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這20年發生了什麼事?
1997年 7月1日,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國旗在香港被降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象徵著英國政府在香港長達 156年的統治告一段落,這 20年的香港有著怎麼樣的變化呢?

1997年7月1日,英國正式把香港主權交還給中國。
路透社








2007年8月1日:捍衛文化古蹟的示威
示威人士在香港島中環愛丁堡廣場上與香港警察出現衝突,他們聚集在此是希望皇后碼頭(Queen's Pier)能夠不被拆掉。
這座小型碼頭設立於 1925年的英國殖民時期,在 2007年,皇后碼頭因為中環填海計劃需要被拆除,引發捍衛文化古蹟者的不滿,部分示威者也長駐在皇后碼頭抗議,但在 2007年8月,香港警察強行拆除了駐紮在此數個月的示威營地,也驅逐了在此的絕食抗議者。
皇后碼頭最後在 2008年被拆除。根據《維基百科》,香港政府表示,皇后碼頭的組件都有被安全保存下來,並打算等中環填海計劃完成後,再決定要不要原址重建。



2010年1月16日:高速鐵路撥款爭議
示威者跪在馬路旁,藉此抗議香港政府提出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計劃,反對者主要是對經費支出、車站位址等問題產生質疑,並希望香港立法會能夠不要撥款給高鐵香港段,這場抗議後來則演變成「反對高鐵」與「反反對高鐵」者之間的論戰。
不過相關撥款最後還是通過了,目前該路段還沒有動工的跡象。

2011年6月13日:漫天飛舞的民意
數百人在香港立法會前扔擲紙飛機,抗議香港立法會的遞補機制草案。
遞補機制是指如果民選議員出現空缺,那政府可以在不進行補選的情況下,直接讓該空缺由其他人遞補,此舉引發反對派的強烈抗議,認為這樣是剝奪了選民的選舉權。當時示威者紛紛把象徵「民意」的紙飛機丟入香港立法會,這份法案最終在 2012年修正後通過。



2014年9月28日:以雨傘抵抗催淚彈
2014年,大規模的香港人上街爭取真普選,並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佔領中環運動,由於示威民眾會用雨傘抵擋警察的催淚彈、胡椒噴霧,讓雨傘成為這起抗爭的重要象徵,也有人稱佔中運動為雨傘革命。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