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是個病?

你愛自拍嗎?或是你很好奇為什麼每次打開臉書就會看到數十張朋友自拍照從眼前滑過?

文章插圖

智慧型手機帶來的「自拍」(Selfie)風潮已經建立起一種新的自我表達方式。但這樣的方式是一種無傷大雅的熱潮,還是說這代表了西方社會中正漸漸浮出「自戀」警訊?

自從數位相機、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便捷後,「自拍」已經變得像是庶民文化一般地普遍,有人覺得一天拍上3,5張自拍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也有人覺得不斷把自己攤在他人眼光下有點怪異。

社會觀察家伊麗莎白(Elizabeth Day)就在14號時,在《衛報》上分享了她的看法。以下皆以伊麗莎白自述角度敘寫。

文章插圖

自我描繪新方法

一切都是這樣開始的,你會先把手機舉高到眼睛上方45度角的地方,據說這樣拍出的照片特別讓人想原諒你。再來是光源,背光的窗戶溢出的光線、或是浴室鏡子中閃出的亮光,讓人想像你正準備要在晚上出去玩樂一番。

姿勢也很重要,稍微抬起你的眉毛表示你是個有自信的人,側一邊的微笑顯示你並沒把這一切看得太認真,小鹿般的雙眼、加上微亂的髮型帶出了自然不做作的味道,一切看來就像是你因為剛起床所以無法好好整理一番。

想要表現很性感的時候,噘嘴、微凹的臉頰、還有若無其事抬起的臉,再加上鎖骨下方裸露的肌膚,OK! 按下快門!

還有別忘了最後一步,用上可以讓人更討喜的濾鏡軟體:把線條弄糊、顏色多點柔焦,覆蓋上墨黑色調,瞬間就讓人覺得這是張有時代感的經典照。

這一切的動作全都能在瞬間完成。然後,再輕點一下,你就準備好可以上傳照片到Twitter、Facebook或是Instagram。這種種動作,就是自拍──數位時代中的自我描繪方式。

我們都正在做這件事。只要搜尋「自拍」,或是看看Instagram,大概會有9,000萬張的照片都標記上了#Selfie 字樣。

文章插圖

人人都在瘋自拍

年輕人的偶像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常常在個人的推特上傳自己脫掉上衣的照片;雷哈娜(Rihanna)則分享自己正在脫衣夜店、或是牛仔褲幾乎包不住臀部的照片;名媛卡黛珊(Kim Kardashian)則是上傳自己化身成吸血鬼的血淋淋自拍照;今年3月時,愛自拍的演員凱莉布魯克(Kelly Brook),還試圖禁止自己不准自拍,但事後證明她的意志力只維持了2小時。

就連政治人物也一樣,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一雙女兒──沙夏和瑪麗亞,一起在爸爸的就職典禮上自拍希拉蕊也把自拍初體驗獻給了跟女兒的合照。7月時,還有三個姊妹花大鬧棒球場,她們邊跑邊拍下自己闖入球場的模樣,最後被保全趕出去還遭到罰鍰美金1,500元,這段自拍影片更被網友封為史上最貴的自拍。

這股自拍熱潮不斷蔓延,最後還上了宇宙,去年12月時,日本太空人星出彰彦(Aki Hoshide)拍下了大概是最偉大的自拍照──他在國際太空站上,拍下穿著太空裝的自己,外加太陽、地球、以及浩瀚的宇宙當作背景。

文章插圖

科技發展讓自拍盛行

雖然自拍的行為可以回溯至1839年,某個人在自家店外拿相機對自己拍照,但真正讓自拍蔚為風潮仍是要等到輕巧的數位相機出現才開始。

進入1970年代,那時雖然有拍立得(Polaroid)相機出現,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也開始實驗性地用自拍創作,但一切都仍要等到讓顯影變得即時的數位相機問世後,自拍才真正地流行起來。

當人們不用在暗房等上許久,而是可以輕易地把不喜歡的照片刪除時,人人都開始試驗起自拍照。

結果就是,標註 #Selfie 的照片開始在2004年現身在Flickr中,直到智慧型手機出現,或是更明確一點──加上了前置自拍鏡頭的蘋果iPhone4問世後,自拍這件事情如病毒般地傳播開來。

文章插圖

根據Ofcom公司、以及Pew最新研究調查,英國和美國的青少年上傳的照片中,有高達91%的照片都是自拍照,比起2006年的79%要高上許多。

近期,中國的手機大廠華為表示,他們即將發表的新型手機將會配有「即時修容軟體」,幫使用者膚色變白還減少皺紋。

皇家攝影學會講師普里查(Michael Pritchard)認為現在許多手機配有的相機都相當好:「數位相機還有iPhone的出現,其實顯示出現在有越來越多單身的人。單身族的數字正在升高,越來越多人離婚、自己一人生活,人們也開始自己在假日旅行。」於是,越來越多人用自拍的方式記錄生活。

文章插圖

一種「看誰比較受歡迎」的競賽

但自拍如果只是一種記錄自己私人生活的方法,我們為什麼會覺得有必要把這些紀錄分享給網路上數百、甚至是數千位朋友和陌生人?

