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是什麼?
在遊戲產業中,2.5次元一詞,是指在2D遊戲還未實現真正的3D技術時,所使用的一種非正式用法,又稱作偽3D或2.5D;而在數學幾何中,2D(二度空間)與3D(三度空間),則未使用2.5次元一詞來解釋平面與立體的中間地帶。
當2.5次元放到文化領域時,即是將虛擬動漫的二次元角色「真人化」,同時也是,讓三次元的人類去「再現」動漫世界。
不同於改編自動漫的真人版電影、日劇,多會為了符合現實世界的設定,修改演員的髮型或服裝,甚至是改動劇情與人物設定等,對動漫粉絲來說,無異於各式「毀原作」的改編。2.5次元的精髓即是——盡可能地還原動漫的世界觀,遵守「從動漫裡走出來的人」的設定。
2.5次元舞台的特色
不是靠演員、導演等名人來吸引觀眾,主以依賴原作的知名度。
台上與台下的互動非常密切
建立了票房收入以外的收入模式,如DVD/藍光、轉播、周邊商品等。
角色不等於演員,是年輕演員磨練演技和累積人氣的地方。
簡單來說,2.5次元與改編自漫畫的真人版電影在本質已有所不同,而2.5次元應運而生的便是「2.5次元舞台劇」與「2.5次元音樂劇」。
2.5次元始祖——帥氣的寶塚姐姐
在二次元的世界裡,完美這兩個字幾乎無所不在。這些動漫角色,從臉孔、裝扮、智商再到個性,皆滿足了所有粉絲的想像,而同樣的理想化與夢幻,也體現在日本的寶塚歌舞劇團。
自90年代創辦以來,寶塚歌劇團(以下簡稱「寶塚」)除了主打全體演員皆為女性之外,台上炫麗且華美的舞台設計、整齊劃一的歌舞表演,皆讓許多觀眾(多為女性)為之神魂顛倒。原本演出的劇目便無所不包的寶塚歌劇團,於1974年搬演了改編自知名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的劇作,不只挽救了原本岌岌可危的票房,也在無形之中成為2.5次元音樂劇始祖。
原本寶塚內部對於要改編《凡爾賽玫瑰》頗有微詞,甚至收到許多原著漫畫粉絲的信件,厲聲批評:「日本人不可能還原原著裡有著八頭身的主角奧斯卡,希望你們取消演出,以免毀了這部作品。」
但寶塚選擇背水一戰,並竭盡所能地還原漫畫中的一切——自此奠定了2.5次元的基礎。除了調整服裝與妝容之外,導演長谷川一夫也利用演員望向照明位置的視線,營造出眼睛閃閃發亮的效果,還原《凡爾賽玫瑰》那一雙水汪汪、閃閃發亮的大眼睛畫風。
寶塚歌舞劇的《凡爾賽玫瑰》不只為劇團帶來巨大的成功,至2014年演出超過1,500次以上,已成為寶塚最賣座的經典劇目之一。
不分你我,全員動起來吧
當寶塚版的《凡爾賽玫瑰》成為2.5次元始祖後,改編漫畫的舞台劇與音樂劇,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在90年代中後,其特色仍多以「粉絲向」為主。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製作委員會」的概念開始普及,而由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出版社、玩具公司等聯合策劃一個IP的跨媒體製作(メディアミックス)成為推動2.5次元快速成長的關鍵。
例如:1991年,由甫出道的偶像團體SMAP主演,改編自漫畫的《聖鬥士星矢》舞台劇;1993年綜藝選秀節目出來的櫻花之子俱樂部(桜っ子クラブ),成為了《美少女戰士》音樂劇版的始祖演員;1997年為電玩遊戲《櫻花大戰》配音的聲優,同時擔當了同名音樂劇主演,皆是透過俊男美女的偶像明星組合吸引觀眾入場,達到跨界、跨媒體,甚至是跨次元的市場模式。
但直到2003年的《網球王子》被改編成音樂劇後,2.5次元舞台劇/音樂劇才真正在日本颳起一股旋風。
根據PIA調查公司指出,2021年2.5次元的市場規模已達到歷年新高239億日圓,雖然去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漲幅來到209.7%,但相較於2019年疫情之前仍增加13.5%。
除了有穩定支持者的人氣作品《刀劍亂舞-ONLINE》,過去的經典漫畫《北斗神拳》、《城市獵人》也紛紛分食這塊大餅。光是2021年共計172部作品登上2.5次元的舞台,總公演次數2909場,入場人數達到233萬人次。
爆紅原因:看動漫的孩子都長大了
過去,改編自動漫的2.5次元作品,粉絲族群大多是中小學生,舞台劇/音樂劇對他們來說,不管是門檻還是門票,都高得難以負擔。以至於,90年代的《聖鬥士星矢》公演時,大部分觀眾都是SMAP的粉絲。
但現在,隨著漫畫和動漫市場的成熟,以及粉絲群的擴大,《網球王子》原作的粉絲已成長到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已有能力支付約8,000日圓的門票。曾任《聖鬥士星矢》與《網球王子》製作人的片岡義朗表示:「引發2.5次元旋風的《網球王子》音樂劇,首次公演時幾乎85%的觀眾都是首次欣賞音樂劇,而且幾乎都是17歲以上的學生。換句話說,它獲得了20多歲原著粉絲的支持。 如果原作的粉絲都是高中以下的學生,《網球王子》音樂劇不可能會爆紅。」
而90年代演出至今的《美少女戰士》音樂劇,一開始主要觀眾多是媽媽帶小孩來看劇,因此加入了許多「英雄秀(超人秀)」的橋段,但隨著越來越多成年人入場,戲劇品質也不斷地提升,許多原本陪同孩子觀賞的家長觀眾,也逐漸轉變成鐵粉。
