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巴黎協議》免於瓦解的會議
上周六(15)在波蘭城市卡多維斯(Katowice),為期 13天的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4)終於告一段落,也確保了世界各國在 2015年擬定的《巴黎協議》得以存續下去。
擬定細部方法 執行、查核都要做
會這樣說,是因為COP24終於就如何落實《巴黎協議》擬定了施行方法,包括所有簽署國都要監測並回報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研擬氣候變遷計畫與確認計畫有落實的查核方法,沒有定時回報的國家也會面臨調查。
除此之外,針對經濟不充裕的國家發展乾淨能源、增加對抗自然災變能力所需的資源,富裕國家也要提供更具體的援助方案。
就是要避免上升超過兩度
種種施行細則無非是希望各國在 2020年、就全球暖化議題展開另一場會談前,能夠加緊執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並在最終避免全球溫度上升超過攝氏 2度。
這一刻也讓大會主席庫爾蒂卡(Michal Kurtyka)備感欣慰,他在會議上說:「擬定《巴黎協議》實行細則是個重大的責任。」
「這是條漫長的路,但我們已經盡可能地確保大家沒有在半路被拋下。」
談不攏的議題 明年再說
話雖然這麼說,這份實行細則也充滿許多有待商議的空間,像是開發中國家希望已開發國家提供更具體的援助承諾,但這件事已經被延後到未來的會議中。
另一方面,由於巴西與部分國家堅決反對新的碳交易制度,因此各界同意等到明年 9月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不「歡迎」 只是「感謝」
另一方面,雖然大多國家代表團希望可以替在今年 10月由聯合國提出,要各國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把煤礦使用量降至零等建議的《IPCC 全球暖化攝氏 1.5度特別報告》(Global Warming of 1.5 °C)共同背書,但是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俄國這幾個石油出產大國均不願在聲明中使用「歡迎」(welcome)一詞,並在最後才決定使用「欣賞且感謝」這份報告結果。
這份內容不夠深刻
會議中談定的結果也招來不滿,批評者認為它的執行內容只有擦到全球暖化議題的皮毛,沒有更深入的研擬解決辦法,因此對所有國家能否在 2020年前履行他們對抗氣候變遷的承諾態度存疑。
「它被敲定」這件事很重要
不過支持者相信,在全球政治關係日益分裂的現在,197國共同敲定一份《巴黎協議》施行細節無非是彰顯了各國依然存在著信任與合作關係,BBC便指出,「幫《巴黎協議》擬定施行細節」聽來雖然容易,執行上卻充滿難度,畢竟在減少溫室氣體這件事上,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的定義和時程表,執行上也有自己的考量。
讓協議不再徒有其表
除此之外,《巴黎協議》過去常被批評「只有承諾,沒有行動」,但現在已經不再是這樣。歐盟負責能源事務執委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在談起這份履行內容時,也說:「我們現在有一套透明的系統、一套回報系統、測量氣體排放的機制,還有一套用來衡量科學建議會如何對國家政策造成影響的系統。」
紙上談兵 vs 實務操作
不論如何,雖然已經有了目標,但各國政府要如何推政策往往又是另一回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政策與策略主任麥爾(Alden Meyer)就說:「代表團把這份協議帶回國後會發生什麼事,往往才是真正的挑戰。所有在紙上談好的決定其實連一分子的碳都減少不了,你必需要有實際上的行動。」
要動起來的 不只中央政府
不過對有些政治人物來說,有些事情可能不是光憑外交手段就能解決的,加拿大環境部長麥肯納(Catherine McKenna)就說:「訂立規範當然很重要,但有更多實際作為是取決於企業們的行動。」
「這事關商界人士、金融部門、資金流動、市政層級的作為,」麥肯納說:「氣候變遷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而且這絕不是單靠中央政府就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