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醫缺藥,每萬人僅0.6位醫生 中非共和國緊急醫療危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無國界醫生組織文/ 無國界醫生組織 

在衝突的陰影下,中非共和國正在努力應對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的醫療危機。在這個610萬人口的國家,要獲得醫療服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該國只有不到一半的醫療機構可以正常運作,平均每萬人只有0.6名醫生——比例位居全球最低的行列中。

文章插圖

國際人道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多年來不斷呼籲各國政府和人道行動者採取更多行動。組織在中非共和國有近2,800名工作人員,是全球最多員工的專案,但孤軍奮戰無法應對當地龐大的醫療需求,情況甚至不斷惡化。無國界醫生團隊和當地社區都想知道,人都到哪兒去了?

12年來醫院一個醫生都沒有

文章插圖

薩比奧(Louis-Marie Sabio)醫生在巴高馬二級醫院(Bakouma secondary hospital)的院子裡回憶道:「我剛來這裡的時候,感覺周圍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薩比奧醫生曾是無國界醫生在邦加蘇(Bangassou)市專案的工作人員,2023年初接手管理這家醫院。該醫院地處波木(Mbomou)省西北部,臨近恩扎科(Nzacko)地區,接手這家醫院意味著要在這個局勢動蕩的地區處理外科併發症。

薩比奧說:「12年來,這家醫院一個醫生都沒有,負責管理工作的是一名醫護助理。 說這是家『醫院』,實在有點過頭了。這裡沒有電,沒有救護車,床上沒有床墊。我剛來的時候,甚至連體溫計、血壓計、血氧機和血糖機都沒有,藥房裡也是空的。」

文章插圖

照理說,像巴高馬醫院這樣的二級醫院應該提供比衛生站、健康中心和地區醫院更先進的醫療服務,但在這裡,薩比奧醫生就連開展基本照護都很難做到。醫院裡空空蕩蕩,安靜得出奇。這家醫院很大,病人卻不到十個。一群雞在醫院的走廊和病房裡閒逛,在破舊的體重計和生鏽的桌子間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除了無國界醫生提供的疫苗接種和轉診服務,這家醫院沒有得到其他任何支援。患者們知道,雖然薩比奧醫生為人友善,但人力和物力的匱乏,代表在這裡他們得不到必要的醫療。

這位年輕醫生說:「醫院裡有18個人,可只有我一個人接受過醫療訓練。由於技術資源所限,我們無法達到一家醫院的基本要求。這裡沒有電,沒辦法做超音波或X光檢查。手術室裡只配備了一組小型太陽能板,可以供電給兩個燈泡,除此之外空無一物。要是病人需要藥品,我們只能請他們到當地市場上去碰碰運氣,希望他們能找到需要的藥物。」

全球最低比例 每萬人只有不到一名醫生

中非共和國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普遍存在這種沒有物資、沒有工作人員、也得不到任何支持的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該國衛生部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該國只有不到一半的醫療機構可以正常運作,醫生人數與人口的比例也低得驚人,平均每萬人只有0.6名醫生——比例位居全球最低的行列中。

文章插圖

數十年來的政局動蕩和武裝團體之間的暴力衝突,加劇了大規模危機,致使該國六百萬人口一半以上需要人道援助。該國民眾的平均壽命只有54歲。由於缺少婦科醫生,孕婦面臨著極高的死亡或重症風險。兒童死亡率也是全球最高的。

孤軍奮戰無法解決窘迫的醫療狀況

無國界醫生在中非共和國有近2,800名工作人員——在組織開展工作的75個國家中,以中非的專案規模最大。大多數雇員都是當地人,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支持衛生部門和社區努力改善受忽視地區的醫療服務。無國界醫生支援了波木省的15家醫療機構,其中既有地處偏遠的小型衛生站,也有邦加蘇地區大學醫院(HRUB)——在與希臘國土面積相當的這片地區,這是唯一一家專業轉診醫院。

2013至2014年間,大規模暴力事件橫掃中非共和國,無國界醫生也啟動了緊急應對專案。如今,這些專案正在為波木省的大部分地區提供服務。無國界醫生派出行動醫療團隊前往當地醫療機構,提供必要的設備、疫苗和重要藥品,協助治療瘧疾、腹瀉、呼吸道感染等當地兒童常見疾病。無國界醫生還為衛生工作者開辦培訓。我們的醫療隊還會安排重症患者轉往邦加蘇的醫院,我們在那裡提供可以挽救生命的大部分醫療服務。

