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十年一刻太陽花 回望十年前的318,學生們為何而戰?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10年前的今天,數百名學生、示威者,因為不滿台灣中國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一舉衝入立法院,並占領議場長達24天之久,成為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之後,規模最大的學運——「太陽花學運」。

十年前的今天,為何而抗爭?

2013年6月,台灣和中國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此協議的目的,是讓兩岸在互相的服務業市場上,能有更自由的投資方式,減少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障礙。

不過,自簽署服貿的消息傳出後,就在國內引起了非常大的議論,從政府的簽訂流程、協議內容、對市場的影響,到兩岸政局的敏感性,都讓各界展開激烈討論。

文章插圖

服貿協議要順利通過,需經過重重程序,其中第一道為立法院的審議。由於爭議過大,協議遲遲未得到立委通過。然而,2014年3月17日,國民黨立委宣布服貿協議因為已經超過3個月,依法視為完成審查,因此將仍充滿爭議的服貿協議送入行政院,聯席會不需再審查。

國民黨立委的行動,立刻引爆民眾的怒火,因為此前,在野黨、許多民間團體皆力求立法院必須逐項審查協議內容。憤怒的抗議群眾、示威學生,於18日晚間集結在立法院大門前,隨後進入並占據立法院,並與試圖驅散他們的警方爆發衝突。

文章插圖

占領立院24天

在示威者占領立法院期間,議場中貼滿各種布條、標語,並將花店贈送的向日葵布置於講台上,於是,外界逐漸以「太陽花學運」稱呼此次占領行動。儘管警方曾試圖驅離示威學生,不過群眾們將立法院內的桌椅堆疊,架起層層障礙,使得警方無法進入。

文章插圖

在3月23日晚間,還有數百位學生試圖占領行政院,不過最終遭警方以水柱驅散,並強制抬離現場。在警察與民眾激烈衝突下,雙方皆傳出有人受傷的消息。示威期間,媒體不斷播送現場狀況,包括民眾衝破鐵絲和拒馬、架梯闖入行政院,以及警方將水柱沖向學生、強制拉扯躺在地上的民眾,各種畫面皆深深震撼外界。

文章插圖

3月30日這天,則有超過10萬名群眾,聚集於總統府、行政院一帶,對服貿協議表達抗議。據美聯社估計,當天現場人數超過20萬;而台灣警政署截至午後四點的統計數據,則指出示威人數約為11.6萬,為近年台灣最大規模的一次抗議行動。

領導這場太陽花學運的領袖之一林飛帆,在這場抗議活動中重申,學運組織方的四點訴求為:

退回服貿協議、制定兩岸監督條例、先立法再審查以及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文章插圖

抗爭的養分,來自社會的轉變

經過20多天的抗爭,學生們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釋出善意,承諾「先立法、再審查」後,4月7日,學運領導人之一陳為廷,在立法院內宣布「轉守為攻,出關播種」,並決定於10日撤出議場,結束這場近年來台灣最大規模的學運。

文章插圖

回顧24天的學運,不僅深深震撼每位台灣人民,也讓許多人開始反思,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未來在哪裡。當時,一位BBC記者寫道:「為了反對政府即將通過的服務貿易協議,台灣的立法院前所未有地受到學生占領,而這樣的行動也不會只出現一次就消失。這其實是眾多震撼了台灣社會的民運浪潮之一,這場行動中滿是認清現實,看清執政黨和在野黨面目的年輕人。」

文章插圖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則分析,台灣能夠發起如此有力的社會運動,除了借助於網路科技的發達,更是因為社會價值觀轉變的成果。

而激發如此廣大社運參與的價值觀移轉,包括年輕人不再認同「經濟發展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傳統想法;社會更加重視公平正義,包括土地正義、世代正義等;以及「中國因素」帶來的自由與民主危機,例如反媒體壟斷運動反對親中媒體擴張版圖、太陽花運動與反課綱調整運動共同反對了不符合程序的「黑箱作業」,這些現象背後都是實實在在可以被感受到的「中國因素」。

接下來,就跟著飛行船一起飛回十年前,回到這場意義重大的太陽花學運現場吧!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