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小提琴家
在俄烏戰爭期間,這位被眾人稱為「地窖小提琴家」(cellar violinist)的烏克蘭女子,名為萊托夫琴科(Vera Lytovchenko),近期她在網路上成為了烏克蘭堅韌不拔的代表人物之一。
炸彈從天而降
在戰爭開打後,俄羅斯對烏克蘭多個城鎮進行了猛烈的砲火攻擊,其中包含了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Kharkiv)。在隆隆的砲火聲和天搖地動之中,萊托夫琴科和她的家人及鄰居連忙躲進了大樓的地下室避難。
「炸彈可能會掉在城市裡的任何一個地方,所以我們決定逃往地下室。」萊托夫琴科透過通訊軟體Skype向美聯社敘述了當時的情況,「我們目前有12個人,當中有小男孩、青少年,也有老奶奶」。
克難的地下室生活雖然令人煎熬,但是也加深了人們之間相互陪伴的情誼。「現在這些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了。」她說。
孩子們的搖籃曲
經歷了長達一周不見天日、令人心驚膽戰的避難生活後,萊托夫琴科決定要為她情同家人的夥伴們提振一下精神──她換上了表演的服裝、拿出了小提琴和譜架,在地下室裡開了一場小小的演奏會。
在這些日子裡,她演奏了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曲目、為孩子們演奏了輕柔的搖籃曲,也唱起了俄羅斯的民謠。
她說:「在我演奏的這段時間裡,我想讓他們想些別的事情,而不是戰爭。」
Вера Литовченко(@veralytovchenko)分享的貼文
萊托夫琴科將地下室演奏會的影片上傳到了Instagram及YouTube。
音樂無遠弗屆
事後,萊托夫琴科將演奏的影片放上了社群媒體,並獲得了意外的關注。
「這超出了我的預期,因為我發動態只是為了和親戚朋友們保持聯繫。」她表示,她的親朋好友們住在烏克蘭的不同城市,她會在一天內傳送多則訊息來確認彼此的安危。
在地下室拉小提琴的影片曝光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關心訊息湧入了萊托夫琴科的收件匣裡。
「許多人傳訊息給我,說我的影片給了他們許多支持與希望。他們可以看到,這裡(卡爾可夫)仍有一絲生機,」她說,「有人還活著、有人仍抱持著希望與樂觀的態度」。
往日不再
在戰爭爆發之前,萊托夫琴科在卡爾可夫市立歌劇院(Kharkiv City Opera)的管弦樂團演奏,也同時是位大學的音樂老師,她擁有許多學生、朋友,和各式各樣的表演機會。儘管當時有COVID-19的疫情影響,但人們在接種了疫苗後,還是能在城市裡過著正常的生活。
「但現在,我們搞不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感慨地說道。
靠著音樂自立自強
萊托夫琴科說,雖然戰況令人害怕,但地下室的演奏會不但激勵了他人,也鼓舞了她自己。
她目前也透過了她的社群貼文,替卡爾可夫地區的音樂家和老師們籌措資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建城市和當地的音樂學校。
「我想幫助流離失所的音樂家們回到家鄉,而不是成為難民。」
同場加映:在基輔中心呼喚和平
3月9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aidan Square)上,基輔古典交響樂團(Kyiv-Classic Symphony Orchestra)的團員拿起了樂器,演奏起了烏克蘭的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指揮家馬卡連科(Herman Makarenko)對記者說明,這場名為「自由天空」(Free Sky)的演奏會是對和平的呼喚。
除此之外,樂團也演奏了歐盟盟歌──貝多芬(Beethoven)的著名樂曲《歡樂頌》(Ode to Joy),來表達烏克蘭想靠攏歐盟、遠離俄羅斯的願望。
「烏克蘭還沒滅亡」
悠揚的樂聲飄盪在基輔的空中,在俄羅斯軍隊步步逼近基輔的時刻裡,廣場上的人們透過了音樂偷得了短暫的平和時光。
烏克蘭國歌的歌詞寫道:「烏克蘭還沒滅亡……我們的敵人將會消失,就像朝陽下的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