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煉獄通勤路 菲律賓馬尼拉塞車日常
你有被卡在車陣中動彈不得的經驗嗎?對住在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區的民眾來說,通勤時遇到大塞車早已見怪不怪,為了準時上班,早起成了唯一的選擇。現在,就跟著【地球圖輯隊】的腳步,一起和馬尼拉通勤族踏上漫漫長路吧!

除了搭火車,每天通勤上班的雜誌社員工伊莫克林(中)還得再轉搭「吉普尼」才到得了公司。
路透社/達志影像半夜三點半就動身
菲律賓當地時間凌晨三點半,聖何塞-德爾蒙特市(San Jose Del Monte)的居民大部分都還在睡夢中,但對於今年 58歲的清道夫加拉索奧(Alejandro Galasao)而言,他早已熟門熟路地穿梭在如迷宮一般的小巷,並且順利來到大路上,搭上前往 30公里外首都馬尼拉的公車。
交通出了名的塞
雖然他的表訂上班時間是早上六點,但如果他不凌晨動身一定會遲到,畢竟馬尼拉的交通狀況出了名的塞,只要起得稍微晚一點,他就不可能準時上班。
稍微晚一點 ,一定會遲到
加拉索奧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如果我在尖峰時刻去上班,通常需要花上三個小時。我只有(清道夫)這份工作,即使我找到其他工作,我也不覺得自己有辦法賺更多。」

加拉索奧穿上清道夫的制服,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工作,可以看見兩旁都是龜速移動、塞在路上的車輛。
路透社/達志影像想辦法殺出重圍
畫面另一頭,在銀行總部上班的莎拉德(Janice Sarad)每天得提早四個小時前往公司,她的公司就位在馬尼拉大都會區的金融中心──博尼法喬全球城市(Bonifacio Global City)。
通常,今年 22歲的莎拉德一天是這樣開始的:
她得先搭火車,之後換公車,再搭兩班的「吉普尼」(Jeepney)才能抵達公司。莎拉德說:「在早上要移動更困難,因為有不能遲到的壓力在那邊。你真的得想辦法殺出重圍。」

下了班的莎拉德神色輕鬆,她正在等待公司接駁車將大家送往火車站。少了上班遲到的壓力,莎拉德可以慢慢回家。
路透社/達志影像
搭完火車,還要再搭「吉普尼」才能到雜誌社,這就是伊莫克林的通勤日常。
路透社/達志影像基礎建設太老舊 趕不上經濟發展
來到馬尼拉大都會區(Metro Manila),從核心馬尼拉市向外涵蓋了週邊 15個城市及 1個自治市,到處都是過時老舊的基礎建設,然而跑在這些老路上的是數百萬輛的車輛,足見道路建設的腳步趕不上經濟發展。從 2012年以來,菲律賓每年的經濟成長率都超過 6%。
原因之一:車輛銷量大增
根據GPS導航app Waze在 2015年做的一份調查顯示,馬尼拉的交通全球數一數二的糟糕,部分原因來自汽車銷量大增。和十年前相比,當地汽車年銷量翻了三倍。
火車覆蓋率低 故障是家常便飯
進一步來看,城市內鐵路覆蓋的範圍非常有限,火車故障更是家常便飯,而火車釋放出的有毒廢氣更令排隊想擠上車的人群吃不消。
每日損失年年升高
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的統計,2017年馬尼拉因為交通大塞車造成的每日損失高達 35億菲律賓披索(折台幣約 23億元)。然而在 2012年時,每日損失只有 24億披索(折台幣約 16億元)。

到了晚上,馬尼拉大都會區大塞車的狀況仍然沒有改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坦言,要改善當地的交通真的不簡單。
路透社/達志影像
擔任理財教練的陳費迪南德正在他的「行動辦公室」中準備待會的演講。對他來說,與其抱怨塞車浪費時間,不如把這段時間極大化。
路透社/達志影像
菲律賓理財教練陳費迪南德安排自己的女兒在家自學,因為他不希望孩子把學習的時間都浪費在通勤上。
路透社/達志影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