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要吃素
「啊,我吃到雞肉了!」攝影師R驚慌失措地看著我,好像他手裡那盤雞肉炒飯不是自己點的。見我一臉不解,他連忙解釋:「我忘記今天是星期二了,要吃素。」由於印度教中的猴神哈奴曼(Hanuman)傳說出生於星期二,許多印度教徒(尤其是北印度)即使平常吃葷,也會在星期二這天食齋。一時忘了的攝影師不小心破戒,因此驚叫起來。
「老ㄟ啊,今仔日愛呷菜喔。」可不只星期二,許多印度教徒因信奉不同的神祇,而在星期一、星期四與星期六吃素,特定的宗教節日與婚喪喜慶更是一定要吃素。這還只是印度教的部分。印度的耆那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與穆斯林,也有各自奉行吃素的嚴格規定,又或僅食用特定屠宰方式的肉品。我的剪接師K就是一個在外從不吃葷食的穆斯林,他說:「踏出家門後我就是個素食主義者,因為我不確定那些肉是否乾淨。」小心翼翼地奉行清真飲食的戒律。
此外,印度上班族還是非常流行帶自家便當作為午餐,仔細觀察他們便當裡的菜色,可以發現無論茹素或吃葷,幾乎都是秋葵、花椰菜、馬鈴薯、紅蘿蔔、青豆等素食,一來是肉類涼了不好吃,二來是夏天氣溫太高容易腐壞。見我經常無肉不歡,R好奇地問我台灣人到底有多常吃肉?「從早餐開始就有肉,培根蛋土司、鮪魚蛋餅、牛肉漢堡……午餐晚餐就更不用說了,好想吃雞排!」我一邊數一邊流口水,R目瞪口呆,這種餐餐有肉的飲食方式,即使對他這樣一個吃葷的印度人來說也還是吃不消:「我們家大概一個禮拜會吃三到四次的肉,幾乎都是晚餐,很少在早餐、午餐吃肉。」
由此也不難看出,不管因為宗教信仰、家庭習慣、不喜殺生、健康考量還是彈性調整,印度人在日常生活中吃素比例非常高。一位空姐就告訴我,她有一次服務從新德里起飛的航班,指定要印度素食餐的乘客有一百五十二位,正常餐只有六十幾位,其中還有些是忘了選素食餐的。
好寶寶事件
吃素在印度不僅被視為好事、善事,更是一件高雅而尊貴的事。有個說法是過去印度高種姓與富有人家,因不需要大量體力勞動而吃素,做勞動粗活的人才需要攝取大量肉類補充體力。
而說起吃素的尊貴,就不得不提到近期引發爭議的「好寶寶」事件。浦那大學(University of Pune)在2017年十一月評選優等生時,開出了「素食者且不飲酒」的條件,以此判別優劣,社會一片譁然。
不過,吃素這件事在印度各地還是有所不同,根據印度官方2014年的統計,拉賈斯坦邦(Rajasthan)74.9%、哈里亞納邦(Haryana)69.25%、旁遮普(Punjab)66.75%、中央邦(Madhya Pradesh)50.6%和北方邦(Uttar Pradesh)47.1%,位居印度前五大素食省邦,可以看出素食者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至於南部和東北部,由於宗教信仰較多天主教、基督教與泛神信仰,再加上教育程度、地理位置與民族組成等各式原因,較多人吃葷,而在北印度較難吃到的鴨肉、豬肉、牛肉,可是東北餐桌上的好菜,在南印靠海城市則可以吃到現捕新鮮的海鮮料理,也比較不忌諱食用牛肉。
台灣近年也流行吃素,從天然的蔬果穀物,到素魚、素肉、素丸子等,這類素食加工品在印度雖少見,可相較於台灣吃素得特意尋找餐廳,在印度,無論你到何處,菜單上肯定有素食選項,街頭也有專賣素食的,甚至還有所謂的 Dry State、Dry City,是整個省邦或城市都禁止吃肉和飲酒的,吃素反倒要比吃葷來得容易許多。
若你曾去過印度,是否已經發現,凡會碰到嘴巴的東西,零食、飲料、麵粉、穀物、香料乃至牙膏,包裝上都會標示葷素,素食(奶素)是一個綠色方框中加上一個綠點,葷食則為紅棕色。此外,若要送禮或請吃飯,但不確定對方的喜好與習慣,素食也絕對是張安全牌,選擇綠色標示準沒錯。因為在印度,「素不素」很重要!
更多【就是要印度】精彩內容:《教你看懂印度菜單!點一桌好「菜」吧》
《印度尤超市時尚搜奇:不容錯過的印度餅乾零嘴》
《阿育吠陀式的生活-你是誰?你吃什麼?》
延伸閱讀:《加拿大素食者花上萬元送龍蝦回大海 網友:看完更想吃》
《印度營養計畫:不給小孩吃蛋》
《這個鈔票有點葷 新版英鎊惹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