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知道父親的故事」他登入DNA資料庫,卻收到一份遲來的通緝令

戴蒙是個移居澳洲的美國人,家人眼中的他是個成功的生意人、愛家的好爸爸;戴蒙曾經向子女透露,自己一直被過去的重大秘密所苦,他想說,卻至死都沒告訴任何人。戴蒙在2010年過世,美國法警卻在2023年找上「墳」。

文章插圖

戴蒙的故事:逃離追捕的重罪犯

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奧馬哈的「戴蒙」(John Vincent Damon)原名叫「阿諾」(William Leslie Arnold)。1958年,16歲的阿諾在自家餐廳槍殺了自己的父母,只因為他們不准他開車出去約會,並將兩老的遺體埋在後院。接下來幾天,他一如往常的出門上學、去教堂、幫爸爸開店,並對外稱父母出遠門去探望祖父母,直到祖父母真的跑來找人,才揭開了這個瞞天大謊與弒親重罪。

阿諾坦承犯行,被判處了兩個無期徒刑,必須終生監禁。他當了8年模範受刑人後,在1967年與獄友一起逃往芝加哥。他的獄友很快就被追捕到案,阿諾卻能多次躲過查緝,就此消聲匿跡。

少了比對樣本,DNA資料庫也無用

從凶案現場的蛛絲馬跡找到微量DNA證據,送去實驗室、輸入資料庫,比對成功!拿到嫌犯資料、破門逮人——美式影集中的探案流程,在現實世界裡卻容易卡關,有時甚至可能卡50年以上。最大的原因在於:資料庫裡找不到。

美國警方自1985年開始有系統地蒐集且逐漸重視DNA證據、FBI在1990年代建立DNA資料庫,用來追緝前科犯容易,對於毫無案底、沒有資料的對象,自然就找不到結果——當然也包括像阿諾這種二、三十年的舊案。

金州殺手的故事:把嫌疑犯縮小到一個家族

不過,近年來基因檢測普及、DNA朔源生意大增,FBI終於有機會接觸到更廣大的自願受測者DNA資料庫,為陳年懸案開啟了一扇超大的門——「金州殺手」(Golden State Killer)就是最好的案例。

自1976至1986長達十年間,被媒體稱作「金州殺手」兇嫌在美國加州各處犯案,至少犯下12起謀殺案、50多起強暴案和100多起盜竊案,執法單位雖然從犯案現場取得了大量跡證,卻苦無目標進行比對。

直至2018年,FBI從線上基因資料庫網站GEDmatch發現了與警方手中DNA線索「部分相符」的對象,判斷應是金州殺手的親戚,將嫌疑人範圍瞬間縮小到一個家族的規模。而後便搭配傳統調查技術,追出了隱藏在家族中的金州殺手——小迪安傑羅(Joseph James DeAngelo Jr.)。

魏斯托佛的故事:莫名燃起了查案魂

1990年代,FBI放棄追查「阿諾」的下落,將案件交回內布拉斯加矯正署,最後此案歸到美國法警轄下。直至2020年,入行才5年的美國法警魏斯托佛(Matthew Westover)從前輩手上接下阿諾案,他坦言,把這種陳年舊案交接下來「根本是個笑話」,卻也莫名燃起了查案魂。

他先是搜尋網路,找到了《奧馬哈世界先鋒報》(Omaha World-Herald)2017年的系列報導,並詳加查證所謂「網路偵探」的各種臆測、討論和線索。在了解基因資料庫的無限潛力後,他與同事大老遠跑到密蘇里州,拜訪阿諾的哥哥,取得同意並將他的DNA存進資料庫中,以待後續與廣大提供DNA樣本的自願者進行比對。

戴蒙兒子的故事:我只是想知道父親的過去

終於在2022年,新的比對通知跳了出來,魏斯托佛說,他看到詳細報告內容之後樂瘋了!因為這名自願提供基因資料找尋親屬的民眾與阿諾DNA相符程度極高;同時,這位民眾也附加了一則訊息:他只知道父親是來自芝加哥的孤兒,希望得到更多背景資訊。來自芝加哥、又是孤兒,魏斯托佛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應該就是阿諾的孩子。

魏斯托佛決定謹慎行事,先不要暴露身分,同時也多方求證對方所提供的父親名字「戴蒙」到底是生是死,以免打草驚蛇,又讓阿諾跑了。終於,他在視訊中向阿諾的兒子說明來龍去脈,警方的長年追緝與父親的過往犯行。然而,對方幾乎無力承受,「看著他的真實反應,我其實也同樣難受,」魏斯托佛說,「被告知自己的父親是個殺人犯、越獄犯,難以想像這會有多痛苦。」

阿諾真正的故事:成功緝捕卻永遠無法歸案

阿諾後來的故事是這樣的:他一到芝加哥就把名字換成「戴蒙」,在當地與一位單親媽媽結婚。後來與妻子分居離婚,戴蒙去了加州,與另一位女子再次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1990年代初期,戴蒙與新的一家人離開了美國,遠走紐西蘭,最後在澳洲落地生根。

文章插圖

戴蒙成為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他為了工作四處旅行,努力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與第二任妻子長相廝守,直到白頭。今年三月,魏斯托佛飛抵澳洲,與阿諾兒子碰面,以法警身份正式取得阿諾兒子的DNA樣本,作為結案的必備證明。

最後,魏斯托佛來到「戴蒙」位於昆士蘭的墓地,將美國法警警徽、阿諾的通緝公告放在墳上,拍下照片、以此為念,為這個故事劃下句點。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