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第二層皮膚
近日,日本東大工學研究所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發明──電子皮膚,他們發明的電子皮膚就像人類的第二層皮膚,展現了生物醫學科技的進步。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電子皮膚最終可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就像人們的衣服一樣。
日本東大發明的電子皮膚可以測量人體心跳、血糖、含氧量等,讓醫生不用時時量測患者也可以收到電子皮膚回傳的數據。帶頭開發電子皮膚的染谷隆夫教授說,他們發明的彈性超薄電子皮膚,最終希望達到上述成效。
比人類皮膚還薄10倍
其實,近年來電子穿戴式裝置不斷推陳出新,從Google推出的Google眼鏡即可略知一二,然而,這些電子裝置並不耐用,材質的選擇上也缺乏彈性,無法避免厚重還有裝置的不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東大發明的電子皮膚受到各界關注的原因,因為他們克服了厚度和彈性,用氮氧化矽和帕利靈(Parylene,註:一種新型熱塑性塑料,用於製作超薄薄膜)打造出厚度只有 3微米的電子皮膚,比人類的皮膚還薄 10倍。
開啟溝通新頁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電子皮膚內安裝了綠色和紅色的高分子有機發光二極體(PLED),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顯示人體血氧量,醫護人員再也不需要用笨重的測量儀器掌握患者的狀況。染谷隆夫教授說:「電子皮膚不只不用讓人隨身攜帶測量儀器,它還能加強我們與周遭的互動或是為人類的溝通開啟新的一頁。」
另一名研究人員横田知之表示,只要把電子皮膚的薄片接上手指尖就可以測量血氧量。他說:「最終(我們希望),彈性有機光學感測器可以直接覆蓋在器官上,在手術中和手術後監測人體血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