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這裡的狀況很緊張
來到印度與巴基斯坦交界的喀什米爾地區,這裡一直存在著難解的領土問題,並靠著「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 LoC)來區隔出兩國目前在喀什米爾實際控制的區域。
這幾天,兩國持續隔著「印巴控制線」交火,並在巴基斯坦造成 4人死亡、在印度則造成 7人死亡,雖然雙方情勢已經略顯降溫,但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對各界來說也仍是未知數。
近50年來第一次
時間回到 2月26日,印度宣布他們的戰機越過抵達於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地區,並成功空襲了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 JeM)位於此地的訓練基地。該組織在 2月14日曾以汽車自殺炸彈攻擊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RPF)車隊,造成至少 4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這是自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首次有越過「印巴控制線」的空襲行動——不過巴基斯坦很快在隔天(27)展開反擊,並擊落了兩架侵犯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地區的印度戰機,還逮捕了一名印度飛官瓦塔曼(Abhinandan Varthaman)。
情勢急遽升溫 然後趨緩
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擁有核武的國家,因此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各界高度警戒與關注,美國、中國也出面呼籲雙方冷靜,不要讓情勢更形升溫——所幸到了 28號,巴基斯坦政府宣布釋放這名飛官,作為釋出「和平的一步」。
印度:現在不和談
當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宣布要釋放印度飛官時,表示他們願意就此展開和平談話,不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則表示,除非巴基斯坦政府停止資助武裝組織、在打擊境內恐怖組織有更積極的作為,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展開談話。
小補充:為什麼喀什米爾地區持續成為印度—巴基斯坦的衝突焦點?
兩國之間的衝突可以追溯到 1947年的印巴分治(Partition of India),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實現印度獨立,並依照宗教分布,把英屬印度分為以穆斯林為大宗的巴基斯坦,和以印度教為大宗的印度。
來到位於兩國之間、以穆斯林為大宗的喀什米爾,當時統治喀什米爾的君王辛格(Hindustān ki Taqseem)希望保持喀什米爾的獨立地位, 但是這個願望終究未果。在歷經三次印巴戰爭後,兩國均派軍進駐喀什米爾,並以「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 LoC)作為兩國之間的實質邊境,邊境兩端仍時常發生零星的交火事件。
從過去到現在 衝突示威都沒斷
1990年代,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扶植了數個武裝組織,並與印度軍隊發生多起武裝衝突,造成上萬人死亡、數以萬計的人流離失所。一直到 2000年代,這些武裝衝突逐漸演變成罷工、向軍隊扔擲石頭等街頭示威,印度軍隊則會以橡膠子彈等手段驅離民眾。
煽動民族情緒 為了大選?
面對上周二急遽升溫的印巴情勢,各界猜測這與印度即將在今年 5月迎來總理大選脫不了關係。
今年 2月中,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遭遇汽車自殺炸彈攻擊後,整件事就引起印度舉國的震驚與憤怒,更有許多在印度工作、唸書的喀什米爾人成為被針對的目標,因此人們推測,印度總理莫迪與執政黨無非是想透過空襲巴基斯坦的舉動煽動民族情緒,再從中牟取政治利益。
巴基斯坦的舉動出乎預料
不過巴基斯坦的報復性空襲顯然出乎莫迪預料,《紐約時報》指出,在傳出印度飛官遭到巴基斯坦政府逮捕後,印度政府就從一片激昂的態度轉為沉寂。不過印度財政部長暨國防部長傑特利(Arun Jaitley)強調,這幾天發生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和國內目前的政治情勢沒有任何關係。
「你永遠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不論如何,雖然印度—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已經趨緩,但雙方均沒有絲毫懈怠的意思。巴基斯坦喀什米爾首長法羅可(Chaudhry Tariq Farooq)在本周一(4)受訪時說道:「整體來說,印巴控制線在前一晚還挺平靜的,但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再緊張起來。」
「緊張的態勢將會持續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