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火箭上太空 南半球第一個
本月 21號,美國科技公司「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從紐西蘭發射基地成功發射一枚火箭進入軌道,讓紐西蘭成為第 11個將火箭送入軌道的國家,也是南半球第一個成功進行商業火箭發射的國家。
有顆光球伴隨了這趟旅程
而在火箭發射的幾天後,火箭實驗室的執行長貝克(Peter Beck)宣布他們其實在火箭上還裝載了先前沒有提到的東西:一顆會在太空中反射光線的人造光球。
Introducing The Humanity Star - a bright, blinking satellite now orbiting Earth,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in the night...
由 Rocket Lab 發佈於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圖即為被發射到太空中的「人類之星」,不過它也因為形狀被戲稱為「迪斯可球」。
不僅看得到,還是最亮的
他們稱這顆光球為「人類之星」(Humanity Star)。「人類之星」是由 65片高反射面板與碳纖維組成,每 90分鐘就會繞行地球一圈。火箭實驗室聲稱人們不僅肉眼就能看到,而且這將會是「夜空中最明亮的物體」,感興趣的民眾也可以透過相關網站追蹤它的位置。
不過這顆光球並不會永遠待在那,在 9個月後,它就會墜入大氣層燒毀。
讓全地球的人們共享
談起這個計畫,執行長貝克表示他們想為地球上的所有人創造一個共享經驗,他在聲明中寫到:「不論你身在世界何處,不論你的人生遭遇了什麼,你都可以在黑夜中看到『人類之星』。」
「我希望找尋它的人們會藉此意識到宇宙的遼闊,並讓他們對人生重要之事有不一樣的想法。」
如果條件都符合的話沒問題
至於它真的會像火箭實驗室聲稱的一樣,成為「夜空中最明亮的物體」嗎? 麻省理工學院STAR lab的研究員克拉克(Jim Clark)在寫給Quartz的信中表示:「是的,它絕對可以成為夜空中最明亮的物體。如果它能正確地捕捉到光線,而且翻滾的速度夠快。」只是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人類之星」移動到北緯和南緯 46度的夜空時,人們可能會看不到它。
在商業上格外有意義
無論如何,火箭實驗室現在成功地把自家火箭送上軌道,將讓他們更能在小型商用火箭市場中站穩腳步,許多公司如英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美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都在搶攻小型火箭這塊低價市場。火箭實驗室也希望他們最終每年可以發射 50次火箭。
部分科學家表示疑慮
不過對於研究太空的人來說,把「閃閃發光的東西」發射到太空卻讓他們覺得有些疑慮。
擔心該風氣變普遍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伊瑟(Richard Easther)受訪時表示,他能明白火箭實驗室附加在「人類之星」的浪漫情懷,然而,光害對科學家來說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也許一顆光球可能沒有什麼,但如果這樣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就不一樣了。
人造光線越來越多 擔心球體是下一個
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生物學系主任夏爾夫(Caleb A. Scharf)發表在《科學人》的文章也抱持相似看法,在光害問題上,他進一步補充根據最近的研究,人類正接收到越來越多的人造光線,越少適應於自然的夜晚光線;另一份研究則指出,待在人類密集區的植物、動物、昆蟲都得設法適應光害問題。
如果我在北極熊身上打頻閃燈,或是在聖母峰頂端醒目地打上自家公司的標語,大概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可愛的想法。用一個閃閃發光的球體干擾太空也是一樣的道理。
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生物學系主任 夏爾夫
類似想法不是第一次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有太空單位想把會反射光線的物體發射到太空中。在 1990年代,俄國的Znamya衛星計畫就曾經把軌道鏡發射到太空中,希望可以把太陽光映射到地球上。
藝術家也準備了一顆大球
美國藝術家帕格倫(Trevor Paglen)則打造了巨大的反光球體、並計畫在今年將它送上太空,它將會在今年稍晚搭著Space X的「獵鷹 9號」(Falcon 9)升空,屆時帕格倫希望人們在肉眼也可以看到這顆球體。
上線時間:2018/01/29
增修時間:2018/01/31 修正用字
延伸閱讀:《「像根巨大的粉紅色雪茄」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小行星》
《NASA帶你一窺月亮的另一面》
《沒有氧氣一樣能活 裸鼴鼠用植物的方式代謝》
參考資料:
01 Twinkle, Twinkle, Satellite Vermin
02 Private rocketeers snuck their own “star” into orbit, and it will be visible from earth
03 'Disco ball' put into space from NZ
04 'Space graffiti': astronomers angry over launch of fake star into sky
05 Rocket Lab Launched This Glittery Sphere Into Or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