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咬一口】肚子餓不能沒有它 便當的歷史知多少?

本文由 窩廚房 贊助

排骨便當、雞腿便當、鱈魚便當......你今天吃便當了嗎?說到方便又營養的便當,大家都有不少口袋名單,無論是愛心自製便當、超商快速方便的微波便當,再到餐廳香氣四溢的便當,都是讓人一想到就流口水的美味。不過,你知道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便當是怎麼來的嗎?

文章插圖

生活處處是便當  日本集大成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斥著便當,無論是學校、公司、餐廳、便利商店,每到用餐時間都能看到大家拿著便當開心地填飽肚子。便當的菜色更是千變萬化,炒青菜、漬物、燒肉、鮭魚、炸雞、咖哩......什麼都可以當作便當菜。然而,要說到便當文化集大成的國家,那就不能不提到光是鐵路便當就有上百種變化的日本。

今天,小隊長就要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淵遠流長的日本便當文化。

「便當」二字怎麼來?

相傳便當最早出現在西元六到八世紀間的京都,那時農夫和獵人中午外出工作時,都會打包著午餐出門。不過,這時人們還沒有便當的概念,也不會把這樣的行為稱為「帶便當」。一直到「便當」二字從南宋時代(1127-1279)的中國傳到日本,人們才把這種食物稱為便當,取其「方便攜帶」之意,裡頭的菜餚也會做成一口大小,並且不用加熱就可以吃。

文章插圖

長途旅行帶著止飢

到了日本鎌倉時代(Kamakura Period,1185-1333),當時將米飯乾燥過後的「糒」和將稻米直接帶殼烘烤過後的「炒米」因為耐久放開始流行起來,大家在長途旅行時也開始帶著「糒」和「炒米」來止飢,不只可以直接吃,還可以加冷、熱水後一起吃。不過,這時候的便當看起來和精緻沾不上邊,充其量只是讓人吃粗飽的食物而已。

從平民到上流社會

不過,到了安土桃山時代(Azuchi-Momoyama Period,1573–1603)那可就不一樣了,這個時代的便當會裝在高級的木製漆盒中,並且在賞花或是舉行戶外茶會上吃,已經頗有幾分現代人野餐的情調,讓便當從平民的世界進入到上流社會。

織田信長也愛吃

據說,戰國大名織田信長也為便當的魅力傾倒,當他在安土城內和屬下們開會商議事情時,遇到用餐時間就會準備便當給大家吃。

圖為「幕之內便當」的模樣,現在不一定要在劇場才吃得到,車站販賣鐵路便當的店家也買得到。其中,捏成筒狀的飯糰是「幕之內便當」的一大特色。

看戲必吃!「幕之內便當」不簡單

除了賞花、泡茶、開會能搭配便當,看戲也少不了便當。在江戶時代(Edo Period,1603–1867)就出現了專門在欣賞能劇和歌舞伎時吃的便當──「幕之內便當」(makunouchi bento)。當時能劇和歌舞伎的演出時間都非常長,當在換幕時,人們就會拿出「幕之內便當」大快朵頤一番。

避免餿掉  不放湯湯水水

根據歷史記載,最傳統的「幕之內便當」在製作上也有規範,通常白飯會捏成筒狀的飯糰,並且撒上黑芝麻、碎海苔,有時還會搭配梅干。配菜部分則避開湯湯水水的食物,改為放入日式烤魚、玉子燒、炸物、漬物等。此外,為了不要讓便當餿掉,菜色會含有較高的鹽分,並且拿掉新鮮蔬菜。但近年來隨著保存技術的進步,幕之內便當也越來越不限於這些傳統比較不易腐敗的食物。

竹葉裹飯糰 「腰便當」帶著走

除了在看戲時享用的便當,這個時代也出現了簡單就是美的「腰便當」(koshibento),也就是用竹葉包裹好幾顆飯糰組成的便當,方便讓需要到處移動的人帶在路上解饞。

文章插圖

日本第一個鐵路便當

隨著旅行方式的改變,日本明治五年(1872年)開通了國內第一條鐵路,也替「鐵路便當」(ekibento)的出現埋下了種子。

根據史料記載,日本第一個鐵路便當出現在 1885年7月16日的栃木縣宇都宮車站,當時的鐵路便當用竹葉包著兩粒飯糰搭配蘿蔔乾供旅客解饞,和現在千變萬化的鐵路便當有很大的不同。

