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個年代嗎?
你還記得以前使用非智慧型手機的時候嗎?那個時候比起「已讀不回」,讓人更焦慮的是對方有沒有收到簡訊,比起一機在手的方便性,我們總得帶上隨身聽、電話、相機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這些問題都隨著iPhone的出現有了大大的轉變。
改變社會的發明
十年前的1月9日,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告訴觀眾他們將在這天創造歷史,並發佈了整合iPod、瀏覽器、電子郵件的多功能手機iPhone,立刻引起廣大討論。
iPhone的問世也完全改變了當今社會的生活習慣,現在當我們有什麼需求,第一時間就是去找有沒有相應功能的app,但在十年前,大概還沒什麼人知道「app」是什麼呢。
「科技上的奠基石」
《紐約客》也形容iPhone是「科技上的奠基石」,所謂「科技上的奠基石」是指像當年的蒸氣機一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快速、也帶來一點不安因素的物品。
History of iPhone www.bespokecodes.com #iOSdev #iOSdevelopment, #iosdeveloper #webappsdev #webapp #Androiddeveloper...
由 Bespoke Codes Pte Ltd 發佈於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圖為iPhone這十年來的演變史。
與人的界線變模糊
iPhone和隨後發展出來的智慧型手機,不僅讓我們重新定義了對距離、空間、時間的感受,也模糊了人與人之間的界線,讓所有事情變得更即時、更快速,好似只要敲敲手指就能馬上取得想要的東西。
當然,便利性的提升也不盡然是好事,像法國最近立法要保障員工「離線權」,就是因為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方式更便利,使得員工雖然下班,還是有著要處理公事的壓力。
科技發展也隨之改變
除了社會面的改變,iPhone出現後對科技的影響更是不在話下,時至今日,要找到只能接電話、收簡訊、不能上網的非智慧型手機也越來越不容易。
現在理所當然 以前不是這回事
雖然這 10年來,我們早已對智慧型手機的存在習以為常,但在當年,這項前所未見的產品可是引起很多質疑,更有人直接預測iPhone是個大失敗。當時一支要價 499-599美元(折台幣約 1萬6,000-1萬9,000元)的手機也讓人直呼不可思議。
太貪心的瑞士刀?
當時就有人形容iPhone是個「想做太多事情的瑞士刀」,他們也認為商業人士並不一定需要時時刻刻確認電子郵件。
網友:還我真正的手機!
《大西洋日報》也曾整理了網友們當年對iPhone的看法,裡面雖然不乏正面評論,像有人提到終於可以擺脫Nokia 6030、黑莓機,也有人語帶浮誇地形容這簡直就是「牛頓再世」。
然而,還是有幾則現在看來格外引人發噱的評論,像:「觸碰式螢幕?糟糕透頂的點子,這絕對行不通的啦。」、「史提夫......我的FM廣播電臺在哪裡?」、「五個小時的電力!!!!!!!!!!!!!!!!!你在跟我開什麼玩笑,這是手機不是筆電欸!」、「iPhone一點也不吸引人,作為一個PDA跟Windows Mobile的使用者,這東西對我的手機來說並沒有什麼...謝謝啦蘋果,但是請做個真正的PDA好嗎?」、「怎麼可以沒有鍵盤?&*(^#^#^(6($!」
各界覺得沒前途
科技業的記者德沃夏克(John C. Dvorak)當時則認為手機市場已經趨向成熟飽和,就算iPhone成功了,口味變化快速的消費者不到三個月就會對iPhone倦怠了。
微軟執行長當時在受訪時也對iPhone感到不以為然,認為蘋果應該投注更多心力在軟體開發上。
至於《衛報》記者齊斯(Jemima Kiss)也不認為消費者對這種「整合裝置」有高度需求,並引述他們所做的調查,指出只有 31%的美國人對iPhone有興趣。齊斯也指出,蘋果把iPhone的銷售數字訂在 1,000萬支,將會是個很難達成的目標。
跟預測不太一樣的結果
當然,這樣的預言並沒有成真, 根據市調公司eMarketer的統計,現在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使用智慧型手機,iPhone到目前為止也已經賣出超過 10億台。
科技日新月異 想正確評論有難度
不過就像《紐約客》記者馬里克(Om Malik)所說,畢竟科技產業是日新月異的東西,回頭檢視 10年前對某個科技產品的評論,難免令人尷尬,不過這也顯示出,當年的iPhone是個多麼超出一般人認知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