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選舉就揚言取消結果
然而,不如過往兩次投票的和平與熱鬧,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本次公投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獨立派甚至揚言要找上聯合國,取消根本還沒到來的選舉結果。
至多舉辦公投三次
回顧新喀里多尼亞的公投起源,其實是來自1988年訂立的去殖民化協定《諾美亞協議》(Nouméa accord)。當時法國除了在其中賦予當地政府更大的自治權以外,還允許新喀里多尼亞至多舉辦三次公投,以緩解島上亟欲獨立的緊張政治氛圍。
前兩次結果都是否決
而三十多年過去,目前擁有約18萬5,000名投票者的新喀里多尼亞已經在2018年及2020年各舉辦過一次獨立公投,兩者投票率皆很高——都超過80%——但最終結果都是否決。
2018年,親法派以56.7%贏過獨立派;2020年它們雖然再次獲勝,但支持率微幅下降至53.3%,且若換算成實際票數,親法派與獨立派之間其實只相差1萬張選票,所以爭取到那些選擇棄權的2萬5,000人就成了第三次公投的關鍵。
選情熱度不再
直到本周日(12),第三次公投終於要到來了,新喀里多尼亞的大眾又得再次回答這個問題:「你希望新喀里多尼亞獲得完全的主權,並因此獨立嗎?」
然而,無論是親法派還是獨立派,兩者的激情與熱忱卻都不若以往,前兩次選舉前,房屋外牆、陽台和路邊總是高掛著象徵獨立的卡納克旗(Kanaky flags,註)或法國國旗,選民也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迎接投票日,可是今年這些畫面卻很少見。
在首府諾美亞(Nouméa)的市中心「椰樹廣場」(Place des Cocotiers),甚至只有不斷巡邏的警車打破了當地的寧靜,為了公投的來臨而不斷加強巡邏。
註:卡納克人為新喀里多尼亞島原住民,為當地最主要族群。
COVID-19疫情嚴重,不宜公投
至於獨立派人士,則正在呼籲大家不要參與周日的大選,表示公投應該要延後到明年的九月——畢竟根據當年簽訂的協議,最終投票可以在2022年10月前的任何時間舉行即可,而它們認為當地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COVID-19疫情,實在沒有餘裕進行投票。
公平的競選活動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新喀里多尼亞原本沒有疫情的問題,在COVID-19在全球開始延燒時,當地幾乎躲過了這一劫,直到最近幾個月Delta變種病毒出現,感染率才開始飆升。
獨立派因此認為,要進行「一個公平的競選活動」是不可能的,因為新喀里多尼亞的總人口約28萬,其中立場偏向獨立的原住民佔了約40%,但他們也是特別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的族群,在目前染疫死亡的276人當中,有超過60%都是卡納克人,又或是其他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
傳統哀悼儀式長達一年
同時,面對逝去者,卡納克人在傳統上還需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哀悼儀式,像是住在首府諾美亞附近村莊聖路易斯(Saint-Louis)的青年瓦米坦(Adolphe Wamytan)便表示:「對我們卡納克人來說,哀悼儀式並不只是表達悲傷——這也是習俗很重要的一部份。」
瓦米坦在疫情期間失去自己的阿姨,而按照習俗,他們會用上一年的時間舉辦哀悼儀式,所有氏族以及他們的首長都將會面,各自都需要負責不同的角色與職責,所以實在沒有餘裕關心公投。
也因此瓦米坦透露,雖然他前一次有投票,但這次將支持獨立派的策略,不去參加選舉。
去殖民化不成功
在過去數十年間,新喀里多尼亞努力想要擺脫法國的陰影、進行去殖民化,可是結果並不成功,總共28萬的人口中,有5萬人長年生活於貧窮線之下,而卡納克人便佔了其中的70%。
「我們知道他們(指出身於卡納克的政治人物)處境也很艱難,而且法國還是個很難挑戰的強權,但這裡的狀況依舊無法讓人滿意,」瓦米坦指出:「原住民看不見未來,找不到工作,也無法參與新喀里多尼亞社會的生活。」
例如,即使新喀里多尼亞共有三個省,而其中兩個是由獨立派所掌權,可是唯一不歸它們所管、隸屬親法派的南方省(Province Sud)卻才是最富裕的,這裡同時也是首府諾美亞的所在地。
決定與其他島國關係的機會
所以對獨立派而言,獨立將成為去殖民化、消弭不平等的機會,同時新喀里多尼亞也終於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包括重新調整自己與其他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政治與文化關係。
法國與南太平洋地區關係日益緊張
這一點必須先說到法國本身,因為擁有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外領地,法國認為自己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區(Indo-Pacific)的主要大國之一,而法國也的確因此擁有了世界第二大海域,所以新喀里多尼亞對其來說具備著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然而近來,法國卻與南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日益緊張。例如澳洲才在今年九月激怒法國,毀棄彼此之間的一份潛艇合約,並轉而與英國和美國簽訂安全協議,建立聯盟「AUKUS」——在這份協議之下,英、美兩國將協助澳洲建造一支核子動力潛艦隊,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印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削弱法國在此處的地位。
獨立後會偏向中國?
