧茶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不少學生和司機嚼食巧茶來提神醒腦,農民和勞動者則嚼食以減輕疲勞。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世界知名的啤酒

我來哈勒爾是為了這裡的知名啤酒廠,在最近30年,哈勒爾的啤酒遠比他的伊斯蘭歷史還出名。哈勒爾啤酒的酒瓶上貼著畫有哈勒爾城門的標籤。

城門外的嘟嘟車(tuk tuk,一種類似計程車的交通工具)司機知道要怎麼到啤酒廠,我們從古城哈勒爾出發,一路噗哧噗哧地慢慢爬上山。

啤酒廠門口的一側有個告示牌,上面寫著「禁止槍砲」,另一側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啤酒瓶,也許是要用來告訴你為什麼不能帶槍進去:因為這裡有酒精。

巨大啤酒瓶足足有一個人的4倍高。我會知道是因為有個男人正好就站在啤酒瓶前面,他是這座啤酒廠的保全,看起來似乎很開心有訪客來這裡,雖然他並不是為了要守衛才站著的,但是他身後的巨大啤酒瓶看起來真的有點像是英國女王親衛隊的看守室。

海尼根也來投資

這家啤酒廠在3年前被賣給海尼根(Heineken)集團。海尼根集團說他們計畫要投資這家衣索比亞的啤酒廠,改善生產過程,帶進他們原有的技術,並蒐集更多衣索比亞當地和附近地區的資源。海尼根同時也買下了另一座在衣索比亞西部的啤酒廠,現在正在衣索比亞首都附近建造第3個酒廠。

許多海外公司看準了衣索比亞便宜的勞工和出口關稅,紛紛來到這裡投資。當我走出衣索比亞的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一路沿著主幹道旅行到其他地方,許多企業專用的停車場紛紛跳進我的視線裡。

海外公司像是聯合利華(Unilever)、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 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H&M、樂購(Tesco)、沃爾瑪(Walmart)、三星(Samsung)都已經來到衣索比亞,不然就是在考慮要進駐這裡。中國人也來到衣索比亞,在首都的南方地區每天生產好幾千雙的國際大品牌鞋子。

對海尼根來說,來到衣索比亞的原因除了啤酒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衣索比亞的國內市場。海尼根認為衣索比亞的啤酒市場有再成長的可能性,因為現在當地的啤酒消費量只有肯亞的三分之一而已。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因為愛探索的興趣,我來到啤酒廠的酒吧點了瓶啤酒,廚房裡的女人對我的拜訪似乎覺得很開心。今天是國定假日,雖然旁邊有人移動著桌椅,還是相當安靜。在我的桌子旁邊有個小房間,裡面塞滿了啤酒廠足球隊贏得的獎盃。雖然我到的時候,這支球隊的成員坐在桌子底下,降低了他們的威脅性,不過他們可是支在衣索比亞足球超級聯賽比賽的球隊。

熱愛巧茶

回到哈勒爾城的外牆,市集裡的人們看起來對啤酒廠和酒廠帶來的大生意一無所知,對他們來說唯一值得交易的毒品是「巧茶」。

在我的窗戶外面,有兩個看起來很強勢的女人打開袋子秀出裡面的巧茶茶葉。一個乞丐跛著腳經過她們面前。在幾分鐘前,這2個女人還對著年輕毒販破口大罵,趕跑他,現在她們小心翼翼地拿了些茶葉給乞丐,就在這個神聖城市的邊緣。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