對部分人來說,自拍已經成了終極的自戀,自拍的即時性更加強了膚淺特質。於是,自拍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我們比從前更在意自己看起來的樣子。當我們想知道旁人接不接納自己時,我們會開始用看起來的樣子來評判,工作態度或是其他行為反而變得無關。

美國科技部落客蒂爾洛(John Paul Titlow)認為,自拍風潮就是在數位技術的激化下,一種高中生互比誰受歡迎的競賽。他在網站ReadWrite上表示,喜歡自拍的人就像是「在找同儕認同、社會接納一樣,現在有了網路之後,自拍行為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

文章插圖

自拍上傳風險多

事實上,雖然有許多人認為他們上傳自己的自拍照後,也只有朋友或是允許的對象可以看見,但真相是他們的自拍照正被其他的組織使用。現在網路上就有許多蒐集「業餘」自拍裸照的色情網站,更有不少人因為分手就報復性地把前任情人的照片弄到網路上供人下載。

年輕女性用沒穿衣物的方式自拍,現在也成了一大隱憂;名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穿著黑色蕾絲上衣的「激凸」照曾在網路上瞬間得到6萬個讚。

著有《被綁架的性》(Pornland: How porn has hijacked our sexuality)一書的作者黛恩斯(Gail Dines),她認為因為色情文化的影響,女性也把這樣的文化內化進自己:「她們會用旁觀的方式觀看自己,換句話說,她們用男性的眼光來看自己。」

黛恩斯繼續強調,男性可以透過許多不同方式得到「能見度」,但女人想要得到注意就要提高自己的「可幹度」(fuckability)。有許多女性會無意識地用色情文化中學來的各種畫面:例如噘嘴、微張唇、以及弄亂的床單當背景,強調自己可以被約。

文章插圖

「人本來就是社會性動物」

另方面,23歲來自伯明罕的布朗(Rebecca Brown)則覺得自拍不是什麼劣化或是自戀,而是一種探索自我的方法。

「這就跟圖像式的日記一樣,我可以回顧我在某個時間點的樣子,或是我穿過什麼。這就像是用數位的方式探索你自己。對我來說,這不是什麼裸露或是汙穢,因為當你在寫日記的時候,旁人不會說你自戀。自拍就像是一種分享自己是誰的平台。」

至於會不會把自拍當作尋找認同感的來源?布朗則說:「我覺得你會用拍照來確定自己的樣子,像是我在出門前,我會拍個幾張照片,確認路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子。自拍跟其他創作行為相似,例如你寫了篇很棒的文章,旁人過來稱讚,或是你在Twitter上的發文被人轉發,同樣地,如果你拍的自拍照讓人喜歡得到讚,這很自然地就會讓你得到許多回應,這會讓你增加自信。」

「其實自拍真的沒什麼,人類本來就是社會性的動物,也一直需要旁人認可和或多或少地自我認同。人想要擁有自己畫像的慾望,更可以追溯回4000年前畫在洞穴上的那些手繪圖案。在這科技變化快速的社會中,我們自拍的行為也不過就是千年前的手繪圖進化到現在數位自拍上罷了。」

文章插圖

新世代的藝術表現

作家戴爾(Geoff Dyer)認為自拍就如同許多新的趨勢,一樣有相當特別的歷史發展:「在1925年時,英國知名作家勞倫斯(DH Lawrence)正哀嘆著『我們每個人都在用柯達(相機)的方式想像自己』。新一波的自拍文化,也已經成為一種藝術表現,也是種圖像式的文章。」

「例如美國攝影師米斯拉契(Richard Misrach)作品11.21.11 5.40pm中,他就用遠鏡頭拍攝一對正對著海拍照的伴侶,隨著鏡頭越來越近…最後我們發現他們手中電話的銀幕其實是自拍照。