無國界醫生在邦加蘇的行動醫療護理師主管科托-加韋(Pelé Kotho-Gawe)解釋說:「(我們的)目標是加強各級醫療衛生服務,降低這一地區的死亡率。」

然而,上述這些醫療需求都被嚴重忽視了,無國界醫生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無所不在。近年來,暴力事件有所平息,但進入這個地區的人道組織極少。醫療院所缺水缺電,再加上財政困難,加劇了大規模醫療衛生危機,無國界醫生無力單獨應對這種局面。

科托-加韋說:「眼前的情形似乎讓我們的工作永無止盡。我們可以治療腹瀉的孩子,但要是沒有人鑿井,(人們)繼續飲用未經處理的水,疾病就不會消失。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瘧疾:我們走訪了健康中心,那裡90%的瘧疾檢測結果都呈陽性,我們為兒童提供免費治療,但沒有人在當地採取預防措施,也沒有人來分發蚊帳。偶爾會有其他組織來到這裡,但並不常見;面對挑戰,我們時常覺得自己孤軍奮戰。無國界醫生顯然無法獨自應對這一切。」

病患跋山涉水,百里外的醫院是唯一希望

文章插圖

無國界醫生的醫療隊來到一處處衛生站和健康中心,隨著團隊不斷深入這一地區,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假如沒有無國界醫生提供的援助,藥品庫存將耗盡,家長將難以負擔子女的治療費,婦女在分娩時將得不到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的協助。

但僅有這些支持還是不夠的,邦加蘇醫院就是最殘酷的提醒。對於在其他地方無法醫治的併發症,這家醫院是最後的希望。換言之,由於其他地方缺醫缺藥,患者日夜兼程湧向這一家醫院,他們有時要騎著摩托車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跋涉數百公里。

四歲的蓋伊來到醫院時已經處於昏迷狀態。這孩子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由於他家附近的醫院沒有胰島素,蓋伊的父母只好把他從100多公里外的巴奧(Bao)帶到邦加蘇。

20歲的范妮(Fanny)是從130公里外的巴高馬轉來的,因為薩比奧醫生和他的團隊缺乏治療她背部傷口所需的藥品和設備。

正在邦加蘇醫院參加無國界醫生培訓課程的薩比奧醫生說:「在正常情況下,像范妮這樣的病人應該留在我們醫院接受治療,但你也看到了我們醫院的情況。我還是得把原本不需要轉診的患者送到邦加蘇去。有時在轉院之前,我甚至沒辦法先穩定患者的病情,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撐得住。有一天,我不得不讓人騎著摩托車把一名嬰兒緊急轉院到邦加蘇去,我們那裡沒有救護車。我們無法穩定那孩子的病情,他後來在距離醫院只有幾公里的地方死在了摩托車上。」

文章插圖

長期危機急需國際社會的關注

▲全球醫生比例最低,中非共和國平均一萬人不到一位醫生。

無國界醫生駐中非共和國的專案總管科爾戈(René Colgo)表示:「中非共和國的醫療衛生狀況令人震驚,但同樣令我震驚的是國際社會的不聞不問。」

「危機規模如此巨大,統計數據高得驚人,但外界對於(民眾)的困境普遍缺乏瞭解,提供給中非的人道資金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由於安全局勢不穩定或後勤能力不足等問題,非政府組織並不是總能出現在最需要它們的地方。說到支援中非民眾,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人都到哪兒去了?我們不能、也不應習慣於看到中非共和國在最嚴峻人道危機排行榜上永遠排在前面。」

要改變現狀,現在就應該讓人們瞭解中非共和國的真實情況——這是一場殘酷且持久的人道危機,需要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應對。

無國界醫生組織 logo

無國界醫生組織

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致力為受武裝衝突、疫病和天災影響,以及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無國界醫生堅守原則,保持獨立、中立、不偏不倚,且不屬於任何組織或任何政府。目前來自台灣的無國界醫生前線人員共15名,包含醫生(外科、婦產科、麻醉科、小兒科)、流行病學家,也有行政和財務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