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飲茶文化一脈相承 航運頻繁養成港人早茶習慣
談及港式飲茶,我們都會對各式各樣的點心津津樂道,但「茶」才是港式飲茶的靈魂,亦是其歷史根源。華人茶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漢代,一直貫穿中國的歷史進程。到了清末民初,廣州有不同類型的飲茶場所,針對客群以社會階級劃分,像是勞苦大眾常去的茶寮,店面極其簡陋,只提供基本的茶水服務。
至於早期的茶樓,則是達官貴人宴飲作樂的地方,不過辛亥革命後,滿清官僚的消失導致茶樓迅速沒落,原本服務中下階層的茶館與茶居,卻憑著價廉物美的茶飲點心,乘勢崛起,逐成為現今所見的茶樓。香港的飲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香港割讓給英國後發展蓬勃,直至1930年代,粵港澳等地往來頻繁,許多人會在乘船前後到茶樓用膳,更形成香港人「飲早茶」(早上喝茶)的習慣。
茶有消滯的功效,尤其是進食大量點心後,非常適合喝口茶幫助消化。大家到香港的傳統茶樓飲茶,椅子還沒坐穩,服務員已劈頭一句:「飲咩茶呀(喝哪種茶)?」烏龍、普洱、香片或是壽眉等是茶樓常見的茶種,在這個凡事求快的城市,客人最好盡快選好茶種,否則有可能遭服務員白眼。
粵菜餐廳兼做午市點心 港式飲茶不再限於茶樓
其實,香港的傳統茶樓已逐漸式微,現在香港人多半到酒樓(粵菜餐廳)享用點心。茶樓與酒樓本來有明確的分別,前者通常只做早午兩市,後者傍晚才開放用餐。不過,隨著酒樓的發展,營業時間愈來愈長,兼做午市也製作點心,致使兩者之間的界線越見模糊。也因此,港式飲茶慢慢變成一種餐飲模式,並不限於傳統茶樓。
一般來說,酒樓的餐飲服務較好,服務員會提供點心紙,客人只需要勾選自己喜愛的點心,稍坐片刻便有美食自動呈上,由於點心車容易撞到或燙傷客人,現在的酒樓已較少見。而在傳統茶樓裡,想要吃到美味的點心並不容易,當售點員從廚房推出點心車,客人得搶在其他人之前,趕快把點心卡交給售點員,跟她說要哪些點心,不然車上的食物可能會被人搶光。售點員會依照每份的價位,在相應的方格內蓋章,才能把一籠籠冒著熱氣的點心拿回桌上。最後,櫃台店員會清點卡上的印章,幫客人結帳。
飲茶文化無遠弗屆 傳統茶樓成香港集體回憶
時至今日,飲茶不僅是廣東以至港澳地區的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之一,深受華人民眾歡迎,更傳播到世界各國,遠至歐美澳紐,都知道何謂「Yum Cha」(飲茶)、「Dim Sum」(點心)。飲茶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究其根源,還是當年那些人聲吵雜的茶樓;昔年售點員呼喊著點心的種類,客人競相搶選美食的盛況,已成為上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來一碗「黯然銷魂飯」! 一次看懂港式燒臘的經典菜色》
《無懼禽流感! 香港至今仍保留現宰雞文化》
《香港零售、網購及餐飲行業管制超嚴! 沒牌一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