專門研究社會網絡關係的教授哈迪(Dr Mariann Hardey)表示,自拍是一種革命性的蒐集他人意見和自我認知的方式。

「這就像是你不斷的再重寫(定義)你自己一樣,這是一種建構自我方式的延伸,自拍是個找出自己最好一面的方式,這就像是女人會塗上化妝品、或男人愛健身一般。這是自我展演,你一方面了解自己,同時也變得脆弱。」

哈迪教授認為,自拍就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的方式,我們從自拍認識到自己,以她自己來說,當她的父親突然過世時,她躲到了自己的Instagram帳號中。

我當時沒辦法和人交談,最後為了讓親友知道我沒事的方法,就是拍一張自拍照。這一方面讓我朋友知道我沒事,再來是讓我有事情做。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編註:英國作家勞倫斯(DH Lawrence)大家最熟悉的作品之一就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

文章插圖

談到年輕女性用男性眼光、半色情的方式自拍時,哈迪教授認為這是危險的。

當我們談到怎麼合適地建構女性自我的時候,要先避免落入『你穿短裙,所以你是要找人強暴你』的論述,因為這會引起更多激烈的對戰。女性應被允許用讓她們感到尊重自信的方式來對待自我,誰沒有過把頭髮剪短、染成粉紅色的時候呢,這只是一種自然的實驗過程,女性在年輕時會不斷變換各種心路歷程,其中也包含了對性的認知。」

對完美形象的反抗

比起其他媒體,有時候自拍更能傳達真實的美麗。心理學教授葛發思(Sarah J Gervais)曾談到:「Instagram(或是其他社群媒體)重新賦予攝影一種權力,拍照就像是對我們每天在生活中碰上的完美形象的反抗,我們可以避開那些完美影像的轟炸。」

「在Instagram網站上的照片中,我們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真實的人群。Instagram也讓我們可以越過表面,我們接觸到他人的日常生活,知道是哪些元素讓每天的生活不平凡。」

前段提到的名人們的吸引力,也就是如此。社群網絡讓這些藝人明星可以直接和粉絲們互動,利用這樣的關係,讓粉絲相信他們真的和名人互動,從而建立起一批忠實龐大的支持群眾。

專職公關行銷的Mark Borkowski建議,如果想要接觸年輕的群眾,就要運用各種媒體管道:「雷哈娜展現出的各種生活面向,就是要讓群眾進入她的生活中。有些人對這樣的現象感到相當自然。因為如果不保持真實就會失去群眾,因為所謂自拍就是『真實的你』,如果你讓人知道一部分真實的你,就會相當有吸引效果。」

所以,重點就在「可知的真實性」,現代名人對散布他們的影像都越來越小心,自拍的矛盾性就在於它是用變裝的方式展示真實自我,就算沒用上化妝、後製,但刻意的姿勢、濾鏡功能,都比狗仔隊醜陋取鏡角度出現的結果強太多。

研究自我表達和獨立性的Simon Foxall認為,自拍就是要掌控揭露多少自我,「自拍讓真實自我以及幻想自我的界線變得模糊,所以人就在這兩種自我間擺盪」。

文章插圖

自拍潛藏商機無限

撇開前面論述,其實認真地自拍也能帶來商機。Alexa Chung 與Florence Welch都利用自拍上傳他們每天的穿著,也讓他們成了流行教主,更引來了許多時尚界的生意。同樣,Poppy Dinsey每天在網站What I Wore Today上傳自己的穿衣風格,不但讓網站大受歡迎、有了廣告商願意進駐的流量,現在還開始讓網友上傳自己的穿著。

Poppy Dinsey說「大家喜歡對自己的自拍有控制感...有時候你就只是想要自己拍自己罷了,這就是為什麼我都是上傳自拍的照片到網站中,你自己可以決定要怎麼拍照,你並不相信其他人可以把你拍得好看。當iPhone有了前置鏡頭後,你就可以盡情拍出自己最滿意的照片,你的男女朋友不可能對你花這麼多力氣的。另外,你可以不斷地拍照,一張接一張,大家也不會知道你是花了多少時間才拍出那張『隨興』照」。

從「控制」這件事來看,自拍並不是個真實的呈現,但一旦你把照片放上網路, 那就是任大家去欣賞了。你未來的老闆可以看到,行銷人員能拿來使用,或是對你懷恨在心的前任也可能濫用一番。你可以用數位科技變化自己想要的形象,但要瞭解到,一旦自拍上傳到網路,你就不能控制他人怎麼看你了。

 

上線時間:2013/07/18
增修時間:2018/09/04  修正錯字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