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的中印邊界:石塊與棍棒大戰造成45年來首次人員死亡,熱戰爆發還是理性降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YaoIndia 就是要印度文/ 印度尤 

印度陸軍6月16號證實,中印在拉達克(Ladakh)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y)超過一個月的軍事對峙,在雙邊正在逐步撤軍化解緊張之際,15號晚上爆發激烈肢體衝突......

文章插圖

根據印度軍方說法,印度有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含軍官,解放軍則有43人重傷或死亡;中國方面雖承認死傷,但未提供實際數據。某種程度上可以推測,解放軍的死傷情況比印軍來得更多。這是中印邊界自1975年以來,首次傳出因衝突而造成人員死亡。雖然中印軍方高層緊急斡旋,這場45年來的「異常」不只打破了中印邊界和平穩定的假象,也使得衝突風險驟升,嚴重考驗中印關係的成熟度與外交手腕。

此次事件正式宣告,中印本次的軍事對峙,上升至小型衝突(Skirmish),若無法有效管控,可能會上升至局部熱戰,衝擊中印邊界的可控程度與可預測性。原本就因為信任赤字而極度脆弱的中印關係,可能會有更多的「異常」。

文章插圖

中印邊界未能處理的「異常」  引爆更激烈的衝突

回看上一次中印邊界的「異常」是在2017年的洞朗對峙。洞朗位於中印邊界已經劃定且極其穩定的錫金段邊界,卻爆發了長達73天的軍事對峙。此外,在洞朗對峙的期間,中印兩軍在班公錯湖(Pangon Tso)互丟石頭造成士兵受傷,這是中印邊界極為罕見的攻擊事件,當時就引起了許多印度戰略專家的憂慮。漫長的洞朗對峙也暴露出中印數十年來建立的既有溝通機制,無法有效且即時地化解緊張。除此之外,中印官方、媒體還有民間對彼此的敵意也陡然激增,在民族主義的催化之下,整體的情緒與氣氛都完全不利於情勢的降溫。

本次的加勒萬河谷對峙某種程度上,與洞朗對峙有高度的雷同之處;也證明中印在邊界的務虛態度難以維持長時間的穩定。2018年中印領導人在武漢舉行第一次非正式會晤,建立的所謂「武漢精神」完全禁不起檢驗。那些中印之間沒有解決的異常,讓兩國關係的平衡晃動不安,也讓一些原本可控的事情偏離了既有的軌道,演變成45年來首見的人員死亡。

文章插圖

近年來那些未能解決的異常就像是一顆又一顆的火種,燒掉了中印邊界的和平穩定與可控,也把邊界燒成了「熱邊界」(Hot Border)。加勒萬河谷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可以通往目前由中國控制但印度也宣稱領土所有權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大衝突點,但在此之後,即使仍未交換地圖,仍是中印邊界相對穩定且有共識的地區。

這也是極度令人憂慮的,因為這些爆發對峙的地點,都是過往最為穩定,甚至被視為已經取得共識的區域——洞朗如此、加勒萬河谷也是如此。中國「中方固有領土」的說法,印度可不接受。過去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中國所稱的藏南地區),爭議領土也因為中國突然爆出這麼一句「中方固有領土」,一路從「部份」擴大為「所有」。但是印度在自己認定的實際控制線內增建基礎建設,卻也不被中國所接受。

不僅是控制線上的理解與建設正在改變現狀,中印的衝突模式也正在改變現狀,從現有機制對話解決,演變成長期的軍事對峙、肉搏戰與丟擲石頭,到今日的流血暴力攻擊,造成雙邊士兵重傷與死亡。中印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入更危險的地雷區,一連串的「異常」大幅降低了可預測性,互信程度不足會大幅加劇猜疑與誤判,下一顆地雷很可能就在一方以為極度安全,對方卻覺得萬不可碰的地方引爆。

在這幅政治諷刺漫畫中,可以看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站在中印實際控制線(LAC)旁要大家減緩衝突。

沒有射出一發子彈  中印邊界卻死了數十名官兵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印度陸軍強調本次的衝突「沒有射出一發子彈」,維持了中印邊界40多年來沒有射出一發子彈的重要基礎。然而,貼身肉搏能夠打死幾十人,遠比使用武器造成死亡來得更難令人想像,整體的暴力程度可想而知,更遑論是這次的衝突是爆發在雙邊正在階段撤兵化解緊張的時刻。

回頭看中印雙邊從對峙爆發之初,一直到現在死傷慘重,政府言論與軍隊行為顯然並不一致。究竟是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還是有一方的軍隊不全然地聽從指揮呢?

