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咬一口】那些你不知道的異國粽子

本文由 窩廚房 贊助

隨著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台灣南北粽之爭又要再次開打,不過,這次小隊長不參戰(笑),而是想帶著大家來瞧瞧其他國家的粽子長什麼樣,順便聊聊這些異國粽子背後的小故事!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一、越南方粽(Bánh chưng)

第一站我們來到台灣搭機不到三小時的越南,當地人在過年祭祖時會吃粽子,且粽子的形狀以方形為主,裡頭包著生糯米、肥豬肉、綠豆和黑胡椒,粽葉則選用尖苞柊葉(Phrynium placentarium),整個包好後蒸熟沾魚露享用。

傳說中,越南方粽由鴻龐氏王朝(Hong Bang Dynasty)的王子蘭柳(Lang Lieu)發明。當時鴻龐氏王朝的第 6代雄王想要尋找下一任繼承者,因此他把王子們都找來,要他們各準備一道菜祭祖,誰的菜最適合當供品,就由那位王子繼承王位。

當所有王子紛紛出發到最遠的地方尋找山珍海味時,只有沒錢沒勢的第18位王子蘭柳在自家附近尋找適合祭祖的菜餚。有一天,一位仙女來到蘭柳的夢中教他做粽子,驚醒後,他趕忙照著仙女的指示,拿自己種的稻米、綠豆和豬肉包成方粽(Bánh chưng),再加上圓形的糯米圓粽(Bánh Dày)。等到祭祖當天,他和雄王說方粽象徵人民腳下的土地,圓粽則是天空,將天地一起獻給祖先非常有意義,而且自己用的食材都是一般人民可以取得的。最後,雄王決定傳位給蘭柳,因為他懂得為人民著想,端出最有意義的供品。從此以後,象徵著「天圓地方」的方粽和圓粽就成為越南過年必備的食物。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二、馬來粽(Ketupat)

除了端午節即將到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也準備迎接開齋節。而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穆斯林們會在開齋節準備馬來粽,這種粽子裡頭會包入浸在七葉蘭水中的糯米,隨後用羽狀棕櫚葉(daun tupat)或椰葉包成鑽石狀。

在包馬來粽時通常會拿兩片粽葉來編織,外頭編織出來的造型象徵人類犯下的錯誤,裡頭白色的糯米則代表了在經過齋戒月的禁食、祈禱和儀式後,人們那一片受到淨化的純潔心靈。

另一種說法則直指外頭的粽葉代表驅除厄運,裡頭的糯米代表著繁榮與快樂,因此將一串馬來粽掛在屋前,就可收驅邪避凶之效。

無論如何,在編好鑽石型的馬來粽後,人們會把整串粽子放入滾水中煮,一煮就得花上五個小時。煮好後剝開粽葉,把糯米切成一塊一塊的小方塊,搭配仁當(rendang)、咖哩、沙嗲、小黃瓜和花生醬一起吃,就是一道豐富美味的開齋節佳餚了!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三、希臘粽(Dolmathakia)

將場景從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轉到位於歐洲的希臘,當地也有一道以葡萄葉包成的粽子料理Dolmathakia,這裡的Dolma是「裝填」之意。

通常廚師會選用年輕的葡萄葉,捲入以檸檬調味過的白飯、洋蔥等蔬菜以及新鮮的香草,最後放入低溫中慢慢煮軟煮熟,作為一道開胃菜的希臘粽通常是吃冷的,一旁搭配橄欖、檸檬或是優格。

不過,希臘粽有時也會成為熱騰騰的主食,這個時候粽子裡大都會包上羊肉,再搭配由蛋黃和檸檬汁調製而成的Avgolemono醬一起吃。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四、巴西粽(Pamonha)

告別了用米飯包成的粽子,來到南美洲的巴西可以看到把玉米磨成漿做成玉米麵團後,包入玉米葉的巴西粽。其中,Pamonha這個字來自巴西原住民圖皮(Tupi)語「pa'muña」,意為「黏呼呼」,而在巴西俚語中,Pamonha帶有罵人懶惰、愚蠢的貶義。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巴西粽很單純的就是玉米麵團水煮過後的產物,但要包入鹹甜餡料也無不可。如果是鹹的巴西粽,通常會包入起司、香腸、絞肉或胡椒。如果是甜的巴西粽,則會包入椰漿一起吃。

而巴西粽的盛宴是每年六月時巴西舉辦的六月節(Festa Junina),這個節日最早源於歐洲天主教國家,為了慶祝天主教聖人聖約翰(John the Baptist)、聖彼得(Saint Peter)和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of Padua)與六月的淵源。隨著葡萄牙人殖民巴西,也連帶把六月節的傳統帶了進來,又因六月剛好是巴西玉米豐收的季節,慶典上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玉米佳餚,巴西粽也因此成了最對味的六月節美食。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五、墨西哥粽(Tamale)

來到了位於中美洲的墨西哥,這裡的粽子和巴西粽十分相像,都是由玉米麵團包裹在玉米葉中蒸熟享用,但是,和口味走清淡路線的巴西粽不同,墨西哥粽就像是一場豐富的搖滾演唱會,什麼料都可以包。因此,無論是辣椒、青椒、黃椒、魚、青蛙、蘑菇、兔子、天竺鼠、雞、豬、牛、蝦仁 、蜂蜜、堅果、巧克力等都可以包進墨西哥粽中。

有了五花八門的餡料,有的人也會用酪梨葉或香蕉葉來取代玉米葉,帶給墨西哥粽獨一無二的風味。

而要把墨西哥粽弄熟也有各式各樣的作法,舉凡用蒸的、用烤的、用煎的、用炸的、用煮的都難不倒當地人。不過,回歸到西元前 7,000年墨西哥粽一開始出來的時候,作法跟吃法都再簡單不過,不僅玉米麵團中沒有餡料,粽葉也沒那麼多花樣,墨西哥粽在這個時期就像麵包一樣,搭配沾醬、豆子和燉菜一起吃。

緊接著,在馬雅和阿茲提克文明時期,墨西哥粽是獵人、旅人和戰士最方便攜帶的餐點,就算冷冷地吃也風味獨具,當作存糧再適合不過。

時至今日,墨西哥粽因為作法費工、過程繁複的關係,往往在諸如慶典和派對等特殊場合才吃得到,而大家聚在一起動手做上百顆墨西哥粽,更衍生出「墨西哥粽派對」(The Tamalada)這樣的詞彙。

看完了上述精彩的異國粽子,我們自己的粽子也不輸人,要甜要鹹面面俱到,歡迎大家參加【窩廚房】的【端午雙味家常粽課程】,在課程中除了傳統美味的南北粽外,還可以學到近乎失傳的「小腳粽」,趕快一起來跟著李璐老師包粽子吧!


上線時間:2019/05/21
增修時間:2019/05/22  修正內文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logo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此篇文章由合作夥伴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