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衛生部長提倡器官捐贈新制:人人自動成為器捐者,除非你反對

為了增加同意器官捐贈的人數,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提倡新制:未來若是當事人沒有登記拒絕器捐,在被醫生宣判腦死後一律自動成為器捐者。然而,史巴恩提倡的新制在德國社會引起正反兩面的辯論,該新制也將交由德國聯邦議院來表決。

文章插圖

搶救器捐人數  自動成為器捐者

周一(1),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表示,為了緩解國內器官捐贈者人數不夠的問題,他提議修法讓每個人都自動成為器捐者,要是真的不想器捐再登記拒絕即可。

現行體制:器捐卡或明示

根據德國現行體制,醫生在宣判當事人腦死後,只能摘除那些帶有器捐卡或是在遺囑中明示要器捐者的器官,而德國大約只有 30%的民眾帶有器捐卡。

去年兩千人等不到器官死亡

去年,德國只有 955人捐贈器官給重症病患,大約有 2,000人因為等不到合適的器捐而死。

文章插圖

隨時可登記拒絕器捐

因此,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和跨黨派的倡議團體才決定大力推動被稱為「雙重拒絕」的新制,也就是人人自動成為器捐者,不過民眾可以隨時登記拒絕成為器捐者,家屬也可以在當事人死後出具相關事證,排除死者成為器捐者的可能。

當局會多次提醒權益

不只如此,為了讓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權益,當局也會多次提醒民眾新制的內容,以及每個人都有權利拒絕器捐。至於諸如罹患精神疾病等無法確認是否在意識清醒下做決定之人,新制自動排除他們成為器捐者。

文章插圖

德國衛生部長:不是強迫

隸屬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s,CDU)的衛生部長史巴恩強調:「新制不是強迫大家器捐。」不過,史巴恩補充到,在 28個歐盟會員國中,有 20個國家都採用像新制這樣的方式,而「我們目前一切的嘗試都沒有讓器捐數字增加」。

器捐等待名單長

和史巴恩站在同一線的衛生政策專家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說:「我們在器捐等待名單上的人數依然是移植人數的十倍。」去年,有大約 9,400人在等待器捐的名單上,但只有不到 1,000人成功獲得器捐。

文章插圖

把器捐變成義務、把病人當器捐庫

面對德國衛生部長大力提倡的新制,批評者認為這侵犯了人們的自決權,把器官捐贈變成一種「義務」而非出於捐贈。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CSU)議員皮爾辛格(Stephan Pilsinger)就說,史巴恩的新制「在倫理上有問題」,並且把病人當作「器捐庫」。

保留自願器捐體制

因此,CSU和綠黨、左派黨等反對新制的政黨也起草了新法,除了搶救德國低迷的器捐率外,也希望可以保留現行的自願器捐體制。

在他們的草案中寫到,當局會利用各種機會詢問民眾願不願意成為器捐者。舉例來說,當民眾去看醫師或是去換發新的身分證時都有可能被問。不只如此,草案還希望可以用線上登記器捐來取代目前的器捐卡系統。

讓人民自決,國家不強迫

無論如何,上述這一切都是希望器捐可以繼續成為民眾「意識清醒下的自願決定,並非受到國家的逼迫」。

文章插圖

在德國,器捐充滿負面觀感

然而,對支持新制的「反對在器官等待名單上死亡」(Against Dying on the Organ Waiting List)組織創辦人萊邁爾(Susanne Reitmaier)來說,維持現行體制將緩不濟急。

四年前,萊邁爾的女兒需要換腎,在德國的器捐名單上遲遲等不到適合的腎臟,只能轉往西班牙換腎。

「如果你急需健康的器官,你必須去西班牙、奧地利或荷蘭,」萊邁爾接著說:「在西班牙,器捐者能得到激賞。」

但是在德國,器捐卻充滿著負面觀感,「這裡沒有任何關於器捐的正面報導,永遠都是些醜聞。德國人認為當他們去醫院時,他們就會立刻被開腸破肚」。

送交德國聯邦議院辯論

現在,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大力提倡的新制和反對派起草的法案都將送交德國聯邦議院辯論,議員們將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投票。

文章插圖

台灣器捐怎麼做?

回到台灣,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六條的規定,醫師自屍體摘取器官,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

一、經死者生前以書面或遺囑同意。
二、經死者最近親屬以書面同意。

前項第一款書面同意應包括意願人同意註記於健保卡,其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經意願人書面表示同意者,中央主管機關應將其加註於健保卡,該意願註記之效力與該書面同意正本相同。但意願人得隨時自行以書面撤回其意願之意思表示,並應通報中央主管機關廢止該註記。

經註記於健保卡之器官捐贈意願,與意願人臨床醫療過程中明示之意思表示不一致時,以意願人明示之意思表示為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