軍隊不全然聽從中央指揮的揣測,是從2014年開始的。2013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印度,創造了中印的友好氣氛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印度。然而,就在習近平與印度總理會面前夕,解放軍製造了楚瑪爾(Chumar)越界事件,且雙邊對峙持續16天,讓這場中印高峰會尷尬至極,當時也引發了習近平不完全掌握軍隊的揣測。隨後,習近平大動作調動解放軍高層,也被解讀為整頓軍隊確保聽令。此次,中印政府對外強調和平對話與化解緊張的同時,邊界的對峙卻日益升級,又再次引發了同樣的揣測。特別是本次還有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二度爆發為背景。

文章插圖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  中印內部壓力龐大

新型冠狀病毒為中國和印度都帶來極大的壓力,中國內部仍在承受疫情帶來的損失,首都北京疫情正值二次爆發,外部更面臨美國的龐大壓力;印度則是確診人數頻頻上升,已經是全世界確診第四多的國家,經濟驟跌且重啟不易,人民怨聲四起。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此次加勒萬河谷衝突要和平落幕,恐怕沒有民氣可用;而民間的憤怒與壓力,也會讓中印難以做出妥協讓步,甚至因為不能示弱,迫使雙邊採取更為強硬與激烈的手段,藉由外部事件化解內部壓力。

從2017年洞朗對峙開始,中印官方微薄的互信被摧毀,兩國人民的些許好感也所剩無幾,印度的排華情緒變得更為激烈。本次加勒萬河谷的軍事對峙爆發,印度網民瘋狂給抖音刷一顆星的劣評、工程師發明可以一鍵刪除所有中國軟體的app移除中國,以及名人跳出來抨擊中國,都是警訊。

在中印傳出官兵鬥毆傷亡後,寶萊塢巨星在網路上哀悼為國捐軀的烈士、印度地方首長怒吼要求作出強硬回應、反對黨抨擊莫迪低調噤聲並揚言必須報復,乃至印度網民在社群網站上瘋狂轉發與製造的仇恨與非理性言論,都很有可能刺激更極端的勢力,催生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為名的攻擊行為,在軍事衝突之外,埋下更多的炸彈與引線。

在野黨國會議員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在Twitter上問莫迪為何沉默,並且寫到中國怎敢殺害印度軍人。

還能和平落幕嗎?或許還有機會說一個好故事

這次數十人的死傷,不僅在中印之間爆炸,也為亞洲帶來極大的震盪。就現實面來說,中印目前都不是彼此的首要敵人,在歧見之外也有諸多合作的可能,兩大發展中國家在經貿、氣候變遷還有維護多邊體系等議題上,都還是彼此需要,不惜一戰並非務實理性的最佳選項。在傳來死傷之後,中印雖然個別發出強硬的聲明,指控對方是讓局勢升級的罪魁禍首,卻依然強調回歸對話的重要性。

當然,45年來首次在邊界衝突造成數十名官兵死亡,並非小事一樁,和過往的越界事件與軍事對峙顯然已經不是同一層級的問題,一觸即發的衝突肯定很難立刻化解,但也不代表無法解決。現在中印最重要的,是能夠說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好故事,並說服人民相信這個好故事,相信自己的國家「贏」了。

如同洞朗對峙最終是以中印同時撤軍和平落幕,中國和印度都各自宣稱自己贏得了勝利,無論最終雙邊所詮釋的故事有多麼不同,又有多難兜起來,某種程度上都不是這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可以紓解壓力、讓事件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

一般人並無法真正到達邊界地區,更遑論是了解衝突的來龍去脈,這也讓「說故事」的空間變得更大。印度去年與巴基斯坦的空戰,就是一個絕佳的說故事實例:被俘虜的飛行員被包裝成愛國英雄、俘虜被巴基斯坦釋放被說成一個「外交勝利」的故事,甚至最終把聲勢下跌的莫迪,再度營造成強人形象風光連任。由此可見,一個好故事的力量是很驚人的。若是想要將中印從衝突邊緣拉回和平談判,那麼中印都需要說一個好故事,創造折衝的空間與彈性,並確保沒有新的衝突事件發生。

這場中印邊界的石塊與棍棒大戰,在數十名官兵重傷與死亡之後,形勢變得相當難以控制,也完全不同過往。中印從現在的小型衝突上升至局部熱戰,甚至是更大規模的戰爭,就理性而言是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的;然而要化解這次的衝突,中印領導人都需要展現相當程度的政治意願,並付出一定的成本與努力,務實地解決那些在中印之間的「異常」。


更多【就是要印度】精彩內容:《丟擲石塊、肉搏戰其實不好笑,解讀近期中印邊界衝突
印度延長封城至6月30號:封城5.0是什麼?
不能錯過的兩位政治漫畫家:一張圖帶你看懂印度時事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logo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立志成為華人世界連結印度的第一道橋樑,Yao取音自中文的「要」,音似印地語中的Yahan Aao,意思則是「來這裡」。在YaoIndia 就是要印度平台上,我們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分享多元而有趣的印度相關內容,邀請大家一起近距離地玩轉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