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斯拉夫民族味蕾 烏克蘭羅宋湯入選非遺
羅宋湯通常會搭配麵包或大蒜麵包一起食用,最初主要是婦女在吃,如今許多男性也將羅宋湯作為日常菜餚。
羅宋湯的製作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在各個家庭不斷傳承,孩子們也多會參與煮湯準備工作。作為傳達熱情與好客的表示,烏克蘭羅宋湯能在餐桌凝聚所有年齡、性別和背景的人。
除了日常餐點,羅宋湯也是某些典禮儀式不可缺的項目。像烏克蘭中西部的波多里亞(Podillia)地區,當地習俗是婚後第三天,公婆要登門拜訪,吃媳婦做的羅宋湯,與唐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羅宋湯在烏克蘭的故事、民歌和諺語中普受稱讚,更被視為烏克蘭的生活方式和身分標誌。但自俄羅斯2022年2月底入侵以來,烏克蘭的羅宋湯文化元素正受各種因素威脅,包括烏克蘭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被迫自羅宋湯烹煮、飲食的文化背景抽離,「民眾不能相聚⋯⋯這破壞群體的社會和文化福祉」;此外,戰爭對周圍環境和傳統農業的破壞,使很多烏克蘭人無法烹調羅宋湯或種植所需的本地食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個委員會2022年7月1日宣布,烏克蘭羅宋湯烹調文化被納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目的是要引起外界關注,在這項文化面臨存亡威脅下確保它獲得保存。委員會指出,俄烏戰爭已經「威脅到」烏克蘭這道湯品文化的「續存能力」。
The war puts practices of #LivingHeritage in #Ukraine under threat.To preserve culture of Ukrainian #Borscht cooking, @UNESCO has inscribed it on the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Need of Urgent Safeguarding.Learn about this practice: https://t.co/8pkTGsRmot pic.twitter.com/vGX9uDIvfV
為羅宋湯主權搶翻天 俄羅斯、波蘭也參一腳
羅宋湯材料和料理方式依季節及地區不同而差異顯著,但也是東歐很受歡迎的湯品,在烏克蘭更被視為國民料理。不僅家庭日常會享用,在慶典、節日或婚喪喜慶時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色,甚至被視為象徵烏克蘭文化與民族主義的代名詞。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宋湯的發源地一般認為是烏克蘭。但因為沒有正式的歷史紀錄,也有別的國家搶著想要這道紅豔湯品的主權,俄羅斯和波蘭就是其中的兩個代表。巧合的是,他們在歷史上都曾以武力支配烏克蘭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俄羅斯經常將羅宋湯介紹為本國的傳統料理,激怒許多烏克蘭人。
俄烏從領土吵到餐桌 雙方早爆羅宋湯大戰
同屬斯拉夫民族的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當年4月底俄羅斯總統蒲亭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兩人間首場峰會,晚宴包含當時是以俄羅斯傳統湯品身分上桌的羅宋湯。2014年俄國索契冬奧時,羅宋湯也以「俄羅斯國手料理」身分登場,向世界昭告「俄羅斯的味道」。
2019年5月,俄羅斯外交部官方推特的一則貼文引發戰火。貼文稱「永遠的經典!羅宋湯Borsch是俄羅斯最有名、最受喜愛的食物之一。同樣也是我們傳統料理的象徵。有一說是Bor sch這個名字源自於俄語的borchevik(大豬草),據說borchevik在古代羅斯(Rus)常被用來製作湯品!」但這則推特下方留言引來不少烏克蘭網友撻伐,稱「羅宋湯很明確是屬於烏克蘭的。莫斯科的文化剽竊又來了」。
2019年8月,烏克蘭國營電視台UATV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頻道上傳新聞影片反擊,標題為〈為什麼羅宋湯是烏克蘭料理,而不是俄羅斯料理〉,影片不只加上英文配音,還特別點出「不管俄羅斯再怎麼努力想奪走它,羅宋湯仍是在烏克蘭歷史中深深扎根的文化傳統料理」。
A battle is simmering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 — over borscht 🥣 pic.twitter.com/2NTiuXMGRa
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這場「羅宋湯大戰」,還一面倒向烏克蘭,自然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烏克蘭文化部長特卡欽科(Oleksandr Tkachenko)在社群媒體Telegram寫道:「羅宋湯之戰的勝利屬於我們⋯⋯羅宋湯之戰和俄烏戰爭,(烏克蘭)都將贏得勝利。」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抨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項行動,表示這是要讓羅宋湯屬於「單一民族、單一國家,這是仇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