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而至、如潮有信
二十一公升,或許多一點,或許少一些,這大約是我過去三十五年來的經血量。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計算過自己流了多少經血。何必算呢?月信這種事,用不著慶祝,用不著計算,用不著強調,我也用不著用這麼文言的字眼,但我喜歡「月信」(menses)這種抒情的講法:按月而至、如潮有信。其他醫學名詞,例如:子宮(Uterus,噁,有夠難聽)、陰道(Vagina,更難聽)、生理期(Menstruation,聽起來像疾病),初經(Menarche)?子宮內膜(endometrium)?到底在說什麼東西?至於委婉說法則隨處可見。
月客、例假、天癸,我們對月經的別稱
身為《廁所之書》的作者,我精通各種婉轉表達法,每種語言都有這含蓄的一面。關於女性對經期的稱呼和感受,並未留下太多日記等文字紀錄,不過,歷史學家莎菈.瑞德(Sara Read)研究近代英格蘭(一五四○—一七一四)的月經史,從中蒐集到一些月經的別稱,包括:月客、經行、入月、那個、例假、姅變、月事、月華、天癸。所謂委婉說法,意思是「用吉利的說法取代不祥的字眼」,相反詞是褻瀆,例如將非洲南部的「風暴角」(Cape of Storms)改名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希望可以趨吉避凶,但此地風暴頻頻依舊,或許是出於這種一廂情願,「停經」有個不痛不癢的別名,叫做「更年期」,光看名字,根本看不出更年期熱潮紅的痛苦和絕望,也看不出憂鬱、腦霧、性欲低下等症狀。又或許,含蓄的表達法是想將婦女的健康議題堵在難以啟齒的陰暗角落,永不見天日。
越橘週、草莓週……還有番茄醬週?
有一回在印度,我朋友莎賓娜(Sabrina)一直說什麼「好朋友」Chumming),聽得我一頭霧水,原來「好朋友」是印度對月經的別稱。根據女性生理週期應用程式「Clue」與國際婦女衛生聯盟(International Women's Health Coalition)聯合調查,「月經」至少有五千多種別稱,包括:小紅(這說法讓我對《小紅帽》有了不同的看法)、夏娃的天譴、鯊魚週、畫家來訪、大姨媽,還有無敵好用的「來了」。
歐洲北部則從水果中尋找靈感,瑞典叫「越橘週」,德國叫「草莓週」,法國據說叫「番茄醬週」,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我原本以為法國至少會叫個「○○汁」之類的,感覺還美味一點。你可能想為這些別稱背後的創意鼓掌叫好,但這些別稱提供了語言鷹架,讓人對月經遮遮掩掩、羞於啟齒。
羞於啟齒的紅色液體
有些事別人根本不想聽我告解。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一間印度餐廳用餐,結果月經外漏到絲絨坐墊上,害我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很想死。還有,每次手邊沒有生理用品時,我都用衛生紙墊著應付過去。還有一次同學月經來,我們都不敢跟她說她的經血已經沾到淺藍色的夏季制服了(抱歉啦,莎莉)。
經血紅豔得觸目驚心,卻是不能說的祕密。
經血是什麼?
經血只有一半是血。每個月,我和二十億婦女一起排出血水,同時也排出子宮內膜的上皮和固有層,以及陰道和子宮頸黏液。
經血大半是子宮內膜,厚實而豐饒,是胚胎著床之處。根據一九六六年青春期教育影片的說法:子宮內膜讓子宮「柔軟而舒適」。月經的形成過程看似簡單,但仔細想一想卻沒什麼道理。依據演化原則:凡付出代價則必得好處,可是,月經耗損三十至五十毫升的血液和組織,換得的卻是經痛、水腫、憂鬱等經前症候群,說好的好處呢?其他動物根本不來月經,子宮內膜留著就好,何必剝落?人類等哺乳類動物是少數會來月經的物種,其他則包括猩猩、狹鼻猴、象鼩,另外還有四種蝙蝠也會來月經,其中一種是吸血蝠,拉丁學名叫做「Desmodusrotundus」,「Des」是「三分之二」,「modus」是「路」,「rotundus」是「圓」,「Desmodusrotundus」就是「三分之二圈」的意思。
關於經血的眾說紛紜
解釋月經的理論有很多,有一說是子宮排毒——排出性交後精子遺留下來的毒素,但這種說法有個問題:個體的淫亂程度和排出的經血量不成正比,比方說,猴子交配的次數跟兔子不相上下(雌兔是交媾後才增生子宮內膜,此法我認為相當可取),但猴子和猩猩的經血量卻比女生還少。又或許對於人體來說,每個月排出子宮內膜比較省事,像其他物種那樣留著做什麼呢。
胚胎與母親的衝突
衝突理論則是比較縝密又有趣的解釋。
我們的子宮內膜之所以那麼豐厚,是因為胚胎會侵略並掠奪母體,根據此說,人類是少數會形成「母胎衝突」(maternal-fetal conflict)的物種。其他動物的胚胎和胎盤只附著在子宮內膜表面,相較之下,人類的胚胎顯得貪婪無厭,先是附著在子宮內膜上,接著連同胎盤一起鑽入子宮內膜、撕開動脈壁,讓母親的血液供應給成長中的胚胎。
「胎兒會分泌荷爾蒙來操縱母親,」生物學家蘇珊.薩德丹(Suzanne Sadedin)寫道,「舉個例子,胎兒會讓母親的血糖升高、動脈擴張、血壓提高,藉以獲取更多營養。」同時,性健康研究者戴雅妮.路易(Dyani Lewis)指出,胎兒會抑制母親對胰島素的反應,確保「入住的那九個月,大塊大塊的糖餡餅會源源不絕送往胎盤」。人類的胎盤屬於血性絨毛膜型,因而造成母親與胎兒爭奪資源,胎兒為了存活,有多少資源就吸收多少。
千挑細選 萬眾選一
懷孕的過程勞心勞力(我自己是沒懷過,光用讀的就累了),因此,子宮會對胚胎挑三揀四,只賦予極少數胚胎榨乾母體的資格,三到六成的胚胎會遭到退貨,連同子宮內膜一起排出體外。
生物學家蘇珊.薩德丹表示:「你可能讀過子宮內膜環境舒適宜人,將稚嫩的胚胎擁入滋養的懷抱,但事實恰好相反。研究人員(保佑他們那愛問東問西的小小心靈)將胚胎植入老鼠體內各處,結果發現最難生長的地方就是子宮內膜。」生物學家蒂娜.艾瑪拉(Deena Emera)、羅伯托.羅梅羅(Roberto Romero)、根特.華格納(Günter Wagner)指出:這是「母體基因組與胚胎基因組之間的演化拉鋸戰」,這場戰役與病毒和宿主之間的互動極為類似。母胎衝突論並未得到一致認同,研究胎盤在演化史的作用相當困難,因為胎盤比骨頭更難形成化石(或者說根本不會形成化石),不過,只要是侵略性著床、子宮內膜會自發蛻膜的物種,都有月經。
母胎衝突論極具說服力,但讀了不太舒服。然而不安也好、噁心也罷,只要多讀關於月經的文獻,就會習慣不安與噁心的感覺。
本文摘自蘿絲.喬治(Rose George)作品《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繁體中文版由聯經出版代理,張綺容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
博客來(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Q:我也想看《九品脫》!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6/10 中午12點截止
送出名額:2名(限寄送台澎金馬)
活動方式: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
「地球圖書館」是由DQ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