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幸福度報告》,新出爐的榜單前10名分別是: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士、荷蘭、加拿大、紐西蘭、瑞典和澳大利亞。這份報告以「主觀幸福感」(SWB)衡量幸福水平,判斷人們的幸福程度。研究人員認為幸福度大致可用人均GDP、社會保障、健康預期壽命、社會自由、慷慨度和遏制腐敗程度等因素來解釋。
今年的報告特別著重於移民幸福度,在移民生活幸福的榜單上,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芬蘭、丹麥、挪威、冰島、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瑞士和墨西哥。台灣移民的幸福感排在第38名。
平等的瑞典要排隊 學習適應漫長等待
移民期望的幸福感和瑞典的幸福感是有落差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於瑞典長久以來受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左傾的意識形態影響,講求人人平等,享有一樣的服務,一切都要排隊,且必須確保資源是留給最有需要的人,不能浪費資源,如果判定你不是最需要該資源的人,排隊就要等上好久。
瑞典也有健保,門診掛號費約200克朗(約新台幣700元),急診掛號費則為兩倍。病人不能自行決定就診科別,必須先掛號家醫科檢查,這往往得等上一星期,家醫科醫生看診後,再轉往其他專科掛號。在這裡,醫生不鼓勵用藥,因此,並非每次就診都需使用藥物,若有需要,醫生會開立處方箋,由民眾自行到藥局購買。不過,瑞典也設了個人給付上限,每人每年掛號費上限為1,100克朗(約新台幣3,850元),醫藥費上限為2,200克朗(約新台幣7,700元)。
另一個需要久候且頭疼的就是租房。在各大城市租房必須到政府的網站或專營的網站登記,這些網站提供各式物件資料,一旦點選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筆者已登記一年,至今還沒有著落,而其他瑞典人也常常抱怨租房的困難。實際案例中,有人在斯德哥爾摩登記租房已超過10年,仍無下文。不過,若是政府認定亟需住房的人,例如有小孩的家庭、難民、生病或無家可歸的人,往往可以立刻獲得租房協助。
學習瑞典人觀點 看待生活小確幸
也許上述久候的經驗令習慣快速、便利台灣生活的筆者感到挫折,但是一方面又感到這種珍惜資源、人人平等的價值是正確的。
在瑞典生活難能可貴的是,不需擔心因任何原因失去工作,也不需擔心露宿街頭。舉例來說,女性因懷孕而找不到工作或失去工作,在瑞典不可能發生。當告知雇主懷孕時,反而會被大大的恭喜;同樣的,準爸爸也可以放心請育嬰假,不必擔心失去工作。
此外,當雇員生病時,也可以向社會保險局申請生病津貼,確保生病期間有收入來源,雇主也會提供相關資源幫助雇員重返職場;失業時,只要工作滿一年,且有投保每月約100克朗(約新台幣350元)的失業保險,就可向就業局請領失業給付,除了接受就業局的訓練和協助,每月稅後可獲得1萬3,000克朗的補助(約新台幣4萬5,500元)。因為政府提供這樣的安全感,人們也鮮少對高額的稅率(約33%- 60%)有怨言。
每個人的主觀幸福感不同,在台灣,我們有「生活小確幸」,美食俯拾皆是、熱鬧有人情味、各式各樣CP質高的產品可以選購、有好的天氣和壯麗的景色。這些也許不是瑞典能提供的幸福。
瑞典式的幸福是什麼呢?或許可以這樣說,人人都能確保生活的安全感、從出生到死亡都不需為食衣住行擔心,相信政府能提供平等的資源,以及與自然合而為一的生活,這就是瑞典式的幸福吧!
延伸閱讀:《瑞典福利有多好?【地球幫你問】瑞典社會福利篇》
《H Day:瑞典從靠左行駛改成靠右行駛的那一天》
《瑞典肉丸的自白:它們來自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