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500多年 奈及利亞傳統染坑等待復興

來到奈及利亞北方商業重鎮卡諾市,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有著 500多年歷史的傳統染坑,這裡曾染出一件又一件靛藍的布料,是不少人眼中的珍寶。然而,隨著紡織科技的興起和外國低價布料的進口,當地人擔心終有一天蘊含歷史的染坑會成為廢墟。

文章插圖

就地取材  染料來自大自然

來到奈及利亞卡諾市(city of Kano)的科發瑪塔(Kofar Mata)傳統染坑,可以看到每座染坑裡頭都有從靛藍植物中萃取出來的染料,在卡諾市的外圍就種有一大片的靛藍植物。

500多年前就在這裡

這裡染出的布料從淺藍到深藍都有,想要什麼特殊的圖樣也難不倒世代在這裡經營傳統染業的匠人。500多年前,當時的卡諾酋長國就是靠著藍染吸引南來北往的商人,讓卡諾成了西非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現在,對奈及利亞人來說,只有特殊場合才會穿上藍染服飾,尤其在接近穆斯林節慶時,藍染服飾的銷量會跟著衝高。

堅守百年傳統

即使到了今天,匠人們仍堅守傳統,用 500多年前的老方法染布,光是準備天然靛藍植物染料就得花上一個月。此外,為了染出不同的花樣,匠人得學習怎麼綁布才能避免某些區域染得過深或過淺。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天然染料不怕舔

今年 50多歲的染匠伊斯馬魯(Lawan Ismailu)強調,老染坑用的全是天然不含化學合成物質的染料,只見他把手指放進染坑中沾了一下然後拿來舔,他還補充到,靛藍植物也可以拿來製藥。

染布科技、進口布夾攻  染匠「棄坑」而去

然而,傳統染坑不敵現代紡織工廠裡的染布科技是事實,越來越多染匠「棄坑」而去,不想要繼承這項傳統,決定去當公務人員或從商,讓一代又一代好不容易傳承下來的藍染技術陷入失傳危機。再加上來自亞洲的低價進口染布搶攻市場,讓傳統染業雪上加霜。

染坑一座座變廢墟

觀察到傳統染坑一座座變成廢墟的民主發展中心主任哈珊(Idayat Hassan)說:「科技正在侵蝕這項文化,並且奪走傳統染布市場,讓某些領域的失業率上升。」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不放棄復興染坑

不過,還是有染匠依舊堅守傳統,不放棄復興染坑的任務,今年 50多歲的阿卜杜拉希(Alhaji Aminu Abdullahi)就是其中一人。10多歲時,阿卜杜拉希因為父親早逝的關係,年紀很小就接下了父親傳下來的藍染事業。

我們生產「真東西」

阿卜杜拉希說:「我已經在染布事業待超過 40年了,這是我這生唯一知道怎麼做的生意。我們是生產『真東西』的人,但現代染布工廠正逐步吃下整個市場,我們又沒有收到任何單位的幫忙,包含政府也沒幫忙我們,他們讓我們自生自滅,我們只能掙扎求生。」

吸引來自其他國家的客人

「盡管前方充滿阻礙,我們還是留在這一行,並且吸引了來自馬利、多哥、尼日、塞內加爾和亞洲與歐洲國家的客人。但我跟你說,要是我們有獲得政府相應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並且讓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長長久久。」

收入微薄但喜歡做

同樣懷抱理想、決定留在傳統染業的阿美德(Ahmed)表示,他每次坐下來開染最高可以賺到 600奈拉(折台幣約 51元),這些錢幾乎難以養活他一家八口。然而,阿美德還是決定繼續留在這行,他很喜歡這份傳統染布的工作。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當局正在想辦法

面對傳統染布文化的衰亡,負責發展當地產業的專員拉比烏(Ahmad Rabiu)表示,當局正在想辦法復興傳統染坑。

他說:「如果你到科發瑪塔傳統染坑一趟,你可以看到我們的建樹。在環境方面,那兒有獲得改善。我們的計畫是將整個產業現代化,我們知道這整個產業不僅具經濟價值,像科發瑪塔傳統染坑也是很好的景點,有非常多的觀光客來到卡諾就是為了看傳統染坑。」

「我們已經開始翻修該區,我們也在尋找能讓該產業現代化的設施。很快的,卡諾染坑就會變得大不同。」


上線時間:2019/02/25
增修時間:2019/02/26  修正內文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