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留下之物,將與我們同在
本周一(12),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前總編、對美國流行文化有重大影響的史丹李(Stan Lee)在洛杉磯的錫安山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過世,享壽 95歲。
他的女兒J.C.李(J.C. Lee)隨後也確認了這項消息,並向外界發表聲明寫到:「史丹在他的領域中是個經典......在他的一生中,他從不疲於創造出讓世人喜愛的角色,也希望能藉此激發人們的想像力、讓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所在。他所留下的事物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史丹利·馬丁·李伯
史丹李本名為史丹利·馬丁·李伯(Stanley Martin Lieber),他出生自1922年12月18日,其父親是來自羅馬尼亞的猶太裔移民。他在 17歲(1939年)的時候進入漫威漫畫的前身「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工作,並在 18歲正式使用筆名「史丹李」。
不過在接下來幾年,史丹李的漫畫大多脫不了以青少年族群為受眾的恐怖、犯罪、浪漫小品故事,直到一切在 1960年代出現轉變。
流行文化深受影響
1961年,史丹李和柯比(Jack Kirby)共同打造的英雄四人組「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在 1962年和迪特科(Steve Ditko)打造的蜘蛛人(Spider-Man)均大受歡迎。
隨後史丹李和其他漫畫家創作的X戰警(X-MEN)、鋼鐵人(Iron Man)、浩克(Hulk)、夜魔俠(Daredevil)、雷神索爾(Thor)、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等各式各樣的超級英雄人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 21世紀初期的美國流行文化。
很人性化的英雄們
史丹李筆下的超級英雄最大的特色,大概是他們人性的那一面。
這些被視為超級英雄的角色一樣有社交焦慮、他們會對自己擁有的能力感到不安、找不到認同感、渴望獲得認同,甚至迷失在名氣裡等等——這或許也是這些角色如此受人歡迎的原因,史丹李也曾說自己想讓這些角色「有血有肉」,他說:「當時的漫畫人物缺少這種(人性化的)特質,他們看起來都像樣版人物。」
在這段組合影片裡,可以看到史丹李跑到不同漫威電影裡客串的片段。
娛樂產業貢獻 一樣很重要
當然,自從 2008年鋼鐵人上映,在這幾年漫威電影宇宙(MCU)紅遍全世界後,有越來越多人對這名三不五時就跑到漫威電影裡客串一角的「那個老爺爺」印象深刻。
對於自己在這些年所獲得的成就,史丹李自謙道:「我曾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很重要,畢竟跟那些造橋、進行醫學研究的人相比,我所做的不過是打造一大堆穿著戲服、做瘋狂事情的虛構人物。」
「但我也逐漸意識到娛樂產業帶來的貢獻也同樣不能被漠視。」
「漫威模式」背後的問題
不過在另一方面,史丹李也常常因為淡化共同角色創造者的存在受到批評。
一直以來,史丹李都以被他稱為「漫威模式」(Marvel Method)的編輯方法著稱,通常他會和畫家一同發想出故事大綱,再由這些畫家自行發想故事情節、繪製分鏡,最後再由史丹李填寫對話內容、增加畫面中的效果音、想出漫畫標題等等。
是誰創造這個角色?
然而,在所謂「漫威模式」的創作過程中,畫家可能會因為劇情需要主動添增新角色,進而導致「是誰創造這個角色」的爭議,特別是就算到現在,史丹李的名氣還是遠大於其他的合作創作者。
其實這個問題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不過在近期的漫威電影、電視影集上,都可以在製作名單上看到該角色的共同創作者,至於史丹李的名字則一定會出現在執行製作人的名單上。
他就是超級英雄
無論如何,對許多人來說,史丹李基本上就是漫威公司的化身,他在美漫粉絲中的地位更是筆墨無法形容。在他的死訊傳出後,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艾格(Bob Iger)就稱史丹李「本身就是一名超級英雄」。
帶來的影響無法衡量
漫威工作室的總裁凱文費吉(Kevin Feige)也寫到:「史丹李對我的職業生涯、對漫威工作室所帶來的影響比任何人都還要大。」
「史丹李替世人留下了非凡的事物,我們的思想將會與他的女兒、家人,以及數百萬被史丹李的天賦、魅力、心靈所感動的粉絲同在。」
演員群也表示不捨
除此之外,「金鋼狼」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鋼鐵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John Downey Jr.)、「黃蜂女」伊凡潔琳莉莉(Evangeline Lilly)等演員也都透過社群網路表達他們的不捨之情。
時間作為人生的難題
對隨時充滿活力的史丹李來說,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擁有更多時間。
「我想要製作更多電影、做更多電視節目、進行更多演講...,我想要進行更多我已經在進行的事情,」史丹李在 2010年的紀錄片《驚奇漫畫之父》(With Great Power The Stan Lee Story)說:「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我真希望我能有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