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國安標準」: 立陶宛暫緩與中資建商簽約 中國「錢進」歐洲再受挫

礙於對方擁有深厚的中資背景,立陶宛在幾經權衡後,決定暫緩與一間中資建商簽訂造鐵道橋契約。而它們的決定,也再度重挫了中國在中/東歐地區多年來的苦心經營。

文章插圖

鐵道簽約先等等

周三(5),立陶宛政府表示出於「國安因素」,其國營鐵路公司立陶宛鐵路(Lithuanian Railways)將暫緩與一間中資背景的西班牙企業簽訂造橋契約。

在去年立陶宛政府舉辦的招標會中,註冊於西班牙的「橋梁和道路基礎設施公司」(Puentes y Calzadas Infraestructuras)以6,250萬歐元(折台幣約17億4,562萬5,000元)的低價勝出,大有機會贏下合約,負責興建一座位於立陶宛中部、長約1.5公里的鐵道橋。

中資背景豐富 立陶宛評估國安

然而,礙於這間企業有豐富的中資背景,2/3的股份都握在名列美國制裁名單中的中國國營企業「中國交通建設」上,因此其合約還得經由一個特別委員會審查,以確保橋梁和道路基礎設施公司確實滿足立陶宛的國安標準。

無法滿足國安需求 內閣手握最終決定權

「委員會已經決定,立陶宛鐵路公司與橋梁和道路基礎設施公司的合約並無法滿足我國的國安需求。」立陶宛總理辦公室的發言人賈基萊蒂恩(Rasa Jakilaitienė)在記者會中表示。但她也補充,簽約與否最終仍將交由立陶宛內閣來決定。

文章插圖

得標機率驟降 中國投資再遇挫折

雖然簽約與否還不到最終定論,可是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橋梁和道路基礎設施公司拿下合約的機率正快速縮小中,也意味著中國在中歐、東歐地區的投資可能又將遭逢一次挫敗。

早早「錢」進歐洲 中國、中/東歐一拍即合

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及後來的歐債危機後,中國攜帶著大量銀彈來到歐洲,將目標鎖定中歐、東歐地區,打算透過投資,讓中國有機會在歐洲建立起影響力。

對於中國及中/東歐國家而言,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一方面這些國家經濟成就普遍不如西歐,本就相當歡迎外資;對於中國而言,這裡很適合作為前進歐盟的跳板,加上這些國家的法規也比較寬鬆、不若西歐嚴格,中國公司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中國倡議17+1 投資案全面啟動

在中國的倡議下,先後有17個國家與中國共同組成了「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China-CEE cooperation,有時亦被稱為17+1),做為各方開拓經貿合作的基礎。一帶一路計畫上路後,也為許多中資企業與中/東歐國家牽線,直到今天,這裡依舊有不少中資投資案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2022中國投資不缺席

舉例來說,去年12月克羅埃西亞才為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廠舉辦啟用典禮,這座發電廠正是在中國公司的協助下落成;去年11月底,塞爾維亞境內也開始動工修築連接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的鐵路。今年預料也可以看到不少中資工程上路,先前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已經透露,「穩定的外國投資」依舊會是中國2022年的經濟優先事項。

文章插圖

與中合作不理想 合作國家興趣漸失

然而,時間久了以後,許多中/東歐國家卻發現與中國合作沒有如當初想像的美好。它們漸漸發現中國不善於兌現承諾,其投資案並沒有產生相應的工作機會,經濟成長幅度也相當有限。而且在合作過程當中,中國往往會見縫插針,利用這些國家脆弱的政府機構、疲軟的公民社會等弱點,擴大自己的政經影響力。

近年來隨著政局變遷,新一批對中國抱持懷疑態度的政治菁英先後上台執政,加上歐盟、美國先後介入,部分中/東歐國家在權衡過經濟,乃至戰略利益後,紛紛傾向不再與中國合作。

不捧習近平場 首次主持峰會6國領袖缺席

以中國倡議組成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來說,它讓中國有管道可以和參與國家交流,但參與的國家卻沒有獲得太多經濟利益,許多國家對此逐漸喪失興趣。在2021年首度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主持的線上峰會當中,就有6位領導人未出席。

「無法帶來預期經濟效益」 立陶宛-中國關係急凍

去年5月,立陶宛開出第一槍,宣布退出「無法帶來預期經濟效益」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美國顧問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也指出,在2000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對立陶宛的投資額不到1,000萬美元(折台幣約2億7,930萬元),名列歐盟後段班。

這之後,立陶宛、中國的關係急轉直下。去年8月中國刻意拒絕讓往返中歐鐵路的火車停靠立陶宛首都維拉紐斯(Vilnius),許多立陶宛廠商被迫緊急尋找替代的運輸方案;隨後又陸續發生中國阻撓立陶宛商品入關、拒收立陶宛產蘭姆酒等衝突,間接牽起立陶宛與臺灣間的友誼。

文章插圖

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的「關鍵時刻」

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astern Europe Studies Centre)的中國計畫專家博魯塔(Raigirdas Boruta)指出,立陶宛對中國的批評,或多或少都反應了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失望。他形容,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現已走到「十字路口」,有些國家像是匈牙利希臘等,會選擇繼續與中國合作;但也有國家會仿效立陶宛,,進而在歐盟對中政策轉型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歐盟對中政策難一致

不過,他認為短期內歐盟應該還無法訂出一套口徑一致的對中政策,因為當前中國正努力鞏固與匈牙利、希臘等中/東歐歐盟國家間的關係,也很積極地與當地對話、加深立足點,因此歐盟想要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對中政策可能並不容易。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