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毒梟之王艾斯科巴的河馬 帶人類重返失落的世界

哥倫比亞毒梟之王艾斯科巴死後,他豢養的河馬跑出莊園,成了影響當地水質的「入侵外來種」。然而,如果放長遠來看,這群河馬的出現反而能模擬已經絕種的大型草食動物,帶大家重返上萬年前的生態系。

文章插圖

毒梟之王的河馬

1993年,聞名全球的哥倫比亞大毒梟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在哥國第二大城麥德林(Medellín)拒捕後遭警方擊斃,他身後除了留下一個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古柯鹼王國,還有一座奢華的納普勒斯莊園(Hacienda Nápoles),這座莊園內有一座動物園,裡面豢養了艾斯科巴從全世界蒐集來的奇珍異獸,包含原生於非洲的河馬。

跑出莊園快速繁殖

然而,在艾斯科巴去世後,莊園內的動物都被轉移到其他動物園,除了四隻艾斯科巴的寵物河馬,牠們被留在廢棄的莊園內,並且開始快速繁殖。很快地,河馬們的移動範圍從莊園擴張到附近的小型湖泊,也讓這些河馬成了入侵當地的外來物種。

入侵當地的外來物種

根據哥倫比亞康納爾(Cornare)森林與生物多樣性小組生物學家洛佩茲(David Echeverri López)的統計,這個區域大約有 80-100隻河馬,無論是當地人還是科學家都把這些河馬當作入侵當地的有害動物,最近也有一份研究顯示,這群河馬對湖泊的水質有負面影響。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回到晚更新世時期

不過,近日有一群保育生物學家發表新研究,他們指出如果把觀察的時間跨度拉長,這群河馬的出現反而帶著大家回到晚更新世時期(大約 11.6萬-1.2萬年前),再現了當時的部分生態系。

當時和河馬一樣同屬大型草食性的動物,像是真猛瑪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大地懶(Megatherium)和巨型樹袋熊(Phascolarctos stirtoni)等,現在都已絕種。

「不該在這裡」就是害蟲?

研究共同作者、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學家羅恩(John Rowan)說:「我們認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可能也會發生一樣的狀況。在這些地方,外來的草食性動物僅因為『不應該在這裡』就被貼上害蟲的標籤。」

「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觀點是奠基於狹窄的時間視角──通常是數百年──並且忽略了相關性更高的演化歷史。」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與已滅絕的生物相像

生物學家羅恩表示:「南美洲的野生河馬無論在飲食還是體型上,都與已經絕種的巨型大羊駝很像。而已經滅絕的南方有蹄目(Notoungulata)則與河馬的體型和居住在半水生棲息地這點相像。」

「因此,雖然河馬不能完美地替代任何已經絕種的物種,但是牠們的出現可以恢復過去部分重要的生態環境。」

帶來生物多樣性的好處

換句話說,艾斯科巴引入的河馬繁衍的後代對當地現存生態系而言雖然是外來物種,不過卻能類比已經絕種的大型草食動物,還原部分大型絕種草食動物生活的生態系,帶來生物多樣性的好處。

文章插圖

用「入侵者」稱呼沒幫助

參與研究的雪梨科技大學生物學家隆格倫(Erick Lundgren)說:「用『入侵』這個字眼來形容這些動物(此指艾斯科巴的河馬後代),抹煞了牠們對其他物種有益的空間。用『入侵者』來稱呼牠們一點幫助都沒有。此外,透過這種擬人化的稱呼,人們的研究問題最後會被限制住。」

野豬翻土的益處

隆格倫舉了野豬當例子,他說美國南部的農夫們不喜歡野豬,因為當大批野豬在覓食時,往往會破壞農夫辛苦種植的農作。但野豬在這裡發揮的效用其實對生態系有益,牠們扮演的角色和已經絕種的大型草食動物很像。

隆格倫說:「在晚更新世時期,部分物種都會做跟野豬一樣的事,那就是翻土。數百萬年來,萬物都跟著這樣的行為演化。」

「如果你真的好好去觀察野豬翻土的行為,你會發現這件事的好壞取決於密度。如果你有 100億頭野豬在翻土,那麼鐵定會有物種因此失去牠們喜愛的棲地。不過,野豬翻土實際上有好處。在田納西州,人們發現野豬翻過土後,樹木會長得更快,這是因為野豬翻土時將枯枝落葉翻進土壤中,增加了枯枝落葉的分解速率,也讓樹木可以更快獲得營養。」

改變看待外來種的方式

最終,研究人員希望這份新研究可以改變人們看待「外來物種」的方式。

研究共同作者、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學家羅恩總結道:「這份研究很有可能攪亂一池春水,不過這是一件好事──希望這份研究可以針對保育生物學中根深蒂固的觀點引發討論,並且鼓勵人們在思考生物多樣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時,『眼光放長遠一點』。我們所需要的只是開放的心態和一點點創意。」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