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或許真有其人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之謎

1665年,荷蘭畫家維梅爾畫下了舉世聞名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355年後的今天,研究人員發現了畫中少女的秘密......

文章插圖

「聚光燈下的少女」計畫

兩年前,位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找來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參與「聚光燈下的少女」(Girl in the Spotlight)計畫,專門從各個面向研究《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在 1665年的著名畫作。

重大發現  畫中少女有眼睫毛

近日,研究團隊有了重大發現,雖然他們仍未解開畫中少女是誰的謎團,但這份研究讓他們對少女的存在、維梅爾的作畫方式,以及維梅爾使用的顏料都更加了解。

其中,研究團隊在利用先進的X光透視技術和成像技術後發現,維梅爾有替畫中少女畫下精緻的睫毛。此外,少女身後並非一片黑暗,而是綠色的窗簾,只是因為時間的關係,綠色逐漸在畫布上褪色,最後變成了一片黑色。

文章插圖

或許真有其少女

先前,研究人員以為少女沒有睫毛,是因為維梅爾在畫的不是真實世界的少女,而是他理想中的人臉,而原本認為背後是一片黑更加肯定了這樣的推測。不過,在新發現出爐後,「聚光燈下的少女」計畫負責人凡迪薇爾(Abbie Vandivere)表示,這顯示維梅爾是在一個真實的空間下描繪少女,而這名少女或許真有其人。

不知道少女身分  或許是件好事

凡迪薇爾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至今少女的身分一直是個謎,研究團隊也沒能將這個謎題解開——但或許這是件好事。

凡迪薇爾說:「我們能夠找出維梅爾使用的顏料和繪畫技巧,但是我們仍然不清楚誰是畫中的少女。讓這個謎題繼續成謎是一件好事,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想像她是誰、每個人對少女都可以有一番自己的詮釋。當少女看進你的眼睛時,每個人都會感受到自己與少女的連結。」

「她的謎樣身分會吸引人們不斷回返賞玩,這種神祕之處也讓她常保新穎有趣。」

文章插圖

來自北方的《蒙娜麗莎》

其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又被稱為「來自北方的《蒙娜麗莎》」,除了因為少女神秘的身分,也因為少女的欲言又止、令人參不透的神情,還有那一雙盯著人的眼睛,就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說、電影、舞台劇

此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成了美國小說家舍瓦利耶(Tracy Chevalier)的靈感來源,讓她在 1999年寫下了以此為主題的歷史小說,並且在 2004年把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由好萊塢演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和柯林佛斯(Colin Firth)主演。2008年,以該小說改編成的舞台劇也在英國倫敦搬演。

小說畢竟是小說

在舍瓦利耶的小說中,她將少女描繪為維梅爾的女僕,隨後成為維梅爾的藝術謬斯,兩人間也有一段情愫。然而,法國歷史學家蒙地亞斯(J.M. Montias)表示,在維梅爾的另一幅畫作《倒牛奶的女僕》(Milkmaid)中,模特兒的確是維梅爾的女僕,但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模特兒不太可能是女僕。

文章插圖

珍珠耳環就像幻影一般

回到這次研究團隊的新發現,他們發現維梅爾在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先用咖啡色和黑色的顏料大筆刷上畫布,之後再層層疊加顏色。此外,維梅爾有微調過畫中少女的耳朵、後頸和頭巾。至於少女戴的珍珠耳環就像懸浮在空中一樣宛如幻影,研究計畫負責人凡迪薇爾說:「耳環沒有輪廓,也沒有可以將它鉤在少女耳朵上的鉤子。」

頭巾藍色來自珍貴寶石

而在維梅爾使用的顏料上,處處可以看到他不惜重本用難以取得的顏料作畫。舉例來說,畫中珍珠的白色來自英國峰區(Peak District);少女嘴上塗的胭脂紅來自住在墨西哥和南美仙人掌上的昆蟲;頭巾的藍色則來自青金岩,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原產於現今的阿富汗。凡迪薇爾補充道,在 17世紀青金岩甚至比黃金還要珍貴。

「這不是研究的終點」

對於這次的發現,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館長戈斯林克(Martine Gosselink)說:「雖然少女的身分之謎還沒解開,但我們又更了解了她一點,這不是我們研究的終點,這是我們研究的中繼站。」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