不完美的完美,育成系舞台劇
2.5次元就像是為動畫迷開啟一扇新的入坑大門,《網球王子》音樂劇的成功奠定了2.5次元選材的關鍵:標榜只有男性角色,改編自受女性歡迎的少年漫畫,集結個性鮮明角色的熱血運動,成功帶動2.5次元音樂劇/舞台劇的風潮。
《網球王子》音樂劇的成功,也走出了與偶像團體SMAP主演的《聖鬥士星矢》不同的策略。片岡義朗認為:「2.5次元的基礎是忠於原作。對演員的要求是「像角色」,而不是「能力」。尤其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演員就像一張白紙,沒有更多角色以外的資訊,比起知名演員,更能夠讓觀眾將角色投射其中。
在2.5次元的世界,「匿名」是必要的。雖然這些沒有經驗的演員,一開始表演時會有許多失誤,甚至是不完美,但是觀眾可以在公演巡迴時,看到他們飛躍的成長。這種跟著角色成長的過程,也是2.5次元的醍醐味之一。
截至2016年,《網球王子》音樂劇已累積超過210萬人次觀賞,公演場次達到1,300多場,獨創的「畢業制度」定期招募新的演員新秀,以及重現音樂劇中的經典曲目的Dream Live演唱會,種種成熟的市場運作也成為2.5次元音樂劇的標竿。
主角越前龍馬那句經典台詞「還差得遠了」放在2.5次元市場裡,似乎也別具深意。
想像力就是2.5次元的超能力
同為2.5次元音樂劇協會理事長的松田誠認為,2.5次元音樂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是:雖然現在網路普及,人們可以輕鬆觀看影片或音樂;反之,難以親自感受的「真實」反而變成了稀有的存在。就像CD越來越少人買,但現場演出卻依舊場場爆滿。一旦人們持續接觸虛擬的東西,就更渴望獲得「現場」的體驗。另一個,則是「從原作搬到舞台的表現手法」。
對2.5次元舞台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腦補」的能力,也是一種減法文化。
例如《飆速宅男》舞台劇不會在舞台上真的騎腳踏車,而是只用腳踏車的「手把」假裝在騎車、原地衝刺,運用「啞劇」的概念,以及年輕演員的體力,傳達原作的熱血。《網球王子》音樂劇則是以舞蹈動作,再結合聚光燈與揮拍的聲音,營造出打球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2.5次元舞台劇會加入投影效果,例如《火影忍者》舞台劇只要使用影像投影,搭配演員的動作,就能輕易達成影分身術;《排球少年》舞台劇因原著粉絲眾多,直接投影漫畫中的場景,並採用大量經驗豐富的芭蕾舞演員,展現出華麗的殺球畫面;《足球小將翼》更是直接融入4DX技術,讓觀眾能夠直接感受到日向小次郎猛虎射球的威力。
疫情之後,2.5次元又進化了
自新冠疫情過後,2.5次元舞台劇/音樂劇已逐漸重回軌道,在採取防疫措施的同時,也逐漸發展出新的面貌。疫情之前,能夠與演員近距離接觸是2.5次元最大的特色,但新冠爆發之際,觀眾被禁止與演員合唱、擊掌、尖叫,曾讓劇場蒙上一股落寞之氣。
但與過去相比,電影院、網路直播與串流上架的數量也逐漸增加,不再局限於首演與千秋場,還加入了更多的鏡頭模式,觀眾可以切換到不同的角度,從頭到腳將作品的精髓盡收眼底。劇場重啟後,結合線上以及實體的混合型活動也更常見,觀眾參與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另外,海外的收費直播也越來越常見,讓全世界的觀眾都能透過線上觀看參與。
雖然直播的模式,少了2.5次元最重要的現場感,但也因為降低了參加的門檻,成為了讓觀眾愛上與入坑的新契機。
2015年,改編自網路遊戲的《刀劍亂舞》音樂劇,不只讓日本多了成千上萬,熱愛日本刀歷史的「刀女」,也先後被製作成動畫與真人版電影,2018年更成為首個登上日本紅白歌合大戰的2.5次元作品。
如今,2.5次元作品也試著向更多的海外觀眾傳達其魅力。目前主要觀眾年齡層是20到40歲的女性,尤以女性占總數90%為大宗,2.5次元協會理事松田誠表示:「未來的目標除了是擴大觀眾群,也希望能增加男性觀眾的數量,但最主要的目標還是,讓2.5次元文化從日本國內走到世界各地。」
2.5次元是什麼?
當2.5次元放到文化領域時,即是將虛擬動漫的二次元角色「真人化」,同時也是,讓三次元的人類去「再現」動漫世界。
2.5次元的精髓即是——盡可能地還原動漫的世界觀,遵守「從動漫裡走出來的人」的設定。
2.5次元舞台的特色
不是靠演員、導演等名人來吸引觀眾,主以依賴原作的知名度。
台上與台下的互動非常密切
建立了票房收入以外的收入模式,如DVD/藍光、轉播、周邊商品等。
角色不等於演員,是年輕演員磨練演技和累積人氣的地方。
2.5次元的始祖
自90年代創辦以來,寶塚歌劇團除了主打全體演員皆為女性之外,台上炫麗且華美的舞台設計、整齊劃一的歌舞表演,皆讓許多觀眾(多為女性)為之神魂顛倒。原本演出的劇目便無所不包的寶塚歌劇團,於1974年搬演了改編自知名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的劇作,不只挽救了原本岌岌可危的票房,也在無形之中成為2.5次元音樂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