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IKEA 瑞典發明中性風潮感染世界

在IKEA的影響下,瑞典當地的社會文化成了許多民眾熟知的畫面,從過節到飲食習慣,我們走在店內就能感受到瑞典人的部分生活情景;現在,瑞典的另一種「發明」也正在感染全世界,他們現在就希望用一種創意的語言革命來達到性別平等。

文章插圖

男女都可用的代名詞

2012年,瑞典在他們的線上《國家百科》中介紹了一個新字 “hen”,目的是要取代掉原本稱呼男性的han和女性的hon這兩字,這個單詞早在1960年代中期就出現了,不少人認為這個字可以造成性別革命,讓男女平等在中性的詞彙中實現。

在世界經濟論壇所出的「2013全球性別鴻溝報告」中,瑞典位居第4名,所以當地開始使用hen這樣中性的詞彙並不讓人驚訝。在一個充滿美感與實用兼具的文化裡面,人人都在細微處追求差異化和效率。(註:我們熟知的IKEA就是來自瑞典)

中性風潮  玩具商店紛紛仿效

近期《每周新聞》(Newsweek)中,作家伊莉莎白(Elisabeth Braw)提到hen這個字已經受到許多人歡迎,你不只是在托兒所、小學中會見到這個字,就連商業界的廠商也加入這波「中性潮流」,商家的店內宣傳還有行銷手法都紛紛開始加入中性風,避免用到任何會區隔出男女的字眼。

英國的特易購(Tesco)、Sainsbury's、Morrisons 還有Boots等品牌都搭上了中性風潮,作家伊麗莎白進一步解釋到,全球正吹起男女平權的中性風,以英國當地來說,他們的「教師工會就自行發起『打破成規』的行動,並指出英國小學內存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

「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還進一步把自家的玩具商品標上了『不分性別』(gender-neutral)的標章;不過頗受孩子們歡迎的空氣槍Nerf倒是對中性有不同見解,他們就推出了女孩版的粉紅色空氣槍。無獨有偶,在挪威、加拿大還有澳洲,也開始有人鼓吹取消玩具中的男女分別。」

文章插圖

小朋友的命名怎麼辦?

在一片推崇中性風的聲音中,也開始有人好奇這樣的趨勢會不會影響瑞典的「寶寶命名規範」,這出現在1982年的法規規定,父母在命名時,「如果孩子的名字會引起冒犯或是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就不得使用該名字」。

另外,「如果名字很明顯就是不該被使用在命名上時,也不會被准許使用」,所以在瑞典流行起的hen正打破社會藩籬,那麼瑞典政府也得開始充新思考什麼是帶有冒犯意味的字。

包容的社會

在瑞典境內,他們透過語言上的中性來實現性別平權,這也同時尊重了那些不認為自己是特定於男性或是女性族群的人們,作家娜塔莉耶(Nathalie Rothschild)就在美國《石板》雜誌(Slate)中寫道:「(中性風的)概念是政府和社會都不該對性別有差別待遇,更精確的解釋,社會大眾要對自覺不屬於任何性別的族群有同理心,同時也要包容任何一種背景人士的結合。」

性別消除?

當我們大談性別平權時,另一個同時冒出來的議題是「性別消除」,也就是說,當平等勝過差異時,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失去了甚麼?作家娜塔莉耶的文章中也寫到,「許多鼓吹性別平等的人士,他們追求的是一個完全消除傳統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的社會,就算是最普遍的性別定義也在被消除的行列中。」

文章插圖

再也看不見性別

瑞典的推崇的中性hen文化,也吹向了其他國家,這進一步在其他國家帶起了「性別不見」(gender blindness)的流行,不過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流行文化是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的。

女性主義者要問的問題是,他們有多想達到「性別不見」這件事情?當我們的文化消除了所謂的性別,帶進了中性的概念後,平等就會自然地湧現了嗎?

在瑞典鼓吹使用hen字的人們會說:「會的」;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研究性別和語言學的藍恩教授(Lann Hornscheidt),他在《每周新聞》(Newsweek)就表示:「性別差異造成女性之間出現貧窮問題。Hen這樣中性字的出現,就是希望能創造出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中性代名詞處處有

當瑞典政府推出的中性運動受到歡迎時,我們也要記住一個事實,那就是所謂的「中性代名詞」一點也不新鮮,例如學者安娜(Anna Siewierska)就從語言學出發,她將全世界的性別代名詞用語標記在地圖上,製成了「語言結構世界地圖線上版」(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不只在北歐,現在在美洲大陸上也掀起語言改造的活動,例如加拿大的溫哥華就傳出要引進 "xe"、 "xem" 以及 "xyr"等字到學校中,藉此表達對跨性別學生們的重視。另外,美國的衛斯理大學也有人使用 "ze" 、"zim" 以及所有格"hir”。

文章插圖

沒有性別區隔的未來

不意外的是,這一波波的語言中性改革運動並不容易,也面臨到反抗聲音。貝倫教授(Dennis Baron)就在《紐約時報》社論版中評論:「早在1850年代時,就已經有超過80個中性代名詞現身。」

「首先要先把不合文法的陽性代名詞去掉(註),接著是要對抗那些字詞的性別意涵。」

最後我們能說的是,要馬上在美洲地區看到中性字詞的流行不太可能,貝倫教授就說:「讓英語系民眾使用不帶有性別區分的代名詞很難。」

但現在發生在瑞典的現象,以及其他國家的跟隨仿效,這都暗示著未來在全球或是某些地區,顯而易見的性別指標將會消逝。

編註:此處講的陽性代名詞,指得是有些語言中的形容詞或冠詞在修飾名詞時,會隨名詞的性的不同而改變詞尾,這就是形容詞或冠詞的。大多數語言的動詞沒有性的屈折,只有少數語言的動詞才有這一特點,如俄語的謂語動詞的過去時也有性的屈折。

一些語言有三個性,即陽性、陰性和中性,如德語、拉丁語和俄語。另一些語言則只有兩個性,如法語只有陽性和陰性,瑞典語只有通性和中性。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