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會議開始了
本月 19號,國際組織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在倫敦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舉行了兩年一度、為期兩天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The Commonwealth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 , CHOGM)。
在 53個成員國中,一共有 46國的國家元首與外交官等人與會,他們預定在這兩天的會議中談及海洋保育、網路安全,以及各國之間的貿易協定。在皇宮外,英國御林軍也以 53聲槍響替會議拉開序幕。
「希望有天可以交給威爾斯親王」
在會議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先是表示,她很榮幸能夠邀請各國元首前來此地參與會議,也對於這個持續運作的組織感到驕傲。
伊莉莎白二世接著說道:「我誠摯的希望,大英國協能持續且穩定地運作下去......而且在某一天,威爾斯親王將能夠接續這個從 1949年,由我父親開始的重要工作。」
這個職位不是世襲
威爾斯親王即為英國王子查爾斯(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Charles, The Prince of Wales),而伊莉莎白二世所提到的工作,即為擔任領導大英國協的元首。
事實上,大英國協元首並不是世襲制,也沒有選出繼任者的流程,意味著在女王去世後,大英國協元首不會直接傳給查爾斯王子。過去也有人認為,這項職務由各國成員輪流擔任可能比較好。
不過在另一方面,人們大多猜測,等到查爾斯王子成為國王後,他將會自動成為大英國協的元首。
一日皇室領導 終生皇室領導?
不過BBC記者蘭德爾(James Landale)指出,儘管這件事幾乎已經是「既定事實」,但是各國政府必須決定「大英國協元首是不是永遠都要由英國國家元首擔任」這個問題,不論這個人是誰。
根據蘭德爾得到的消息,他相信各國領導人雖然會支持查爾斯王子,但是他們不可能永遠且平白無故地支持英國皇室成員擔任大英國協元首。
鮮少成為焦點的大英國協
這也讓人們注意到「大英國協」這個比較少成為焦點的國際組織,究竟這個組織在做什麼呢?
隨著大英帝國瓦解而生
二戰後,隨著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逐漸瓦解,英國政府為了以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這些國家成為夥伴,才逐漸形成了大英國協。
成員國總人口將近全球1/3
現在大英國協一共包含了 53個獨立國家,範圍橫跨 6大洲共 24億人口,幾乎是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國家被統治過
大部分的國家都曾經在 19或20世紀被大英帝國殖民,不過後續加入的非洲國家如喀麥隆、莫三比克、盧安達就沒有被殖民過。
成員國來來去去
其中有些國家也會因為政治情勢、理念不合而在大英國協來來去去,如南非曾在 1961年因為種族隔離政策被批評而退出、一直到 1994年才又重新加入,巴基斯坦則曾經在 1999年因為政變被暫停會籍,直到 4年半後才被准許加入,不過也有像愛爾蘭、辛巴威等國家在退出後,仍沒有回歸的跡象。
他們的國家元首不一定是女王
且在 53個成員國中,僅有 16國將女王視為國家元首,另外 31國是共和國,非洲國家賴索托、艾史瓦帝尼王國,亞洲的汶萊、馬來西亞,大洋洲的薩摩亞、東加這 6個國家則有自己的君主。
每幾年都有定期活動
現在每四年,大英國協都會舉辦一次像迷你奧運一樣的運動會。女王也會定期拜訪這些國協成員,直到這幾年因為健康因素不再前往。
另一個盛會就是文章開頭提到,每兩年一度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舉凡成員國的總統或總理會帶著他們的家庭成員、外交官、記者一同參與,並共同討論一些重大議題。
贊成反對各有立場
不過反對者認為,大英國協不過是個「後殖民時代俱樂部」,而且在實質上並沒有什麼影響力,支持者則相信,大英國協的存在有助於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關係。
大英國協不是唯一
其實大英國協並不是唯一一個「國家聯邦」。像是擁有 57個成員的法語圈國際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其成員均為以法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或地區。獨立國家國協(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則是在蘇聯解體後,部分曾經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家所成立,目前一共有 9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