歐風味便當不裝白飯

除此之外,在明治時代(Meiji period,1868-1912),當時的學校並沒有提供營養午餐,師生都會帶便當到學校吃,這個時候也開始出現帶有歐風味的便當,裡頭裝的不是白飯而是三明治。

文章插圖

令人懷舊的鋁製便當盒

到了大正時代(Taisho Period,1912–1926),因為工業的進步出現了鋁製便當盒,這種便當盒不僅又輕又耐熱,還帶有美麗的銀色光澤,當時許多上班族都會帶著這樣的便當盒去上班,直到數十年後塑膠便當盒的出現,鋁製便當盒才慢慢消失在眾人的眼中,成了懷舊的象徵。

菜色反映貧富差距  大家乾脆吃一樣

在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百廢待舉的時代,日本當局也開始發現讓學生帶便當到學校時,便當的菜色反映出了貧富差距,對家境貧困的孩童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當局開始推廣營養午餐,讓師生吃一樣的食物,便當也跟著慢慢消失在學校的午餐時間。

文章插圖

微波爐+便利商店

雖然便當在學校逐漸銷聲匿跡,不過它在 1980年代因為微波爐的推廣和便利商店的出現捲土重來。而在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機場便當(Soraben),跟鐵路便當一樣,機場便當專門賣給等飛機或是搭機的乘客。

便當魅力席捲西方

與此同時,日本便當的魅力也逐漸為西方國家所知,當時日裔美籍的糖廠工人都會帶著便當上班,他們可說是第一批把便當風潮帶進美國的人。

想看看何謂「復仇便當」嗎?充滿梅干的便當、生米沒有煮成熟飯的便當,以及生蛋加餅乾的便當都令人感受到了製作便當者的怒氣。

卡通造型便當  媽媽的愛在裡面

1990年代,媽媽為小孩帶便當的風潮重新出現。為了讓孩子多吃點營養的食物,媽媽們決定用視覺討好孩子的胃口,卡通造型便當(kyaraben)也應運而生。

只見媽媽們無不發揮巧思與創意,把白飯捏成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再將配菜剪出花樣妝點一番,卡通造型便當宛如成了母子間溝通的管道,一旦當天孩子惹惱了媽媽,可能會出現只有白飯和梅干的日之丸便當(Hinomaru bento)也不一定!

從「愛妻便當」到「復仇便當」

除了孩子要帶便當上學,妻子也會替丈夫準備「愛妻便當」(aisai bento)去上班。這時也出現了「復仇便當」(shikaeshi bento),裡頭可能放有生米、生蛋和妻子用海苔拼成的憤怒字句,讓丈夫一打開就見識到妻子滿溢的怒氣。

文章插圖

20世紀前半葉傳入台灣

無論如何,日本的便當文化大約在 20世紀前半葉傳入台灣,不只如此,以米食為主的國家都看得到便當的影子,像是菲律賓的Baon、南韓的Dosirak、印度的Tiffin皆是。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夏威夷也因為日本移民的關係,擁有融合日本與夏威夷文化的便當。

文章插圖

台灣 VS 日本  今天你想吃哪一味?

而說到台灣便當和日本便當最大的差別,莫過於溫度,這點從鐵路便當中最看得出來。

日本的鐵路便當多為冷便當,裡頭的日本米就算冷掉也好吃,再搭配上便當中的漬物和烤物還有貼心的分格設計,不用擔心食物間的風味彼此干擾,也不用擔心便當放在常溫下會走味。

日本冷掉也好吃  台灣靠滷稱天下

然而,對喜歡熱菜撲鼻的饕客而言,日本冷便當鐵定比不上台灣熱騰騰的鐵路便當來得有味。台灣鐵路便當和日本鐵路便當一樣,也擔心裡頭的菜餚放久了會腐敗餿掉,對於這一點,台灣的做法是推出滷便當,無論是滷排骨、滷雞腿、滷蛋、滷豆腐等都是便當裡頭的人氣菜色,不只放涼一樣好吃,也不用擔心時間一長容易壞掉。

此外,台灣鐵路便當常常沒有分格設計,蘊含滷包精華的滷汁就這麼順著主菜滲透進粒粒分明的白飯中,下飯的好滋味讓人回味再三。

肚子餓了嗎?來吃便當吧!

看完了五花八門的便當,你的肚子是不是也咕嚕咕嚕叫了呢?待會的午餐就來吃個便當吧!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logo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此篇文章由合作夥伴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