同時,中國也逐漸在南太平洋地區加深自己的勢力,而其中便有專家認為,新喀里多尼亞若是獨立,立場可能會趨向北京當局的利益,尤其當地又擁有豐富而引人注目的礦產。
事實上,在對鎳的強烈需求上,中國目前便已經是新喀里多尼亞當地金屬出口的最大單一客戶了。
「中國只差新喀里多尼亞」
這也讓法國一名專門研究太平洋的國際關係分析師凡登迪克(Bastien Vandendyck)向《法新社》指出:「如果法國的保障消失了,那麼讓中國在新喀里多尼亞永久立足的所有元素都將到位。」
凡登迪克表示,在新喀里多尼亞所處的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地區,其他像是斐濟、萬那杜(Vanuatu)、索羅門群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島國,都已經是「中國的衛星」了:「現在中國只差新喀里多尼亞,就可以在澳洲的家門口完成專屬於它的珍珠項鍊。」
獨立派將找上聯合國
而回到新喀里多尼亞公投本身,在COVID-19疫情與哀悼儀式的進行雙雙對選情產生不利的此刻,除了呼籲民眾乾脆不要去投票外,原住民獨立派聯盟「FLNKS」還提出威脅,表示它們將不承認選舉結果,更發誓自己會找上聯合國(UN)主持公道,也的確已經在日前派出代表團前往美國紐約。
法國堅持照辦公投
但法國強硬拒絕了延後公投的要求,表示COVID-19病毒傳播的速度已經有所下降,現在感染率已經相對地低,來到每10萬人約80至100個病例。
法國海外部長勒科爾尼(Sebastien Lecornu)更明白表示,拒絕投票是新喀里多尼亞人的「民主權利」,可是抵制不會讓公投的「法律效力」有所改變:「在這個五年任期中(註2),完成1998年的協議、為未來進行規劃,是我們的責任。」
註2:指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任期,他於2017年贏得總統大選,任期預定至2022年,法國將在明年四月舉行下任總統選舉。
親法派呼籲支持者要站出來
另一方面,親法派在此刻則採取了和獨立派完全相反的策略,呼籲支持者要站出來,否則在抵制投票的宣傳下,大家會誤以為自己已經勝券在握,於是便不出門投票,導致結果被扭轉。
例如新喀里多尼亞保守派「團結黨」(The Rally)黨魁聖塔(Thierry Santa)便如此鼓勵選民:「重要的一點是,非獨立派支持者要保持絕對的動員能力,展現他們才是群體中的多數,並因為他們對於新喀里多尼亞能繼續屬於法國的希望而團結在一起。」
執意本周公投是一種「宣戰」
事實上,今年六月,許多新喀里多尼亞當地政黨才與法國政府達成協議,無論本周日結果如何,都應該要導向「一段穩定且意見一致的時期」,而且會在2023年6月再舉辦一個非關獨立的公投,讓新喀里多尼亞人能夠決定未來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目標」。
可是在目前的情勢下,和平的期望顯然面臨了巨大的挑戰。獨立派聯盟「FLNKS」甚至直言表示,執意在本周日進行公投是政府的一種「宣戰」。
《法蘭西24》的報導則點明憂慮之處,認為如今兩派之間的緊張局面,或許會導致三十多年的暴力歷史再次重演。
殖民歷史始於1853年
若論起新喀里多尼亞,其被法國殖民的歷史始於1853年,並於1946年成為其海外領地。但到了1980年代,隨著法國收回過往的自治條例,並鼓勵法國人移居海外,因此降低新喀里多尼亞獨立派人口的比例時,當地因而數度出現了暴力抗議事件。
直到1984年,法國曾舉辦獨立公投,最後結果是以98%的比率否決提案,可是其中的投票率非常低,而且獨立派FLNKS對過程感到非常失望與不滿,與如今一樣對此進行抵制。
血淚後的諾美亞協議
然而在訴求得不到回應下,1988年,27名手無寸鐵的憲兵、一名檢察官、數名法國軍人遭到獨立派挾持,以此要脅法國與它們進行談判,但法國選擇突襲關押人質的洞穴,才結束這場即將觸發內戰的危機,可同時也造成了19名綁票犯和兩名救援人員死亡。
不過也是因為如此,法國於同年簽訂諾美亞協議(Nouméa accord),給予新喀里多尼亞三次的獨立公投機會,並限定只有長期居民可以參與投票,這某種程度上加強了當地原住民在政府內的聲量。
是「和平不參與」
再回到今年,或許是擔心真的重演三十年前的暴力過往,不僅呼籲民眾不要去投票的獨立派避免使用「抵制」一詞,改稱「和平不參與」,連法國都加派了2,000名憲兵加強當地安全,除此之外還有不確定實際數字的軍人、一些裝甲車,以及額外的法院工作人員,以確保如果有人被逮捕或起訴的話,能夠進行更有效率的對應。
但另一方面,獨立派聯盟「FLNKS」最大黨「喀里多尼亞聯盟」(Union Calédonienne)黨魁戈雅(Daniel Goa)雖然也要求人民要冷靜,可是也同樣指出他無法控制青年世代的憤怒,暗示公投一事將持續延燒下去。
不是民主燈塔,而是不穩定的預兆
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報導則表示,在對公投日無法取得共識的狀況下,對於法國、澳洲以及其他南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國家而言,新喀里多尼亞即將到來的公投或許不會是指向未來的民主燈塔,而是一種預兆,象徵不穩定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