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沖繩鳥語 開啟音景研究新紀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台灣動物新聞網文/ 小陸 

長年以來,研究人員均是站在「地景」(Landscape)的角度思考生態學。今年夏天,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與英國研究人員透過新的技術與方法,錄製、分析特定地點的「音景」(Soundscape),共同進行沖繩的鳥類分布調查,該研究成果刊載於2017年11月6日的《生態學研究》。

文章插圖

研究團隊今年夏天花了1個月,在5個地點錄下自然與人類交織出的聲音世界,也就是所謂的「音景」。設置於每個地點的麥克風,每隔20分鐘就進行10分鐘的錄音。研究人員根據各地的土地利用和地被植物,來比較錄音內容的分布情況。

這次的調查結果證實了科學家們長年深信不疑的事實。簡單說,開發度較低的區域,特別是沖繩本島北部,聽到了許多鳥類和動物的聲音,人們早上在鳥兒們的婉轉鳴叫聲中醒來;相較之下,南部的市區街道較多,動物的聲音則隨之減少。

文章插圖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在OIST主持生物多樣性與複雜度研究部門的副教授埃文・埃科諾莫(Evan P. Economo)指出:「大家都曉得都市的聲音和森林的聲音不一樣,不過科學家們對音景的量化研究也越來越感興趣。因為一個生態系統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發生在該當過程中的大量資訊。」

對於依賴聲音來劃定地盤、尋找食物和交配對象的鳥兒來說,人類製造的聲音有可能成為干擾因素,埃科諾莫副教授認為:「噪音污染可能帶來嚴重的影響。」

文章插圖

通訊作者尼可拉斯・佛里曼博士(Nicholas R. Friedman)則表示,這個監測程序本身對沖繩的科學來說就是一大進步。該監測網的自動化,讓研究人員可透過遠端遙控,更有效率地監測各個現場,並且1次就能追蹤多種聲音。同時,透過位於OIST的超級電腦和聲音辨識軟體,大幅縮短了分析所需時間。

若是過去的生態學研究模式,為了取得這些數據,技術人員往往要親赴現場,那不但需要額外的培訓,也得花費更多時間;如今有了這項新技術,因為可以自動識別鳥種,就能以較少的費用來調查更多的地點。

文章插圖

這個研究揭開了生態學研究模式的新里程,並提供了一個以聲音來監控沖繩環境變化的全新途徑。研究團隊希望這個研究可以成為未來研究的基礎,他們將錄音裝置擴展至24個地點,計畫監控包括昆蟲在內的各種動物。研究人員目前既已搜集了超過25TB的聲音檔,假使沒有超級電腦,光是要聽完這些聲音就得花上8年。


延伸閱讀:《冰島鳥家族大盤點
覺得各種聲音令人抓狂? 你可能有恐音症
美研究:聽笑聲就知道這兩個人是不是朋友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台灣寶島 真的「鳥」不起!
9歲賞鳥人 教你正確入門
抱孔雀 甩鯊魚 民眾拍照動物受害

台灣動物新聞網 logo

台灣動物新聞網

「台灣動物新聞網」是一個立足台灣,心懷全世界動物的資訊平台。雖然報導主題環繞著大家熟識或不熟悉的蟲魚鳥獸,但核心信念是透過對動物的關切,落實動保和環保。 因為此刻因棲地消失難以覓食的北極熊,極可能是來日人類的寫照! 關心地球村,請別忽略了動物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