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斯德哥爾摩街上,到處都可看到推著娃娃車的父母親,不只一個、兩個以上的寶寶也不在少數。根據美國中情局統計,2014年瑞典的生育率為1.88,相較於台灣的1.11高出不少。
育兒津貼可領到16歲
若父或母一方曾任職於公司連續240天,且日薪不低於180克朗(約新台幣720元),直到孩童四歲為止,父母皆有權利請育嬰假。其中母親能在預產期前60天開始請產假(包含在育嬰假天數內)。育嬰假共480天,其中的60天被強制規定給配偶使用,通常又被稱為父親月(Pappamånad)。前390天,父或母可享八成薪。
然而,此津貼亦必須繳稅,瑞典一般上班族的稅額約35%,因此,實拿津貼約為原薪資的五成二;且此津貼亦設有上限,月領不能超過2萬8,000克朗(未稅)。最後的90天只能請領每日180克朗的津貼,這津貼並不高,其用意在於鼓勵父母返回職場。若父母覺得津貼過低,皆可選擇提早返回職場。為了鼓勵兩性平等,瑞典議會近來討論將延長父親月至三個月,甚至更長。
此外,在寶寶誕生後至16歲,每位孩童每月可領取1,050克朗(約新台幣4,200元)的育兒津貼,兩位孩童2,250克朗,三位孩童3,754克朗等,這項政策並不排富。為了彰顯兩性平等,育兒津貼原將總額發放給母親,但最近更改法規,規定2014年當年及之後出生的孩童,父母可各領一半的育兒津貼。
托育費用由政府代收代繳 採用總收入比例費率
另一項是幼兒日間托育政策。自幼兒一歲起至就學年齡,可申請日間托育服務。日間托育服務主要有兩種類型:幼兒園 (förskola) 與日間保姆(dagmamma)。只要父母提出申請,地方政府就有義務在四個月內將幼兒安置到管轄範圍內的幼兒園,但不能保證是最近的地點。
在瑞典大部分的城市,不管是幼兒園或是保姆,其收費方式是統一由政府代為向家庭每月徵收,再由政府將代收款撥給幼兒園與保母姆,而非由父母直接給付給幼兒園或保姆的方式。且收費標準不分幼兒園或保姆,第一個孩子每月日托照顧費用為家庭總收入的3%,收費上限為1,260克朗(約新台幣5,040元);第二個孩子的費用是家庭總收入2%,收費上限為840克朗(約新台幣3,360元);第三個孩子是1%,收費上限為420克朗(約新台幣1,680元);若能生到第四個孩子則完全免費。
至於保姆的規範部分,瑞典政府並未強制規定保姆需取得任何專業證照。保姆能同時照顧的幼兒人數上限也依不同地方政府有不同的規定。大部分的城市規定每位保姆能照顧幼兒人數的上限為五位,像是瑞典第二大城哥特堡。
也有些父母選擇在家自己照顧幼兒,而不使用日間托育服務。過去,在幼兒滿三歲前,父或母自願留在家中照顧孩童,可請領每月3,000克朗的津貼。然而,自左派聯盟政府去年10月執政之後,已經檢討此項政策,認為這項政策是促使女性留在家中擔任照顧者的陷阱,目前由左派政府執政的地方政府已逐漸廢除此項津貼。
沉默的競賽 期許成為好父母
瑞典的社會氛圍對於「做一個好父母」有著「沉默的競賽」。就育嬰假來說,男性通常不會只請兩個月,會請半年的假。不同於台灣,也許員工們無法請太久的假,因擔心事前或事後會以各種理由被資遣;在瑞典,父親請育嬰假的天數過短,反而會被質疑是否盡到父親的職責。
就算回到辦公室了,這種無聲的競賽還在持續中,辦公室裡人們比賽著當最好的爸媽,且普遍「允許」,甚至「期待」這些人因接送小孩而遲到早退。如果小孩在日托中心,卻天天「準時」上下班,反而會被質疑不是好爸媽。這種沉默的競賽,常使得單身員工感到不平,因辦公室裡最晚離開的總是他們。在瑞典,有完備的社會政策支持,但最重要的是,社會氛圍支持父母角色,且優先於員工身分,這也許就是在瑞典當爸爸媽媽好幸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