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究竟說什麼語言?從孟買鴨不是鴨說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YaoIndia 就是要印度文/ K媽 

孟買鴨(Bombay Duck)牠不是鴨,牠是一種魚,一種長得很醜的魚,在靠海的加爾各答是很普遍的一種海鮮。烹調新鮮的孟買鴨通常會把牠炸得乾乾的,連小魚刺都酥到可以直接吃下肚的那種乾。不過孟買海邊的漁夫們,則會將其曬乾做成魚乾,或是做成魚乾醬菜,只是魚乾太腥、醬菜太鹹,可能有些不合台灣人胃口,K媽試過一次之後就不敢再買了。

咦?這篇文章不是要談印度使用的語言嗎?怎麼先說起了孟買鴨美食日記呢?記得一次K媽參加一場婚禮,為了展示印度所謂的中國菜和傳統的中國菜有什麼不同,便將之前在家裡拍的晚餐照片秀給印度朋友看,不小心就翻到了孟買鴨這道菜,隨口問問他們該怎麼弄才好吃,沒想到連續問了幾個加爾各答的印度人,竟然都沒人聽過這東西,還一直問說為什麼明明是魚要說成鴨?!

之後K爸又問了同事,同事也說沒聽過這種怪鴨子,K爸不死心,翻出魚的照片和同事比手畫腳,最後才真相大白!原來這種魚在加爾各答叫做 Loitta,如果說 Loitta 的話,大家都知道是何方神聖,也因為這款魚的鈣質很豐富,很受加爾各答居民的喜愛。然而,同樣一條魚,在孟買稱為「孟買鴨」(Bombay Duck),在其他印度西部地區則稱之為 Bombil,來到加爾各答又叫 Loitta,當然除了這幾個地方,其他地區也有不同的叫法。

文章插圖

從孟買鴨的故事不難看出,印度這個擁有29個省邦和13億人口的龐大國家,各自保有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和飲食習慣。「同一條魚,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卻有不同的名字」這件事情或許有點難以想像,通常只會在不同的國家才會發生,真的是印度不思議啊!

雖然英語和印地語(Hindi)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但這也是只是22種官方語言的其中之一,而印度使用的語言若要說個總數的話,可能多達1,600種(個統計資料數字有所不同,但都超過1000種。)

即便在英國殖民歷史的影響之下,印度能夠流利的用英語應對的人口,最保守的估計數字大約為一億兩千五百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0%,而這些人多數都是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一般街頭小販或市井小民通常只會使用簡單的英語短句或單字,所以來印度不用害怕你的英文有多破(當然做生意例外),幾個重要的單字加上比手畫腳一樣可以溝通(就像是K媽來了印度這麼多年,英文還是一樣沒進步)。

文章插圖

如果不說英文,那他們說什麼語言呢?最為大家熟悉的莫過於印地語(Hindi),這是最多省邦通用的語言,集中在北印度和東印度幾個邦,佔總印度人口數的41%。其他常見的還有坦米爾語(Tamil)、孟加拉語(Bengali)、旁遮普語(Punjabi)、阿薩姆語(Assamese)、克什米爾語(Kashmiri)、烏爾都語(Urdu)和馬拉蘭雅語(Malayalam)等等,是不是光是這樣的舉例就讓你眼花撩亂了呢?在這邊還提醒大家一點,大家常說的「印度語」其實並不存在唷!

除了語言豐富之外,和印度人溝通還有一點障礙,就是印式英文(Inglish),濃厚的強調、打舌、重音錯置以及新發明的文法,經常讓剛來到印度的外國人霧煞煞,「你可以說英文嗎?」「我在說英文啊!」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情況時常發生,也因為各地語言的口音不同,常常剛適應某個地方的口音,到了另一個省邦聽到不同的口音又傻眼了。在印度走入另一個省邦就像是出國一樣,果真不是開玩笑的啊!

說了那麼多,還不如用一張圖表解釋,附圖是印度的語言地圖。

文章插圖

這也是為什麼,難怪外人在看待印度時,絕不能直接統稱「印度人」,畢竟他們在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歷史發展以及認同上,都是或大或小的差異。就像K媽一家住在加爾各答,他們的生活習慣、態度等和其他地區的印度人還是有差別的,寫到這裡,開始懷念台灣的土魠魚羹、虱目魚和鱔魚麵了!起碼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我們都不會搞混,回到孟買鴨,台灣其實也有孟買鴨,那就是東港赫赫有名,又稱為「那個魚」的小鰭鎌齒魚。

除了語言豐富外,印度的文字也非常多樣化,因為很多語言也自有文字系統,像加爾各答使用的孟加拉語,便有相對應的孟加拉文。除了常用的 Hindi 文、英文之外,印度另外還有15種常見文字,只要拿起你手中的盧比紙鈔,翻到背面仔細觀察左邊那一欄,就可以發現除了阿拉伯數字和印地語之外,另外15種文字也都寫在左邊那一欄當中!很有意思吧!

文章插圖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logo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立志成為華人世界連結印度的第一道橋樑,Yao取音自中文的「要」,音似印地語中的Yahan Aao,意思則是「來這裡」。在YaoIndia 就是要印度平台上,我們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分享多元而有趣的印度相關內容,邀請大家一起近距離地玩轉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