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3 中國嫦娥號順利登月

歷史課本上寫到太空競賽時,我們的腦海就會浮現美國和前蘇聯兩國的激烈的競爭,在上周末前,他們也是世界上唯二成功完成月球探測任務的國家,但情況已經改變,因為中國日前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嫦娥3號已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這讓中國成為人類史上第3個成功完成月球任務的國家。

文章插圖

繼美國和前蘇聯後,中國也接續成為第3個成功讓月球探測器降落月球表面的國家。目前,成功登月的嫦娥號和「釋放」出去的玉兔號正不斷傳回月球表面的照片。

在《新華社》的網頁中,可以看到大篇幅的登月報導,其中就談到嫦娥3號探測器是在上周六(14)時開始著陸的準備,經過11分鐘後,計畫團隊終於收到了嫦娥號「軟著陸」在月球的「虹灣地區」(Sinus Iridum ,或稱the Bay of Rainbows)的好消息。照片中是成功登月的嫦娥3號。

文章插圖

小補充:著陸也有軟硬之分

在航空界中,軟著陸(soft landing)的意思是指飛機或太空機具順利緩緩降落,沒有引起機具的損傷;反之,硬著陸(hard landing)則是指降落時速度過快、或直衝地面,釀成機具或內部人員損傷。

文章插圖

完全成功

這次除了成功登月外,嫦娥號上搭載的「玉兔號」探測車也開始它的任務,目前月兔正在嫦娥號的降落地點附近探勘,其上的五星旗特別搶眼。

回顧過去,儘管發射者眾,但成功讓火箭搭載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國家不多,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在1960-70年代時成功探測月球;這次嫦娥奔月的任務,也讓中國晉身了成功發射探測器上月球的國家。

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就宣布這次的探月計畫「完全成功」。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小心結冰

英國穆勒太空科學實驗室的寇提斯教授(Prof Andrew Coates)表示:「我在幾年前曾很幸運地看過月球探測器的原形,現在降落在月球上的是一個相當棒的科技成就。」

玉兔號月球車重約120公斤,它可以攀上30度左右的緩坡,每小時移動距離可達到200公尺遠,上面搭載的放射性同位素加熱裝置(radioisotope heating units),運用鈽238(plutonium-238)可以確保玉兔在執行任務時不會結冰。

文章插圖

更多任務

上一架登月的探測器,是前蘇聯的「月球車2號」(Lunokhod-2),重達840公斤的月球車當時是依靠釙-210(polonium-210)保持溫暖不結冰。

這次中國的六輪的嫦娥號探測器載有更複雜的儀器,例如可以穿透地面的雷達,可以蒐集月球地層與土壤的資訊。

根據中國的太空科學家,這次的任務也是要用來測驗他們新科技的發展,同時取得科學資料、建立相關的專業學識。他們在這次的任務中,也希望尋找珍貴的礦藏資源,讓未來有進一步開採的可能。

文章插圖

中國的願景

在這次嫦娥奔月後,中國也計畫在2017年將蒐集到的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他們也期望在接續的任務中,能逐步實現2020年送人上月球的願景。工程師孫輝先表示:「中國的月球計畫,是人類和平探查太空活動中的重要部分。」

遺產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成斌 (Dean Cheng)與中國「廣大的國力」不謀而合,這次的月球任務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展現全面的能力的標準。成斌同時也說到,跟1950-1960年代的月球探測高峰期比較,中國並沒有把自身看成和任何國家「太空競賽」,因為他們大約是每隔一年進行一次任務,當年美蘇兩國則是月月都在發射太空梭上月球。

中國保持耐心,一步步地為太空計畫做足準備,不論是發射、或是地球上的控制技術、到無人駕駛的火箭,他們下足了心血和資金;成斌就說,中國彷彿要對全球說他們正在「進行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曾做到過的事情」。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